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林業產業改革需要有關部門與當地農民、社會力量有效配合,讓林業產業更好的適應新時期發展要求,優化林業產品質量與數量,提升林業發展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讓林業產業所在區域的民眾受惠,帶動地區經濟發展。
[關鍵詞] 我國;林業產業改革;未來發展
林業產業屬于一個相當長的產業鏈,其中牽扯到多個產業群體、產品種類以及對應的覆蓋范圍,屬于我國基礎產業之一。林業產業除了具有其他產業的基本屬性之外,其林業資源還具有可再生與可降解等生態環保特性。林業產業本身可以為社會提供較為豐富的精神層面服務與物質層面的產品,有效的產業結構調整。
一、我國林業產業改革與發展的現狀
在我國林業產業發展中會存在多種多樣的現實問題,從而抑制了整個產業改革與發展。例如在部分區域存在林業資源覆蓋率較低的情況,導致森林基地發展遲緩,對應的林業產品質量也相對滯后,無法滿足實際市場需求,產品質量不能得到嚴格的質控管理標準,對應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也明顯較低。在林業發展中,關鍵在于人才,但是現階段很多從業人員都存在綜合素質偏低的狀態,無論是專業技術、專業知識、職業態度都較為缺乏,與傳統我國林業產業發展粗放型經營管理的狀況有一定關系。先進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技術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甚至很多人覺得沒有用武之地,導致整體管理水平處于時代發展的滯后狀態,無法與時代發展同步。由于產業發展的技術處于低水平,導致林業產品在質量品質、產量以及銷售等多個環節處于粗放管理模式,沒有建立產業品牌的觀念,無法有效的為產業以及產品的后續發展提供持續動力。產品技術滯后導致產品本身質量無法滿足市場標準,產品在價值上得不到提升,游走在低端產品系列中,產品合格率低,整體的經濟效益無法有效呈現。急需要通過產業結構調整與產品升級來重新獲得市場的認可,從而形成自身品牌效應。需要引入先進技術與設備,培養優質人才來促進林業產業改革。要不斷地拓展林業產業范圍,調整內部結構,保證產品優質化輸出,充分了解市場需求,讓產業發展與市場同步,匹配時代發展。
二、我國林業產業改革與未來發展的基本措施
(一)建立完善林業產業產權管理制度
可以在林業產業區域開展集體所有制,但是可以進行家庭承包制管理,將林業資源分包給各家庭,將管理為工作落實到個人,有效的調動管理工作積極性,同時讓所有成為林業的合法利益成員。如果林地資源不能獨立承包給個體,可以采用集體分股制管理,這樣可以讓對應的產業效益得到平均分化。在林地中可以為農民提供對應的滯留區域,從而讓其可以自由運用,保障其自身基本生活,在法律法規上不能對其自留區域做強制性征收,但是作為農民可以對相關區域做自由性的轉讓,或者約定轉讓時間。此外,要落實各有關產業的處置權利,承包者需要對林業范圍的轉讓、互換、外包承擔對應的責任,不可以隨意的變更林地原有的機體使用性質與有關用途規定,不可以損害當地農民集體利益,要保護農民本身的承包地綜合權益,要認真的落實好有關產業處置權。要將林業產業管理收益回歸到集體所有,對于農民自己的承包地與自留地利益則貴自己所有,要區別機體利益與個人承包利益的劃分,同時要做好林業產業整體的維護管理,保證林業產業發展的平衡性,維護整體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二)開放林業產業經營管理權利
要促使林業產業經濟不斷的擴展,需要盡可能的開放林業產業經營管理權利,積極的推動農民開展專業合作社,可以通過股份制等多種不同的現代管理制度來加強合作,有效的提升林業產業最終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同時也可以清除的做到公益林與商品林的劃分,做好合理的規劃運用。商業林在轉換中,對應的林木砍伐等處理仍舊應該受到林業部門的管理監督與審批,需要充分符合當下林業資源運用與開發方案要求。公益林在轉化中也需要做好林地資源的科學合理運用,有效的促進林業產業合理發展,甚至帶動旅游經濟的發展,讓林業資源得到更多功能的發揮運用。
(三)健全完善政府有關扶持與管理
為了確保林業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由政府出臺適宜林業發展的法律法規管理制度,同時配備對應的林業有關管理機構建設,讓林業管理處于制度化、合法化的管控范圍內,讓林業產業發展符合地區整體經濟發展方向,符合時代發展特點。做好林業產業發展的科學規劃與運用,保持科學發展觀,通過林業產業的發展帶動地區其他產業的發展,促進整個經濟體系的繁榮。通過政府層面出臺適宜林業產業發展的政策引導,做好政策扶持,讓林業產業發展能夠更為迅速的推進,讓產業經濟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要保證林業產業中企業、集體、個人各方面的利益,從而才能有效的調動各方面參與積極性,例如可以對承包者實現低利率性的貸款,幫助其更好的發展,減少承包管理中的經濟問題。對于集體與企業可以實行對應的經濟補貼,扶持行業更有效的度過難關。
(四)完善林業產業保險制度
要構建更為健康有序的林業產業保險制度,為林業產業發展保駕護航,減少因為人為因素、自然因素所引發的林業產業損失,為企業、集體、個人帶來更多的幫助,維護他們的合法利益。
三、結束語
我國林業產業要匹配新時期時代發展需求,做好自身產業的改革條件,讓產業發展更為穩定、健康、可持續,保證產業發展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為地區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 肖澤忱.林權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林業產業發展路徑研究[J].中國林業經濟,2016,(1):62-63.
[2] 魯彬,秦探春.關于我國林業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大科技,2015,(15):202-202,203.
[3] 費曉強.林業產業供給側改革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7,(1):137-138.
作者簡介:劉亞楠(1986.9-),女,漢族,陜西延安人,本科學歷,國家林業局林產工業規劃設計院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林業產業、林業經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