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花?莫換章?童金生?許新暉
[摘要] 目的 探討整體護理在缺鐵性貧血護理中的應用。 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共50例缺鐵性貧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分配為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應用整體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 結果 觀察組患者Hb、RBC水平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治療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整體護理在缺鐵性貧血護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指標,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度,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整體護理;缺鐵性貧血;鐵營養強化劑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7)14-127-03
The application of holistic nursing in iron deficiency anemia
WU Xuehua MO Huanzhang TONG Jinsheng XU Xinhui
Dongguan Taixin Hospital, Guangdong, Dongguan 52395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holistic nursing in nursing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Methods 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iron deficiency anemia from January 2015 to March 2017 were selected as o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 assignment, each of 25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holistic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Hb and RBC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atisfac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 Conclusion The Holistic nursing has a good effect for iron deficiency anemi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indicators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mpliance,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Holistic care;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ron nutrient fortifier
缺鐵性貧血是由于患者體內鐵含量丟失過多、鐵攝入嚴重不足、需要量增加、吸收量少而導致的,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造成了較大的影響[1]。目前臨床中主要采用針對病因的藥物治療,雖然有明顯療效,但患者的預后的取決于治療中的護理工作[2]。因此,必須要結合缺鐵性貧血患者的特點,探索新型的護理模式,提高護理的質量,促進患者的康復[3]。本次研究對缺鐵性貧血患者實行整理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共50例缺鐵性貧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分配為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中男14例,女11例,年齡20~67歲,平均(43.24±5.61)歲;對照組中男15例,女10例,年齡21~68歲,平均(45.34±6.61)歲。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研究已通過倫理委員批準。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方面未呈現出明顯差異(P>0.05),證明研究具備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行整體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心理護理 缺鐵性貧血患者一般病程較長,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導致患者出現焦慮、緊張、煩悶等情緒。因此,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建立良好的醫患溝通渠道,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聆聽患者的需求并盡量滿足。以親切、和善的態度給予患者關心、安慰,引導患者建立一個良好的心態,提高治療依從度,為臨床治療奠定基礎。
1.2.2 環境護理 為了保證缺鐵性貧血患者的康復,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建立一個良好的康復環境。保證病房內部的整潔、干凈,定時開窗通風,提高患者的舒適度,使患者處在一個良好的氛圍中。同時,護理人員還需要指導患者多休息,保證睡眠的充足,減少氧量消耗。
1.2.3 飲食護理 多數缺鐵性患者的飲食都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偏食、挑食、少食等。此時護理人員要向患者介紹飲食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自主護理能力。同時,還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食物方案,提高患著鐵含量的吸收。指導患者多食用豆類、蛋類、瘦肉、動物肝臟等食物。
1.2.4 藥物護理 有臨床實踐發現,患者在空腹狀態下口服鐵劑的吸收效果和餐后相比更佳。但在空腹狀態下,藥物可能會對患者的胃腸造成一定的刺激,導致患者不適感明顯,治療依從性下降。因此,護理人員應當指導患者盡量餐后口服鐵劑,由少漸多,從而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患者治療依從度。
1.3 觀察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血紅蛋白(Hb)、外周血紅細胞(RBC)水平。
患者出院前,通過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表對患者滿意度進行評估,總分100分。非常滿意:≥80分;滿意:60~79分;不滿意:<60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Hb、RBC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Hb、RBC水平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明顯(P<0.05),具備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在合理、科學飲食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缺陷,也導致我國缺鐵性貧血的發病率逐年上升[4]。缺鐵性貧血指的是由多種原因導致體內缺鐵,從而
