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美
摘要:“共融”提倡的多方面“融會貫通”,而英語作為高考三大主科對學生的未來學習發展至關重要,同時英語作為世界上交流溝通第一語言,對于學生今后進入社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我國應試教育對于英語的過多是為了“考試”而考試,弱化了口語表達的作用,因而必須要從小學生“抓起”,通過多方面協調合作,在“共融”的大環境中,提升小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關鍵詞:共融;提升;小學英語;口語表達;研究
現代化的教學模式,更多的是注重學生的領悟與應用能力。相比于傳統教學,英語單單只是會出現在英語課堂上,而且是生硬的“灌輸”,不但使學生的英語成績提升不了,而且由于過于枯燥、乏味的課程,往往會降低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因此適當的采用“共融”,在“共融”的大環境中,讓學生多多接觸英語,并且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去開口講英語,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英語口語的表達能力,且極大的刺激了學生對于學習英語的渴望。
一、了解學生所處背景,有針對性的制定研究方法
在小學時期的學生,更多的是注重基礎性教學。而小學包含有六年,可大致分為幾個階段,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音準,其次就是對升降調和節奏感等,而最后要掌握正確的語速和停頓。這些都需要循序漸進的滲透入整個小學英語教學階段。教學工作者要根據學生要掌握的小學階段的英語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分段,有條不紊的按部就班的學習英語知識。另外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可以刻意制造和創造一些條件,給學生盡可能的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聽、說交流的環境。例如:對于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一些夏令營、冬令營等,去國外的學校進行交流學習,讓學生們自己溝通,通過和小伙伴們交流溝通,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還可以,刻意提出一些要求,像見面打招呼、同學之間簡單的英語交流等,必須使用英語,為學生盡可能的營造英語環境,通過學生自己的交流對話,掌握對英語字詞句的積累和聲調的使用。
二、采用多種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首先,老師可以根據書中的情景模式,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書中的情景。學生在扮演的同時,會更加注重分析角色,并且會通過熟記“臺詞”等來加深對教材的理解,而在情景模式中,各個“演員”之間的互相合作,也提高了團隊精神。學生在表演時,大聲的朗誦“臺詞”,也提高了學生的自信息,和增加了“開口”說英語的機會。
其次,教師可以找到一些朗朗上口的英語詩詞,強調節奏感和停頓,另外把重音的單詞單獨拿出來,讓學生發現不同和相似之處,適當的融入一些“道具”,例如:通過自身的肢體來表達對應的單詞時,可以適當的拍拍對應的部位,即容易記住所學知識,又能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
再次,教師可以給出一個單詞,為學生設定特定環境,讓學生根據特定的情景進行不同語氣的口語表達,例如:在看到同學摔倒的時候會用什么語氣說:can i help you?;在很生氣的時候會用什么語氣說:I am angry!還有介紹自己會用什么語氣說:i am**.特定的環境中往往能很好的鍛煉學生對于語句中語調的掌握。
最后,還需要家長配合“共融”完成。教師可以和家長提前溝通好,當天所學的英語,讓家長盡量在家里適當的陪學生一起演練鞏固所學知識,例如:課本上The Iion and the mouse的課文時,爸爸媽媽可以一起上陣,扮演獅子和小老鼠,并且媽媽也可以延伸其它一些知識點和學生一起分析探討獅子的心理活動和分析課文故事情節,并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通過學校和家庭兩者之間的“共融”,提高了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三、營造英語口語表達環境
英語口語表達不似傳統考試機制,通過試卷就可以檢驗學習成果。而是要通過不斷的交流,才能強化小學生英語口語的表達能力。例如:學校可以適當為學生放映一些積極健康的英語短片,把課本上的知識“活化”,同時開展一些列活動,通過學生間的交流來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另外可舉辦一些競賽類或者文藝類的表演,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師可以把背誦進行多種形式的限定,例如:在規定時間內,誰背誦的時間短、錯誤率低等,還可以在背誦中融入搶答環節,把題目只出上半段或者是下半段,讓學生來補全;還可以進行擊鼓接力比賽,花落誰家,誰就必須得起來背誦,而這些背誦不僅僅算入個人成績中,要對所有成員進行分組,個人成績直接關乎整體成績,成績好的組要提供優厚的獎品,而對最后的組也要相應的給予殘酷的“懲罰”;同時還可以進行默寫比賽,可以是全組成員看哪個小組先完成,也可以隨機抽取代表到黑板上進行比賽,等等,這些活動都是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強化了學生的記憶力。
利用各個學科間的“共融”,英語是一門語言,和我們的母語一樣,會涉及到各個方面,因此可以利用“共融”的大環境對英語進行檢驗,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例如:可以在體育課上,盡量融入英語表達,在短跑和課前準備操時可以使用英語口語來給自己制定跑多長時間;還可以利用英語口語表達介紹數學的加減乘除法則,Nine apples were eaten and a few remained?;還可以利用語文中的知識,通常我們問:你幾歲了?英語會說:How old are you ?等等,學生在其它學科上學習的知識本身就不會太過陌生,加上英語口語進行表達翻譯,在“共融”的環境中提高了學生的各學科成績。
總結:我國教育不斷的進行改革,雖然仍然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但是通過不斷探索和創新,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水平。而英語作為基礎性的學科,其口語表達能力更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在“共融”大環境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最后不斷創新探索出最有效的提高小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研究行動。
參考文獻:
[1]陳 琳 王 薔程曉堂.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惠幼蓮洪子悅.小學英語新課程教學法[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
[3]畢洋琴.小學英語中合作學習的形式及價值[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9,(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