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磊
摘要:行政監督與行政效率是辨證統一的關系,行政監督的強弱決定了行政效率的高低,監督不力極易造成行政效率低下。本文還簡要涉及提高行政效率的方法,希望能有效利用行政監督以達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行政監督;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對國家行政機關和行政人員從事行政管理活動效果的度量和評價。
行政效率是對行政權力的運行方向和運行時效的反映,可以用行政活動的產出與投入之間的比率來衡量行政效率得高低。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學研究的中心問題,是行政管理追求的目標和歸宿,是檢查行政工作水平的標尺。
行政監督是指有關國家機關、社會組織或公民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是否依法行政所進行的監督。
行政監督的功能主要是指監督和緩解行政機關及其內部工作人員執行國家制定的各項行政法規,行政政策的情況,同時糾正和懲處違反行政法規、行政紀律的行為。
一、行政管理與行政效率的邏輯關系
(一)行政監督是行政效率得以實現的重要環節和手段
行政效率又是行政監督是否到位的重要體現,沒有行政效率,那行政監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價值。
行政監督對行政效率的影響是通過行政權力實現的,行政權力是一切行政管理活動的基礎,是實現行政管理的基本要素。而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歷史的事實多次證明,哪里沒有對權力的監督,哪里就有腐敗。行政監督是保障行政權力正確運行和高效運行的重要手段,而行政權力的正確運行和高效運行正是行政效率提高的關鍵。因此,行政監督的強弱關系著行政效率的高低。
行政權力是一切行政活動的基礎 ,是實現行政效率的條件。
(二)行政監督不力是造成行政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行政權力是一切行政活動的基礎 ,是實現行政效率的條件。它是一把雙刃劍 ,對行政效率的實現既有正效應 ,也有負效應,只有努力克服行政權力行使過程中的負效應 ,才能保障較高的行政效率。因此.我們所追求的行政高效率是以行政權力沿著正確的方向運行為前提的
二、行政監督對行政效率的制約
(一)行政監督制約行政效率主要表現
凡是領導干部,手中都有一定的權力。如何防止權力濫用,既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干部講正氣的重點。權力需要制約和監督。制約和監督是權力的防腐劑。可見,如果沒有有效的行政監督制約,提高行政效率就是一句空話。
這個環節的監督是通過兩個方面制約行政效率的,一是行政決策,二是行政執行。
行政決策包括三個相互聯系的層次,即行政立法、行政領導決策和行政決定。行政立法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憲法和有關法律授予的職權、程序或依國家立法機關的授權,制定和發布有關的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和措施。這里包括職能性行政立法和授權性行政立法,前者是依照憲法規定的權限而立法,后者是根據國家權力機關授權而立法。行政立法本身如果實施不當,或相互矛盾,或施行不力。那么,以后的行政執行將無所適從,效率無從談起。
行政監督的這個環節對行政效率的制約作用,也主要發生在時效的操作規程上。一是時效監督,即對每一執行程序和執行階段作出明確的時間限定和質量規定,不允許任意拖延時間和降低質量。這就要不從制度上把時間標準、質量標準納入行政執行的控制標準。二是操作規程監督。
上述可見,行政監督對行政效率的制約是全面的,它貫穿于行政權力產生和運行的全過程,發生于全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監督不力,都可能影響整個行政管理的效率
(二)行政監督制約行政效率的措施
注重行政效率,是對政府工作評價的一個重要內容。
當前要盡快制定出臺加強各監督機構法律地位、理順關系的,《監督法》和規范行政監察行為,強化監察職能的《行政監察法》,以及保障輿論監督的《新聞法》、《出版法》等法律。
我國實行的是議行合一的政治制度,歷來反對資產階級的“三權分立”制度,但是,資產階級思想家關于“權力制衡”的思想卻是人類社會政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結晶,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是可以批判繼承,拿來為我們所用的。因此,對一些重要的權力,如直接掌管人財物的權力、涉及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的利益、人身自由的權力,必須加以分解,交由不同的部門和人員交叉分工序行使,使之在分工序行使權力的過程中互相監督制約,從而改變由同一部門或同一個人多項職能攬于一身、一個人說了算的做法。
三、加強行政監督提高行政效率
各種不同形式的監督互相配合,協調一致,形成合力,才能充分發揮監督的整體效能。這種合力不僅包括各種監督形式發揮作用,也包括各種監督形式之間密切聯系、協調和配合的作用。只有當行政監督體系發揮整體效能時,才會加強監督的力度和權威。通過各方面的途徑,把政府依法行政置于多層次、全方位的民主監督之下,形成一套互為補充、互為制約的民主監督機制。加強政策和法制宣傳教育,實行政策、法律與廣大群眾見面制度。為使廣大人民群眾知法并監督法律的實施,就應大力宣傳法制,不論是法律、行政法規,還是地方法規、規章和政策,國家報刊、地方報刊都應及時的報道宣傳。同時,還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一切輿論工具進行宣傳教育,使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廣大人民群眾知法、懂法、守法、護法、實行廣泛的民主監督。形成國家權力機關和人民群眾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管理活動進行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廣泛而系統的監察和督導。
完善制約和監督機制,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關鍵在于確保權力的正確行使,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從而提出完善制約和監督機制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二是健全組織法制和程序規則,保證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三是完善各類公開辦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是地方最高權力機關,行政監督各主體都應在共產黨領導下,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指導和監督。各級人大常委會中應設立專門委員會,專事協調、指導各監督主體的職能。各級人大常委會應定期召集各監督主體的代表會議,交流行政監督中出現的新情況,研究解決行政監督中出現的新問題。日常的指導、協調則由專門委員會代表人大常委會行使職權,通過此舉加強對行政監督的統一領導,形成健全的行政監督體系。
參考文獻
[1].萬利民、楊志《淺析行政監督和行政效率的關系》《哈爾濱市委黨校》 2012 年4期
[2].常桂祥 《簡論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徑》、《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1年5月第3期
[3].王晉生 《論行政效率》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4].趙振宏《行政監督》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5].武曉峰 試析行政監督在提高行政效率中的作用[J] 理論探索 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