引發紅細胞生成減少的貧血[5]。有研究發現[6],孕婦與兒童是缺鐵性貧血的高發人群,約為40%和50%。臨床中將缺鐵性貧血分為三個階段[7],第一階段為儲鐵減少期,屬于發病的早期階段,多數患者存在鐵攝入量不足的情況;第二階段表現為缺鐵性紅細胞生成,屬于中期表現,患者不僅體內儲鐵減少缺乏,轉運鐵也會相應減少,此時紅細胞攝入鐵量相對減少,但幅度不明顯;第三階段為晚期階段,患者缺鐵現象較為明顯,并伴隨一系列的臨床癥狀。若患者達到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標準,則應當通過補充鐵劑進行治療,改善臨床癥狀。若處于第一階段,則可僅采用飲食治療[8]。
臨床中對缺鐵性貧血的診斷主要通過鐵調素、CHr以及LHD%三類指標[9]。鐵調素是一種由肝臟細胞合成的負性調節激素,分泌入血而發揮作用,對人體內的鐵穩態具有重要的作用[10]。有研究發現[11],人體內鐵調素濃度的變化和缺鐵性貧血的發生有關;CHr可以有效反應患者體內的鐵狀態,但體內缺鐵時,CHr的變化速率較快,目前被認為是診斷早期缺鐵性貧血的重要標準[12];LHD%是在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上發展而來的一種參考指標,主要是對患者的鐵缺乏狀態進行檢測,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13]。
鐵營養強化劑分為兩類:無機鐵與有機鐵。根據在體內的存在形式,可以分為血紅素鐵與非血紅素鐵[14]。有研究發現,Fe2+比Fe3+吸收效果更好,有機鐵對患者腸胃的刺激性較小,吸收能力較強,血紅素鐵的吸收能力強于非血紅素鐵。人體內主要是通過小腸吸收鐵,因此補鐵劑的原理即通過多種方式,控制鐵離子的釋放,使其在十二指腸區域呈最大程度釋放,而減少在其他部位的釋放[15]。
整體護理是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發展而成的一種護理模式,指的是將患者作為一個整體,并以其為核心,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以現代護理理論為基礎,全方位、多層次的提供護理服務。整體護理要求護理不僅要滿足患者的社會、生理要求,同時還要關注患者的心理需求與生長需求,針對性的制定護理計劃。整體護理具有科學性、合理性、規范性的特點,能夠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保證護理的質量。護理人員要根據制定好的護理計劃,將護理過程中的護理管理、護理教育、臨床護理相結合,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適當進行調整,開展針對性的護理工作。整體護理體現了護理工作在臨床治療中的重要性,推動了護理標準化、專業化的發展[16]。
對缺鐵性貧血患者進行整體護理,不僅能保證臨床治療的療效,同時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缺鐵性貧血患者除了生理病癥外,在心理方面大多也存在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還需要對患者實行心理護理,并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飲食護理、環境護理、藥物護理等多項內容。所以本研究中,針對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應用整體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Hb、RBC水平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明顯(P<0.05),具備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治療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明顯(P<0.05),具備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整體護理在缺鐵性貧血護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指標,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度,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玉,羅斐丹,張玉梅,等.一例嚴重老年性缺鐵性貧血患者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2):1150-1151.
[2] 項紅梅.80例缺鐵性貧血孕產婦圍產期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4):83-85.
[3] 丁暉.小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的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2):220-221.
[4] 陸青梅,韋桂源,班亮階,等.護理干預對重型β-地中海貧血患兒家長社會支持及遵醫行為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4):1076-1078.
[5] 呂龍.血清鐵、鐵蛋白和鐵染色對缺鐵性貧血診斷價值的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2,2(10):131,133.
[6] 徐曉華.多糖鐵膠囊治療圍生期孕婦缺鐵性貧血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3,3(4):83-84.
[7] 周守玉.鐵之緣片治療小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2,2(2):109.
[8] 藍嵐,梁克紀,張羽飛,等.維生素A缺乏對缺鐵性貧血的影響-體內外實驗對比研究[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6,22(4):62-64.
[9] 陳美,張銀萍.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產婦分娩期的預見性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2):122-123.
[10] 袁改蘭,陳艷紅,李慧英,等.中西醫結合配合食療治療老年人缺鐵性貧血護理干預效果的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8):99-100.
[11] 艾韻,石艷琴.整體護理在老年缺鐵性貧血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z2):40-41.
[12] 張莉娟,陳敏,蔡小芹,等.靜脈用蔗糖鐵治療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缺鐵性貧血的護理[J].四川醫學,2016,37(9):1060-1061,1062.
[13] 劉軍,李榮.新疆地區不同民族缺鐵性貧血患兒飲食及認知分析[J].新疆中醫藥,2014,32(1):85-86.
[14] 武靜莉,張穎,王玉紅,等.缺鐵性貧血患者靜脈補鐵的臨床療效與護理[J].中國實用醫刊,2012,39(16):125-126.
[15] 王穎.鐵劑聯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缺鐵性貧血的療效及護理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24):5051-5051.
[16] 侯麗雯.整體護理在老年缺鐵性貧血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2):187-188.
(收稿日期:2017-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