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要:初中生正處在思維活躍,思維方式獨特的年紀,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培養學生思維方式的創新,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本文記敘了當前語文教學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對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給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思維能力;培養
引言:
新課標中明確強調,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這一要求下,學校和教師應提高對語文教學的重視,在增強語文教學質量的同時重點培養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學生的初中階段培養創新、發散的思維方式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都能起到有效的作用,也對其他科目的學習存在較大影響。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已經成為了初中教師的重點重視問題。
一、 我國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現狀
目前,新一輪的教育改革正在我國教育事業中如火如荼的進行。但是在現階段,教師們還是不能擺脫傳統教育方式的桎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仍然在教學方式中占據主要地位。在課堂中,教師仍然占據教學的主導地位,而學生只是一味的被動學習,形成了機械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們最終的考試成績成了教師衡量教育效果的唯一途徑,忽略了對學生情感和思維的培養。這種刻板的語文教學模式,使學生只會通過背誦和記憶掌握固定的知識點,對文章缺乏自己的理解。長此以往,面對一篇情感豐富、發人深省的文章,學生們也無法體會到其中的深意,更沒有深入探究的意識,只會對教師布置的任務機械的完成。這違背了初中語文的學習目的和教學宗旨,更不利于學生的長久發展。[1]
二、 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學生在思想和心智上都已逐漸發育成熟,在學習時更需要對知識進行深入挖掘,探尋深入的思想和情感。對待課本上的問題,常常需要學生利用發散的思維和巧妙的理解才能應對,這就要求學生需要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思維方式,這種能力的培養在語文學習中更為重要。初中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單是讓學生掌握基礎字詞的讀音和寫法,更重要的是對課文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根據文章學習自主寫作的方法。讓學生們能夠通過學習和思考具有各自不同的見解,并提出不同意見。而想要適應教學的內容,就必須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著重進行培養,在此基礎下才能實現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保證。[2]
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將完成本學期教學大綱列為學期的主要教學目標,將提高學生試卷分數作為重點問題,造成了語文這一學科的枯燥和乏味,學生對語文學習也失去了興趣。初中教材內容,是由多為專家學者根據初中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特點精心挑選的,適合初中生的思維方式。教師需要根據教材工具的優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科學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 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思維能力的方法
(一)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中,教師們往往將教學內容直接灌輸,沒有課前導入的過程,會造成學生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更無法掌握教學內容。因此在教學開展之前加入課程導入過程十分必要,能讓學生在學習之前先產生學習興趣,并在興趣的基礎上進行更高效的學習。例如在學習課文《蘇州園林》時,在教學正式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蘇州園林內的景色圖片或相關介紹視頻,讓學生們在學習之前先感受到蘇州園林的魅力,引起學生的興趣,在觀看過后讓學生自由結組,討論各自對蘇州園林景色的感受。這種課前導入的方法讓學生們在學習之前首先確立了自身的看法,小組間的討論也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和想象力。在討論過后,教師可以創建問題:朗讀《蘇州園林》課文,并談談課文中對蘇州園林的描寫和視頻中有何相同和不同之處。利用問題讓學生們帶著好奇和探究的心理積極展開對課文的學習。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要讓學生邊看邊聽邊感受。要求學生在課上做好語文筆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初中學生對事物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但是由于生活閱歷的不足,他們的看法多數是從自身的角度考慮,缺乏客觀性。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進行閱讀理解和寫作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孔乙己》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閱讀全文,掌握文章大意,然后再仔細閱讀,掌握文章深意,并要求學生寫出文章的主要思想,最后師生一起共同探討,相互補充觀點。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也十分重要,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運用想象能力構想課文中的情境。例如在學習《天凈沙·秋思》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閉上眼想象詩中“枯藤老師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情景,并在想象過后用通俗的語言描繪出來。
(四)字詞是課文組成的關鍵,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加深對字詞的理解,才能更深層次的理解課文。例如,在學習《阿長與山海經》課文時,先找出文章中的重點詞,給學生們逐一講解。以文中一小段為例“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在這段描述中,“震悚”是一個關鍵詞匯,讓學生結合文中語境體會詞語的意思,再分析出文中的“我”“震悚”的原因,通過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思考,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也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
四、結語
我國從古代就有孔子提出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證了思維能力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在當今世界,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創新,而創新能力的根本就是要具有創造性的思維。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學生們的思維能力逐漸培養起來,對現行的教學方法進行調整,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發揮語文教育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閆宏偉.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探析[J].中學教學,2015(6).
[2]劉競梅.初中語文教學思維能力培養研究[J].時代文學,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