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姍娟
根據自貢市大安區區委的統一安排,2015年8月,我下派到大安區新店鎮何院村任職第一書記。一年半的時光一晃而過,種種經歷在腦海中閃過,感慨頗多。從當初的忐忑不安、無從下手,到現在的躊躇滿志、思路清晰,離不開各級領導的幫助支持,離不開村里老黨員以及樸實村民的鼎力幫助。一年半的時間里,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哭過、怨過、退縮過,但是仍然堅持,并讓何院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我最大的驕傲。
由村干部觀望到村干部展望
新店鎮是我工作了十年的地方,由于下派前主要在鎮黨政辦工作,因此雖對何院村的工作有所了解但并沒有實際操刀,就這樣我懵懵懂懂到村報到。何院村辦公室我并不陌生,但何院村落后的交通條件我去了以后才發現,大部分的組道未硬化,下雨天寸步難行。咨詢村干部村里打算怎么發展,村干部回答只能等上級部門給項目,沒有項目就沒辦法修路。或許就是一個“等”字,讓這兒變得如此貧困。通過與村班子聊天我發現他們是想干事,也有很強的責任感,只是受文化、思路、眼界等限制,無從下手,時間長了也就疲了。
到任后,我首先開始對村干部宣傳省、市、區對貧困村的發展政策,讓大家看到發展的希望,并鼓動大家開動腦筋,來一場“聚力何院發展”的頭腦風暴。脫貧必須把貧困戶拴在產業鏈上,否則政策資金僅能支撐他們最簡單的生活,于是如何發展產業成為村干部每天思索的主題。庭院養殖規模太小,無法解決實際問題;養雞項目也只能幫助參與的貧困戶,更多無勞力的貧困戶依舊貧困。“支部來帶著干吧,學習別人的模式,自己成立合作社發展”“可以發展生態養殖”“可以龍蝦養殖”……村干部在討論中開始展望何院村的未來發展了。
在幫扶單位、駐村農技員的幫助下,何院村村“兩委”于去年8月籌劃成立了自貢市沙沖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村“兩委”干部成為初創運營團隊,全村所有貧困戶都納入合作社。隨后村“兩委”積極規劃產業,12月建成產業核心區200畝:發展優質柑橘 “大雅”雜柑種植基地60畝;龍蝦養殖基地20畝;發展并建成一體化養雞棚舍5個,占地面積10畝,已出欄肉雞4萬羽;新建占地90畝的月亮湖。
2017年3月,何院村成立了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這為村民脫貧奔康增添了強大動力。
由貧困戶叫苦到貧困戶有為
到村后,我花了兩個月時間走訪完全村78戶貧困戶,詳細了解他們的情況與發展意愿。這段時間聽得最多的就是“我沒力氣干了”“家里有病人,我年紀大了,兒子也在讀書”,每戶貧困戶都處于叫苦狀態,對于發展產業全都不愿意嘗試。“等靠要”的思想桎梏著他們的行動。面對這樣的窘況,我手忙腳亂,不知道如何帶動他們發展。
轉機出現在區政府出臺的立華養雞項目,宣傳前期雖然屢屢碰壁,但還是有貧困戶站出來了。何祖高,其兒子患有尿毒癥,其孫女先天性髖關節不愈合,高額的醫療費讓他們家債臺高筑。在我們多次走訪后,他意識到要賺更多錢治療必須要有產業支撐。加入立華養雞項目后,何祖高已經出欄兩批肉雞,增收兩萬余元。隨后又有5個貧困戶加入項目,預計今年還將建設5個雞棚。
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窮而不思變,窮而安于現狀,窮而自卑認命。在肉雞、柑橘、小龍蝦產業發展起來之后,我帶領大家脫貧致富的底氣更足了,又開始嘗試用“農民夜校”的方式開拓貧困戶們的思維,有針對性地制訂授課內容和學習計劃,組織貧困戶們參與繼續教育。邀請司法部門領導、法律專家為他們普及法律知識;邀請農技專家、致富能手為他們講解種植養殖技術;邀請黨校老師、區鎮領導為他們開展黨性教育、扶貧政策講解和文明新風教育。努力將“治逆”“治懶”“治愚”與“治貧”結合起來,統籌安排、協調推進、精準發力、合力攻堅,讓貧困戶從怨天尤人的“叫苦”走向奮發向上的“有為”。
通過一年多的努力,絕大多數貧困戶的精神面貌有了極大好轉,見人有笑臉,說話和氣;手腳變勤快了,衣著變干凈了;房前屋后井井有條,他們對黨和干部充滿感激。
由群眾看笑話到群眾看變化
永遠記得第一次召開村民大會時的情景,領導介紹完第一書記的任職通知后,會議室炸開了鍋。“又是一個來鍍金的”“掛個名就完事兒了”“安排走過場的不如給點項目”等語言不停地傳到耳邊。我慌亂地看著那些陌生群眾看笑話式的笑容,真是底氣不足,但那時我就暗下決心,一定要讓群眾看到變化。隨后我獨自去走訪黨員和村民,力爭在第一時間了解村里的真實情況,把村情吃透,知曉群眾的迫切愿望。
基礎設施薄弱是群眾提得最多的意見。2015年底,何院村有了改善基礎設施的機會。依托坡耕地治理,我們通過“金土地”項目治理土地400余畝,組道硬化3公里。有了小變化,村民們開始信任我,認為現在的村干部比原來更有“人情味”了。由于易地搬遷項目開展時間晚,村民集中區建設的土地賠償資金需要走程序遲遲無法下達,但項目動工卻迫在眉睫。村民們紛紛表示信任村里,信任我們,把占地合同簽訂后就可以動工,賠償款可以等資金到位后再支付。村民們純粹的信任使得工程如期完成,也是因為他們的信任,在區水務局的幫助下村里用于生態水產養殖的“月亮湖”得以修建。依托這些項目,何院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7年春節前一天,村道鋪上了瀝青路,群眾臉上欣喜的表情是對我工作最大的肯定。
在全市第一書記座談會上,我聆聽第一書記們述說開展脫貧工作的發展理念與感受,受益良多。未曾預料到的是,自貢市委書記李剛指著我說:“這個第一書記我叫不出名字,但我每次到村都看見一群村民圍著你轉,跟著你走。基層工作就是要這樣,把群眾召集到一起,工作才更好干。”這使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得到了群眾的信任,也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心里備感欣慰。我相信“凡事有心,自然成匠”。扶貧攻堅仍然在路上,我將繼續努力,以優異成績回報組織的關懷和群眾的信任。(作者單位:自貢市大安區委組織部)(責編:陳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