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秀芳
摘要: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法律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轉型時期,法制建設也正面臨一場變革。我們要想建設出現代化法治國家,就要從傳統法制文化中汲取養分,將傳統法制文化作為向導,這樣才能引導我國走向理想的法制現代化國家。
關鍵詞:法律文化;法制建設;導向作用
一、關于傳統法律文化
(一)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概述
中國作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國家,華夏文明已經長存了五千多年。中國的傳統法律文化是十分豐富的,早在公元前兩千多年,中國便出現了法律的概念,在西周時期就已經頒布了成文法,所以中國的法律文化自古有之,源遠流長。縱觀中國整個的法律發展史,可以看出,雖然中國的法律出現過幾次崩潰的局面,但中國的法律文化是一直不變的。它指的是這幾千年來各個朝代所產生的共有的規則和意識。主要體現便是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屬于集道、法、儒于一身的一種新文化,它一直貫穿于整個中國封建社會。
(二)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特征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具有多種特征,因為每個時期對法律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我們可以將傳統法律文化的特征歸為以下幾種:第一,皇權至上。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尊君思想一直是中國傳統法律發展的核心線索。由于歷朝皇帝都推行君主專制體制,所以使皇帝一直處于權力的頂峰。這便養成了皇帝對于權力的絕對把握,所以歷代皇帝都會設置最嚴酷的刑法來維護自身的統治,就如《唐律》中將“謀反”設為“十惡”之首。第二,是將法律作為統治者工具,也就是通過法律來鎮壓老百姓。所以來百姓對法律的認識就是“法即刑”。因此,這種狀態下的社會便形成了人們對法律的畏懼感,老百姓也就非常排斥它,而且在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也不愿拿起法律來進行維護,導致了中國古代社會對權利意識淡薄的局面。第三,以德治國,將德融入法,形成了“德主刑輔”的特征。因為在中國古代社會,儒家的法律思想一直占據著統治地位。自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后,以德治國局面便正式確立。這種法律主張“禮治”、“人治”,就導致了對法律的輕視。正是因為這種法律思想,導致中國古代社會一直處于專制的狀態。
二、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對法制現代化建設的影響
在我們現在生活的社會中,“依法治國”是時代發展的主題,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要想建設出美好的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就要吸取古代社會在用法制法上的經驗,總結出符合我過國情的現代化法制。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吸收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改善不好的法律文化,這樣才能更快建設我國現代化法治社會。糟粕的和法律文化并不一定是毫無意義的,因為時代在化生變化,現在的我們一定要將以前的糟粕從新拿來分析研究,將適合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再從新予以認可,當然,對于真正糟粕部分也一定要及時摒棄。二,在古代社會中,除了法家思想是以“法”作為主導地位以外,其他大多都是以人作為主導。唯有統治者說的法才是法,而統治者卻不受法律的約束,而且統治者出口便成法,只要損害了統治者一丁點利益的事情就會立即作出一條法律來,這樣王言倒成為了最高的法律,這樣就破壞了法律的嚴肅性。在當今社會,一定不能出現專門保護領導人的法律,領導人不能夠凌駕于法律之上,要體現出社會的人人平等。所以,現在我們在現代化法制建設中,要打造出一支清正廉潔的隊伍,這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這也是古代歷代統治者所重視的。
三、中國傳統法制對現代化建設的啟示
(一)增強公民法律意識
新時代的到來,我國的社會環境與社會結構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雖然我國現在社會和諧穩定,但在社會的發展中還是有一些蛀蟲危害著社會的穩定性,這就要求公民增強守法意識。當我們國家的法律達到了人人遵守的地步,那就沒有人破壞社會的穩定了,所以公民一定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同時,公民也要學會用法,由于受到古代社會意識的影響,我國公民權利意識比較淡薄,雖然現在這種意識增強了很多,但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遇到糾紛時,人人還是會抱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態,很少去想走法律程序去解決,這正“無訟即德”的傳統觀念對現代人的影響。
(二)建立健全立法制度
制度建設是建設法治國家的根本,是建設法制現代化的重要手段。我國要進行法治文化有古代到現代的轉換,那么就要完備立法制度,具體可以分為:一,健全立法體系,由于古代社會都是由皇帝等人在自己的私利下建立的法律條文,就導致法律對百姓的保護極其微弱,而在現代,就要改變這一立法形態,將人民變為立法者,這樣就能有效保護人民利益。二,要完備司法制度,古代社會出現了太多的司法腐敗現象,古代司法具有太強烈的功利性。在現代社會,就要建立一套完備的司法制度,保證司法權力的公平、公開、公正,要讓司法制度在陽光下運行,敢于接受人民監督。三,完善法律監督制度,雖然古代就有法律監督制度,但是大部分監督都是由皇帝控制,起不到太大作用,所以,從古代存在大量的貪腐官吏就可以看出古代的監督機制并不起作用。在現代社會,要完善和完備法律監督制度,人民要積極履行監督的義務,這樣才能打造出高效政府,才能夠為實現法制現代化作保障。
參考文獻:
[1]薄建柱.道德法律化傳統與中國法治現代化[J].人民論壇,2011(17).
[2]黃紅.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對法制現代化的影響及意義[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3(3).
[3]周立群.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對法治現代化建設的意義[J].法制與經濟(中旬),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