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鵬程
摘 要:汝窯是宋代為滿足宮廷特殊需要而設立的窯場,又稱為汝官窯,以青瓷為主,然而北宋汝窯如曇花一現,僅燒制了20年,便消隱于戰亂的塵煙中。戰亂與災荒使得宋朝的國運盛極而衰,一個華麗的王朝消失了,隨同它一起消失的還有那撲朔迷離的汝窯燒制技術。北宋時汝瓷器表常刻“奉華”二字,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榮記。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被稱之為“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關鍵詞:汝窯;青瓷;胎土;器形
中圖分類號:K8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1-0089-01
一、北宋汝窯發展的歷史
宋代的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其中汝窯是第一位,作為我國制作瓷器從古至今非常有名氣的傳統工藝技術,汝窯的生產基地位于汝州市,在河南省境內,此地原命名為臨汝縣,古代被稱為汝州,所以得其名。汝窯最初的時候是在北宋時期設計制作,當時是御用的器皿專門進行燒制,在當時的北方是最有名氣的也是最先的青瓷窯,制作的形狀非常的簡,潔但數量稀少,在歷史上的時間是短暫的。它的釉色如羊脂玉般剔透,其設計的藝術風格十分獨特,融合定窯、越窯的部分燒制方法與手段。因此在中國陶瓷史上有“名瓷之首,汝窯為魁”之說。
汝窯在當時的歷史時期,成為了藝術中的典型 也是文化的典型,是當時國家制瓷業發展的里程碑,在我國有著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汝窯器皿的燒制與形成,是直接由宮廷下達的命令。這也使得它成為了當時整個中國瓷器的榜首。在北宋時期,汝窯種類被劃分為官窯,只有宮里可以用,所以市井之內鮮見。
二、汝窯瓷器的風格特征
制作汝窯的能工巧匠,在釉質上下足了功夫,加入了天然瑪瑙,十分珍貴。并研制了香灰色胎的制作工藝。在燒瓷的工藝方面南方越窯的釉色也是如此,十分精細而整齊,世所罕見所用方法為滿釉支燒,燒制而成的叫做支釘痕,其中有微量的鐵,所以能夠產生天青色,十分透徹。并形成開裂的釉面,最初由于胎、釉的受熱膨大系數不同從而出現的不足,這種開裂是不經意間形成的失誤,算是一種不足,卻變成了之后故意的裝飾紋樣,十分美觀。與此同時,也加入了定窯的印花工藝技術,至此,汝窯便有以下特征:(1)汝窯瓷器,其胎的明顯特點就是質地細密精細,制作所使用的胎土里一定要存在微量的銅元素,著名的張公巷產的器皿,顏色是灰白色的,和別的窯口的器物相較則略白,這也成為北宋官窯的關鍵特點。經陽光普照,逆光而視,稍顯微紅灰中夾雜淡黃,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香灰胎。(2)釉色:汝窯的燒制從來不考慮經濟因素,因其生產出的瓷器大多為宮里所用,市井罕見,然而色彩也定會十分豐富,其中藍色青色也是很多,混雜著幾種綠色白色等,最表層的釉溫柔浸潤,干凈純粹,如同抹上一層油脂,泛著光亮。用手摸上去就像蠶絲一般,恬淡寧靜。色多而不雜,紋片脈絡清晰自然且變化多端。釉色里若隱若現的絲絲紅暈,似是晨間的海上朝陽,有著莫奈日出印象般的色彩,似是田間日落。古語曾描繪過天青色是十分珍貴的色彩,而粉青也是所崇尚的,天藍色也值得珍惜。上文提到的張公巷的瓷器,則完全顯現了這幾種妙哉的色彩,同時也是汝窯的獨特所在。(3)支釘:北宋御用汝窯器物的燒制方法很獨特,所應用的方法手段叫做滿釉支燒,之所以運用這種方法,是由于燒制的爐子內部有雜質,在燒制過程中規避污染保持美觀,因此便要運用一個匣缽裝起來,然后墊上墊圈和支釘,以免其和匣缽黏在一起。(4)器型:汝瓷多為日用品瓷器,器型繁多,且十分大氣,生活中所用的碗和盤子,花盆、洗和奩,還有一些擺放的瓶、尊,茶具類的盞托等等諸如此類。還有一些表層花紋裝飾等。每個物件底部的面上刻畫有青花年號款。如蓮花紋缽、暗花雙魚盤(藏英國)。(5)開片紋:在燒制過程中產生的不可控因素,燒制過程中的一種無意中形成的“缺陷”被稱為釉病,然而這種釉病卻成為了有意的裝飾,非常曼妙,恰如其分。釉質的表層有好多的開片,十分精細,且開裂不規則,非常美妙。
三、北宋汝窯瓷器的審美價值
汝窯瓷器最初出現在唐代,北宋時期最為出名,十分珍貴,但它的繁榮時光非常的短暫,從興起到結束只有20年左右,究其原因正是因為戰亂時期,處于宋金兩個民族的戰爭期間,它在歷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地位和史學價值。
汝窯藝術品有著十分曲折的經歷,首先在九二年時,于紐約蘇富比拍賣行他買了一件汝窯的器皿,是一件小盤,成交價為1,540,000美元。而其后蘇富比拍賣行在香港拍賣了一件葵花洗,而這件葵花洗就是北宋年間的,非常昂貴以港元2.0786億成交,這次的拍賣再次創新高。當時的氣氛非常的熱烈,很多收藏家都希望從這件藝術產品中得到先機,許多買家都對這件“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志在必得。整個過程從40,000,000港元到140,000,000港元,中間僅僅有大約15分鐘左右的時間。總共有八個人爭相競拍。最后有一位通過電話競投的買家拍得,成交價是二億零七百八十六萬元港幣,再創新高。而且也比之前專家給的市場參考價多了三倍。
陳萬里,是一名著名的瓷器專家,他曾講述過從宋徽宗的時期一直追溯到哲宗元年,這一時期汝窯最為興旺。是由于國家對其制作不進行經濟控制,做的盡善盡美,所以宮廷皇室以此為御用的物件,遂稱汝官瓷。
瓷器,無論人類走的多遠,都會帶上她,它也會追隨人類的腳步不斷創新,同時,它也是中華民族的珍貴寶藏。
參考文獻:
[1]汪慶正.汝窯的發現[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2]裴光輝.汝瓷:中國古代名瓷鑒賞大系[M].福州:福建美術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