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晉
摘要:培育新一代“四有”革命軍人是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更是當代軍隊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軍校應當緊緊圍繞這一目標開展人才培養(yǎng)工程。筆者結(jié)合曾經(jīng)的工作實際研究探討了軍隊院校培育新“四有”軍人的具體措施,希望對今后工作有所助力。
關鍵詞:軍隊院校;新一代“四有”;革命軍人;措施
一、引言
習主席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突出強調(diào):“把握新形勢下鑄魂育人的特點和規(guī)律,著力培養(yǎng)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這一關于新形勢下軍隊鑄魂育人工作的指示要求,為我們指明了人才培養(yǎng)的根本目標和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作為軍隊院校其發(fā)展建設也應當緊緊著眼培養(yǎng)強軍英才這個中心,把握時代特征,找準具體抓手,系統(tǒng)推進,充分體現(xiàn)和發(fā)揮部隊院校貫徹黨的路線政策,鍛造堅定舉旗人、接班人的前沿陣地作用,為廣大學員提供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練就本領的土壤和施展抱負的舞臺。
培育新型“四有”軍人是一項系統(tǒng)性的“鑄魂工程”,開展這一工程的具體方法措施是我們必須思考和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由于本人也曾從事學員隊的基層工作,身臨其境的感受過管理育人的全過程,現(xiàn)結(jié)合自身工作實際提出幾點粗淺建議。
二、培育新“四有”軍人的建議措施
(一)筑牢“四有”軍人的價值觀認知體系
在當前這樣科技高速發(fā)展信息極度發(fā)達形勢下,學員們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思想道德各方面都受到了十分嚴峻的考驗甚至沖擊。一些調(diào)查表明,部分學員對新型“四有”軍人的理解還不夠深刻,還不能將之內(nèi)化為引領自身思想和行為的旗幟,有的則認為缺乏緊跟時代的有針對性的政治理論教育??陀^存在的問題啟示我們,提高學員對新型“四有”軍人的認知水平,需要灌輸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使學員的情、意、行能夠建立在可靠堅實的科學基礎之上。在教育內(nèi)容上要注重系統(tǒng)性,方法上要加強針對性,方式上要力求避免單純的“注入”,而應當積極增加討論、參觀、輪訓等生動活潑的教育方式,進一步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利用好校園網(wǎng)、板報櫥窗、廣播、燈箱等陣地,深度報道,廣泛宣傳,使學員在主動的狀態(tài)中加深理解,提高認知。
(二)創(chuàng)新“四有”軍人的具體培育途徑
培育“四有”軍人是系統(tǒng)工程,除了依托課堂這一教學主渠道外,還應積極探索多樣化培育途徑,力求多渠道、全方位推動教育效果提升。
首先,要開展豐富的軍事科技比武活動,宣揚愛軍精武、學習成才標兵事跡等,大力營造崇尚智慧、比學拼優(yōu)的氛圍,引導學員主動學習科技知識,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意識增厚知識儲備,開展科技大練兵、大比武,拓寬學術視野,提升科學思維水平,練就過硬的本領,為將來到部隊工作發(fā)展夯實基礎。要適應打贏信息化戰(zhàn)爭的需要,建設有利于學員綜合素質(zhì)提升的特長班、興趣班、俱樂部,造就有知識、懂技術、會指揮的創(chuàng)新性軍事信息人才。
其次,應當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建好用好院史館、榮譽室;組織學員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訪革命之路;借助重大節(jié)日慶典、重要儀式活動的有利時機,對學員進行教育引導;建設走廊文化、宿舍文化,舉辦文藝匯演,唱響正氣歌、傳播正能量。讓他們在感悟我黨我軍光輝業(yè)績的過程中體驗其崇高精神的偉力,真正懂得“四有”軍人是我軍光榮歷史和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必然傳承,從而自覺的將之內(nèi)化為個人成長進步的標準要求。
第三,充分利用校園網(wǎng)和其他新興媒體等學員喜聞樂見的形式,積極開展師生互動,使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進行平等的開放式交流,及時進行熱點問題大討論,讓學生們敞開胸懷暢所欲言。在討論中逐漸糾正學員在政治意識、奉獻精神、生活情趣、軍人榮譽等方面的思想偏差和認識困惑,鞏固課堂培育的效果。
(三)拓寬“四有”軍人的實踐應用平臺
“四有”軍人的培育并非是朝夕之事,一蹴之功,是一個長期磨練、日積月累,逐漸形成的過程。因此,搭建一系列實踐平臺,磨練其奉獻精神,提高其使命意識,檢驗其報國能力,才能做到真學、真用、真成長。
首先,注重日常養(yǎng)成,鑄就靈魂。嚴格按照條令條例加強部隊管理,努力把“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的各項標準細化為學員日常學習、工作、生活的明確規(guī)范,讓爭當“四有”革命軍人理想信念內(nèi)化為學員的基本追求和行為習慣。
其次,強化實習效果,磨礪本領。實習學員應明確實習任務,帶隊教師要及時批閱實習日記,收取考勤、工作表現(xiàn),把握學生思想脈搏,解決實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對實習中涌現(xiàn)的有助于部隊實際發(fā)展建設的新觀點、新辦法及時給與指導,爭取轉(zhuǎn)化為真正的科技成果再應用于實踐。不斷累積實踐經(jīng)驗,檢驗所學知識,提高本領技能。
第三,參加任務實踐,培養(yǎng)血性。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為學員提供更多執(zhí)行搶險救災、反恐維穩(wěn)等真實任務的機會,讓他們體會到軍人首先是姓“軍”,姓軍就要有血性,實現(xiàn)軍事過硬必須勤學苦練,經(jīng)不起摔打的嬌兵是上不了戰(zhàn)場的。通過參與軍事任務錘煉他們的意志品質(zhì),鍛造“能打仗、打勝仗”的過硬本領。
三、結(jié)束語
總之,我們應當緊緊圍繞鑄魂育人的核心,在教育上緊貼新時代部隊發(fā)展需要,緊貼學員進步成長需要,運用現(xiàn)代教育學原理在探索有效培育方法上下功夫,努力將培育“四有”軍人工作融入到思想教育過程中,融入到軍事素質(zhì)訓練中,融入到日常學習生活中,融入到文化娛樂活動中,努力使培育過程更加科學有效。
參考文獻:
[1賈永強:《培育新一代“四有”軍人應從“四抓”做起》,載于《黨的生活(黑龍江)》,2016第9期;
[2]徐丙貴:《培育“四有”軍人,校正人生坐標》,載于《政治指導員》,2015年第11期;
[3]莊錦寶:《深化培養(yǎng)新“四有”革命軍人的幾點思考》,載于《教育》,2016年第8期;
[4]劉正斌:《對培養(yǎng)“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的再思考》,載于《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16年第17期;
[5]劉學農(nóng)、蘇友:《找準培育“四有”革命軍人的著力點》,載于《政工導刊》,2015年第5期;
[6]王澤昊:《對均是院校如何培育“四有”軍人的方法思考》,載于《經(jīng)濟》,2016年第8期;
[7]史慶新:《培養(yǎng)“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應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載于《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