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桂萍++++王建新
摘要:為了讓刺繡走進校園,雅爾塞民族中學美術組教師學習整理刺繡手藝,通過社團活動和美術課講解制作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刺繡,制作簡單的達斡爾族刺繡。通過展覽和義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激勵。刺繡活動豐富了校園生活 ,鍛煉了學生的多種能力,也傳承了刺繡手藝。
關鍵字:農村民族學校;課程資源開發;教師專業化發展
達斡爾族刺繡是達斡爾族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起源于生產勞動,針法有平繡和絨繡兩種,以傳幫帶的方式流傳。達斡爾族刺繡,很早以前主要用于服裝、圍裙、鞋面、鞋墊、門簾、桌布、電視機布罩、枕套、口袋(小孩用腳踢的布玩具,這種布玩具其功能和毽子一樣),被蒙子等。同時,在遠古社會,達斡爾族人民沒有文字,他們利用刺繡記載著各種動物及花卉,表達著他們對美的追求,對快樂生活的歌頌。刺繡使用的針法主要是平繡和絨繡。這種手工藝是達斡爾族女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女子出嫁前都會學習刺繡。出嫁時嫁妝中就包括一個裝有各種繡品的箱子,刺繡手工藝的好壞直接影響男方家對新娘的看法及新娘在婆家的地位。史書中記載:“達斡爾女紅,綴皮毛,最巧。常見布特哈幼童,服一馬褂,雉頭氄毛為之,均齊工整,無針線跡,覺程據所獻,不為奇異。”可見精巧的手工,成為達斡爾族婦女較為普遍的修養。
一、學習、整理達斡爾族刺繡手藝
第一步:設計圖樣。我們打破了傳統的動植物、花鳥魚蟲等圖稿,大膽的采用了牛犁耕地、狩獵、捕魚、柳蒿芽、黃花菜、摘煙葉、曲棍球運動、賽馬等達斡爾族人民生活場景作為刺繡的樣稿。這樣學生通過傳統的刺繡學習,不僅掌握了設計圖樣的技術,而且學到了達斡爾族的相關知識。
第二步:拓印。將設計圖樣拓印在繡布上,要注意圖案之間的遮擋,穿插關系。
第三步:設色。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尤其在色彩搭配上要強調黑白對比,冷暖對比,以及整個繡品的色彩鮮亮的程度。
第四部:針法。講究“勻、平、齊、順”。“勻”是指繡線疏密要均勻,線與線之間的距離不能有大有小;“平”是指繡面要平整,不能露底,不能有疊線;“齊”是指起針點和落針點必須整齊地落在輪廓線上,不能參差不齊;“順”是指刺繡的過程中,線要朝著一致的方向進行刺繡。
第五步:裝裱。裝裱是整個刺繡制作過程的收尾工作,精致的裝裱,能夠為刺繡制品錦上添花。但是要注意,裝裱的風格要與刺繡作品的風格一致,保持原作品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審美性。
達斡爾族刺繡流傳于民間,一傳十,十傳百,形成了傳幫帶的一門手藝。以上五點缺一不可,每一環節都決定著刺繡作品的整體效果,展現著特殊的審美價值,是達斡爾族社會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呈現著達斡爾族人民對美的不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達斡爾族刺繡在我校具體實施
(一)充分利用地方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讓學生關注達斡爾族人身邊事物的美,積累創作素材,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也為達斡爾族刺繡走進我校校園做好了鋪墊,這也是我校美術課程資源開發的關鍵一步。
(二)定期組織學生參觀達斡爾族地區的哈拉新村博物館。雖然生活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但是學生的民族文化傳承意識薄弱,缺乏文化自我認同感,有很多學生對達斡爾族文化知之甚少。我們定期組織學生參觀達斡爾族博物館,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了解、學習本民族民俗風情、歷史、文化、經濟的機會。學生從達斡爾族的村落家園、飲食服飾、文化藝術、民間工藝、民族體育、敖包祭祀、婚喪嫁娶、宗教信仰等活動中找到了刺繡素材,獲得了刺繡靈感。
