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聯
【摘 要】歷史課由于學科自身和應試教育中普遍重視理科的原因,常常被家長和學生認為是個副課,邊緣學科,背一背就可以不必付出太多的精力,前后連貫性不像數學理化臨時抱佛腳就能拿個好成績等等各種這樣的思想意識影響,一直沒有受到學生的足夠重視,以致在課堂上,整個教學過程中在知識點應用、學習和深入的史學觀教育上還比較被動。
【關鍵詞】教學方法;學科;解構
學生主動積極學習歷史的狀態還沒調動起來,這是歷史課堂上的一種普遍現象那么如何更為有效的開展中學歷史教學這個課題緊迫的擺在我們面前。
首先我們要了解我們歷史課堂的一些現狀和產生的原因。如開頭所述,心理意識的不重視和歷來的副課地位是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條件。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歷史課堂也出現的一些狀態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視。
第一,歷史學科歷史專有名詞,固定知識點較多如時期、人物、事件、地點等需記憶的知識較多,所以在課堂上無論是學生聽課還是老師在講課的環節都比較容易拘泥具體名詞或知識點的講授學習,課堂形式單一化、簡單化、枯燥化知識的結構被碎片化。
第二,當今社會的傳媒魅力更在于故事化、娛樂化、精彩性的片段積累把學生的注意力和審美形式起到了很大誘導作用,所以相對滯后的課堂傳授形式已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現今社會上的一些戲說、傳奇、杜撰化歷史人物、歷史題材的作品很多也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點與關注點。
那么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該如何更為有效的開展我們的歷史教學。
在教學方面:
第一在教法上,我們在教法上有做針對性的調整,正如曾經紅極一時席卷全國的百家講壇,一些名家名師的講學上,更多的是采取講故事、引原著、說傳說、講趣聞教學形式百花多樣、引人入勝,同時引經據典也往往讓學生感受到真實歷史的魅力和學術的嚴肅性。在教學方法與形式上把課堂的重點知識點、主要內容、教學難點在備課階段進行系統化的解構,并參考文獻適度的進行知識拓展,把相關的材料整理好,發掘其中的故事性、娛樂性的東西。有人說開玩笑說一個好的評書藝人絕對可以講好一堂歷史課。
第二在教學手段和形式上要多舉措并用,比如在課堂上適當的引入某些電影、電視劇片段或是多媒體的表現,亦或是設計一些學生可以參與的歷史故事、歷史小劇等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主動的參與到教學環節中去,也符合我們現在所提倡的讓學生由被動的聽變成主動的學的這一教育思路。同時可以就某些歷史題材和影視劇中的表現開展討論課、研究型課豐富歷史課堂的形式更重要的是開拓學生學習思路培養正確的歷史觀,也適時的糾正一些社會上誤導的歪曲的歷史事實以正視聽。
第三在教學內容上,歷史課從來都不是一門孤立的課程,只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恰恰相反歷史學科要求學生要跳出時間與空間的局限以更為廣闊的視野、極其豐富的知識體系和辯證的思維方式分析、評價、討論、解決問題。
第四對于歷史知識的教授學習不應站在過去的角度單純陳述一段事實,教師要把歷史和很多當今的事件和熱點問題結合起來,這也是現在高考未來的命題方向和新要求,比如香港的歷史問題、比如朝鮮半島問題、比如臺灣問題等等這些熱點事件充斥著當下的媒體,引起著社會廣泛的關注也牽動著學生的神經,學生們常常會帶著疑問、帶著思考、甚至是帶著強烈的感情來看待相關的問題或歷史事件也迫切的想通過相關的歷史知識來解釋疑問獲得答案,那么把歷史教學與當今熱點做一個有效的融合會起到非常深刻的教學效果。
在課下方面:
第一要重視作業的功能。很多學生甚至是我們老師自己,一直認識不到作業在歷史教學中的巨大作用,甚至覺得歷史學科還用留作業嗎?其實這是用狹義的作業觀念來片面理解歷史作業了。作業作為一種課后輔助工作是課堂在學生課下或生活中的一種延伸。歷史作業不同于其他學科,有其特殊性其實更容易取得好效果為學生所接受。作業的形式可以是知識性也可以是延展閱讀的,更可以的實踐操作或是游學經歷的。我們劃定相關的閱讀書目、影片或是制定一個節假日的考察學習路線,拓寬知識儲備,真實感受歷史的存在和遺跡這對學生的知識再塑造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
第二歷史的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教育和歷史事實的記憶更是一種價值觀的教育。所以我們要注重歷史教育中的價值成分,比如歷史人物的事跡、歷程從中去影響學生的價值取向。那么在課后要注重價值成分在學生實際生活的應用。如何對待學習、如何對待生活、如何對待父母、如何對待家國等等這都是在歷史教育中滲透出的價值觀教育而這種教育不是把他孤立在課堂上,而是老師有意識的帶到學生的課下和生活中成為他們學習生活做人的一種準則,這樣的歷史教育才是更為持久有效的也是最為深入人心的。
最后還是教師自身的自我塑造上。歷史教師往往給學生的感覺是知識淵博底蘊深厚的。作為歷史老師要時刻不忘學習、多讀書、讀好書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健全自己的價值觀念、增強自身的文化底蘊。在整個知識傳授中不僅僅是一個知識的教育者和傳達者更是人文情懷的捍衛者和布道者,這一點對歷史老師尤為重要。把學生吸引到歷史課堂來,讓學生愛上歷史課、喜歡歷史課這是歷史老師的人格魅力的體現,成功者如易中天、酈波、王立群等等無一不是用淵博的歷史知識和深厚文化底蘊的人格魅力讓電視機前無數觀眾迷上了歷史,迷上了講壇。所以歷史老師的自身人文修為也是歷史課堂的一部分,更是吸引學生興趣提升歷史課效果的最直接載體。
歷史課有其自身的教育教學規律也有其獨特的學科魅力,作為歷史教育工作者,更需要在不斷的探索中去尋找更為時髦、更為接地氣、更為廣大青年學生所接受的教育教學方法來不斷提升歷史課的教育效果,培養出優秀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