楊熙琳 宋中華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農村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國家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大量的國家資金通過“兩委”人員發放到農民手中,從而滋生了腐敗。可以說,農村“兩委”人員的職務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和諧社會的建立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前進的步伐。基于此,筆者通過對自貢市2014年至2016年農村“兩委”人員職務犯罪情況的調研,有針對性地提出預防對策,以期對農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到一定的作用。
農村“兩委”人員職務犯罪的現狀
2014年至2016年,自貢市檢察機關查辦農村“兩委”人員職務犯罪共計44件93人,涉案金額631.08萬元。其中涉嫌貪污犯罪25件63人,占總涉案人員的67.74%,涉案金額431.06萬元,占總涉案金額的68.31%;涉嫌受賄犯罪19件30人,占總涉案人員的32.26%,涉案金額200.02萬元,占總涉案金額的31.69%。
分析其特點,一是犯罪所涉及的罪名多為貪污犯罪。涉嫌貪污犯罪占總涉案人員的67.74%,是農村“兩委”人員犯罪的主要組成,涉嫌受賄犯罪占總涉案人員的32.26%,也是農村“兩委”人員犯罪的主要形式。二是犯罪的主體較為集中,村支書、村主任、村文書“三大員”占多數。三是犯罪的主要手段方式是采取虛列支出、虛報補助范圍、虛報戶名以及面積等方式謀取國家資金。四是犯罪侵害對象多為征地補償款、惠農資金等特定款物。而其中呈現的主要規律為侵財性、群體性、階段性、依附性、反復性。
農村“兩委”人員職務犯罪的原因分析
近年來,國家對農村“兩委”人員職務犯罪查處的力度雖然在逐年加大,但人數卻有增無減,主要是以下兩方面原因:
主觀方面:一是文化水平較低,綜合素質不高。2014年至2016年,自貢市查處的村“兩委”人員93人中,大學學歷2人,占總涉案人員的2.15%;大專學歷3人,占總涉案人員的3.23%;中專學歷2人,占總涉案人員的2.15%;高中生3人,占總涉案人員的3.23%;初中及以下學歷83人,占總涉案人員的89.24%。二是法律意識淡薄,黨紀教育缺失。農村工作復雜的特殊性,需要依賴村“兩委”人員的威望、生活經驗及其他方面來綜合治理,他們一般都是村內有威望的老人、大姓家族長輩或是村民認可的具有一定才能的人。由于文化素質偏低的原因,他們對于黨紀國法的宣傳教育和理解遠遠不夠,這些恰恰是他們黨紀法律意識淡薄的根源。三是心理狀態不健康。文化水平不高和黨紀國法意識缺失使得部分村“兩委”人員的心理狀態不健康,他們把擔任村干部當成是自己發財和撈取個人好處的機會,在利益誘惑下,不惜鋌而走險。四是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產生偏差。部分農村“兩委”人員偏離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認為自己的付出較多而收益較小,付出和回報之間相差太大,在明知自己的行為已經屬于違紀違法的情況下,仍挖空心思,千方百計謀取私利。
客觀方面:一是村級財務管理混亂、漏洞較多。2014年至2016年,自貢市查處的25件貪污案件和14件受賄案件均因其村級財務的管理混亂造成,占總查處案件的88.63%。二是制度建設缺失,使得村級財務管理和監督漏洞很大。一方面,國家財政撥付涉農資金的數額是依據具體承辦單位和部門逐級上報的數額,上報數額往往與實際數額存在一定差異,這種差異往往是沒有人察覺和監督的;另一方面,相關主管部門在核查工作中,主管人員責任意識不強,不能嚴格把關,這也為村“兩委”人員職務犯罪提供了條件。此外,涉農資金大部分由村“兩委”人員經手負責,他們熟悉當地情況,為其冒名頂替、虛構數目等騙取涉農資金創造了條件。
農村“兩委”人員職務犯罪的預防對策
農村“兩委”人員在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和諧新農村的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手中行使的權力不僅直接影響了群眾的切身利益,更影響著基層的穩定和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所以,對農村“兩委”人員職務犯罪的預防極為重要。
首先要加強制度建設。一是加大農村“兩委”人員換屆選舉監督力度,切實選好班子用好人。黨委政府對村“兩委”班子候選人要進行認真審查把關,嚴格按照“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規范操作,讓有能力、群眾信任、為老百姓辦實事的人進入“兩委”班子。二是真正做好“村務公開”,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定期張榜公布財務收支情況以及近期村“兩委”工作開展情況。三是建立健全涉農資金審核、監督機制。抓好各項涉農項目的基礎性資料統計、核實工作。建立涉農相關部門之間的監督機制,區(縣)、鄉鎮、村組及相關涉農部門要分工明確、責任明晰、相互配合、互相監督,確保國家各項惠農資金落到實處。四是建立健全村“兩委”干部年度考核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要把年度考核結果作為村“兩委”人員工資補貼發放的依據。
其次要加強宣傳教育。一是加大涉農政策以及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二是加大廉政警示宣傳教育力度。做到警鐘長鳴,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權力觀。三是加大業務培訓宣傳教育力度。從自貢市查辦村“兩委”人員職務犯罪的案件中不難發現,相當比例的涉案人員對業務工作不熟悉、不學習,為其職務犯罪埋下了“禍根”。因此,縣及鄉鎮有關部門應當定期對村“兩委”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提升其工作效能,減少因業務能力而產生的職務犯罪。
第三要加強查辦反饋。一是建立舉報、控告通道,廣泛獲取村“兩委”人員職務犯罪信息。發揮檢察機關派駐監察室、控告科(處)等有效對外部門的窗口作用,暢通舉報、控告通道,獲取大量有效信息,并進行針對性分類,為村“兩委”人員職務犯罪查辦積累證據素材。二是認真研判信息,突破窩串案件。辦案部門應認真研判所獲取的信息,分析信息的特點和關聯性,找出其規律,深挖其中的職務犯罪,突破窩案串案。三是及時反饋案件查辦信息,確保舉報、控告通道良性運轉。辦案部門或預防部門應當根據案件的查辦情況,及時把案件辦理的相關信息告知發案地的群眾,并把群眾的反映列入辦案信息,便于深挖案件和教育更多的村“兩委”人員,杜絕犯罪的反復發生。
此外,檢察機關還應創新工作機制,探索借助各類新興媒體,開展預防宣傳活動,營造全社會預防腐敗的氛圍。從正反兩個方面普及預防職務犯罪的法律、措施和成效,宣傳職務犯罪的危害、教訓,提高群眾的反腐倡廉意識,增強公職人員廉潔守法意識,引導人們積極參與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努力在全社會樹立廉潔觀念,形成廉潔文化氛圍,切實提升預防腐敗工作成效。(作者單位:自貢市人民檢察院反貪局) (責編: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