(三)組織學生參加達斡爾族傳統的“庫木勒”節。“庫木勒”節是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每年六月舉辦的民族節日,自1987年創辦至今,規模和水平逐步得到擴大和提高,在全市人民中獲得極大關注。為了慶祝這些節日,當地達斡爾族人民都穿上民族盛裝服飾,結伴來到哈拉新村大草原,以情景再現的方式為游客呈現一幕幕磅礴震撼的民族遷徙、開拓、發展的史詩。從他們的頭飾、衣服、靴鞋的圖案中,可以看到達斡爾族人民手工刺繡的精巧;而他們編排的節目,仿佛將我們帶回到以前的達斡爾族村落,置身其中,我們又可以欣賞到傳統的、獨特的歷史文化。一幕幕場景,都為我們提供了刺繡圖案的素材,為我們的刺繡奠定了基礎。
(四)創建達斡爾族刺繡社團
我校成立了達斡爾族刺繡社團。現在社團開展活動將近兩年,每周安排固定課節活動,學生作畫、拓畫,穿針引線,有模有樣。達斡爾族刺繡社團深受學生喜愛,在眾多社團中,選擇刺繡社團的學生最多,也最先招滿。達斡爾族刺繡在我校已經生根、開花。
(五)達斡爾族刺繡走進課堂
隨著刺繡社團在我校走紅,喜歡達斡爾族刺繡的學生越來越多,刺繡走進課堂也成為了必然。內容分為:達斡爾族刺繡的歷史發展,達斡爾族刺繡的針法,達斡爾族刺繡欣賞,達斡爾族刺繡的現實意義,創作刺繡。共計八課時。
(六)評比展覽
每學期都開展刺繡作品展,進行評比,邀請家長來參觀。優秀的作品在學校樓廊展出,學生駐足,欣賞,評論,已成為我校的一道風景線。學生的第二批作品已經成為我校文化長廊“藝海拾貝”里的靚麗風景。
(七)刺繡作品義賣
每年庫木勒節的時候,美術教師組織部分學生到庫木勒節現場義賣刺繡作品,所賣金額全部資助給我校貧困生。通過義賣,不僅宣傳了達斡爾族刺繡文化,對做刺繡的學生也是一種激勵,他們很有成就感。
三、達斡爾族刺繡走進校園的意義
達斡爾族人民在生活、生產勞動中創造出的獨特的刺繡藝術,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地域性、娛樂性,又具有教育性、技術性和審美性。這種原生態的藝術形式,這是教育學生最生動、最有效的課程資源。學生制作達斡爾族刺繡需要平心靜氣,所以能修養身心。刺繡時要做到手、眼、心并用,鍛煉了動手能力,提高了智力。作品不能一蹴而就,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一幅作品,所以培養了耐力,錘煉了意志。每一針,每一線都要認真對待,培養了學生的專注力和養成了認真的好習慣。遇到問題學生要請教老師或者同學,增強了合作意識,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
刺繡的主題都是達斡爾族生產、生活內容,豐富了學生的民族知識,增強了對達斡爾族歷史和風俗習慣的了解,促進了民族的團結。精美的刺繡制品令學生和觀賞者精神振奮,使學生為達斡爾族先民的精巧技藝和聰明才智感到自豪和驕傲。達斡爾族刺繡走進校園,也拓展我校社團活動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學生的刺繡作品也為學校的樓廊文化增加了民族色彩,豐富了我校的課堂資源,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更貼近學生生活,更有地域特點。
達斡爾族傳統刺繡工藝更是黑龍江省民間藝術的一顆耀眼明珠。將流傳在民間的達斡爾族傳統刺繡工藝引入到初中校本課程中,從點到面,由小及大,由少數人帶動多數人這一方式,對于弘揚、傳承傳統刺繡工藝意義深遠。我們會繼續在開拓中求創新、在創新中重傳承,做到弘揚達斡爾族傳統刺繡文化,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
課題編號JJG1214004 課題名稱:2014年度黑龍江省科協規劃研究團隊----農村初中教研基地研究團隊專項課題“農村初中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