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民
中國古典音樂自發展以來,就在古老的歷史長河中留下豐富多彩的藝術文化,它以獨特的英姿屹立于世界藝術之林,開出一朵奇葩。音樂是一門偉大而神奇的藝術,它以無形無色的聲音蕩開人們心中的漣漪,隨著它的旋律波浪起伏,將人們引入一個神奇而美妙的藝術世界,讓人如癡如醉,甚至忘記自我。古人也常以美妙的音樂來修身養性,因而古典音樂體現的是古人的道德、思想、情感和對自然之音的追求。古典音樂中那種與自然完美結合的音律和美感,使音樂充滿著無限的魅力。
一、古典音樂的簡介
從文獻記載來看,中國音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皇帝,《呂氏春秋·仲勇記·古月篇》曾記,“皇帝令伶倫做音律。伶倫自大夏之西,乃至昆侖之陰,取竹之邂谷……聽鳳凰之鳴,以別十二律”。但是,經過無數考古學家發現,中國古典音樂的起源遠遠超過了皇帝所在的歲月。在河南所發現的古音樂儀器“16支骨笛”,據考證已有八千多年的歷史,可見中國古典音樂是具有悠久歷史的。自有音樂的創作以來,經歷無數音樂家的變更和創新,中國古典音樂形成了獨具風格的藝術體系,在世界上擁有奇特的風姿,因其古典優雅的旋律和濃郁的民族風情以及奇異多變的演奏形式,受到世界各國音樂愛好者的推崇和喜愛,中國古典音樂文化在世界音樂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國古典音樂從其概念上講,是區別于古典音樂的。廣義的古典音樂指的是西洋古典音樂,其復雜多變的創作技巧以及蘊涵的深刻內涵,有別于民俗音樂。而中國古典音樂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種傳承,它承載著中國古老的民族風俗、思想內涵和文化精髓。在中國古典音樂發展的漫長歷史過程中,在中國古典文化的指引下,音樂所體現出的是一種高雅、靜謐的內在美,其中蘊含的思想是古人所謂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二、古典音樂中的古典文化內涵
中國古典音樂是利用文字來記譜的,“宮、商、角、徵、羽”與簡譜中的“1、2、3、5、6”相對應,而在周代時形成七音階,新增“變徵”和“變宮”雖然七音階早已經形成,但是古代的音樂形式中多以“五音十二律”為主。在《詩經》《楚辭》以及之后的唐宋詩詞元曲等,都具有相應的譜被樂隊所演奏。但是,由于時代原因,演奏音樂的藝人幾乎都處于社會的下層,如宮女、舞女等,因此,音樂才以文字的方式保存和流傳。所以中國古典音樂是與中國古典文化緊密相連的,它繼承了中國古典文學詩情畫意的美,音樂體現的意境較之文學而言,增加了音律的聽覺效果,更能引起人們心中的情感和共鳴。諸如《關山月》《隴頭吟》《陽關曲》等眾多詩詞,也作為民歌而廣為流傳,并以琴歌的形式得以保存。但是,由于封建社會的歷史特征,某些“淫詞艷曲”只能在特定的環境中生長。中國古典音樂從旋律與和聲來看,是追求旋律和節奏變化的。其形式就如同旋律勾勒的中國畫,清新自然。同時中國古典音樂是古人情感之音的寫照,如對戀人的思念之音,對自然生命的向往之音,對祖國山河壯麗雄偉的感嘆之音等,無不體現了古人心中的情愫。然而,古典音樂與古典文化相通,都蘊含著古人濃厚的山水情結,因此,古典音樂總給人一種蜿蜒動聽、細水長流之感,一些琴瑟合奏或獨奏中,雖然沒有驚人的場面,然而卻是能讓人回味無窮的,在音樂中能感受到情感的交流,如遇知音般難舍難棄。而正是這樣一種心靈上的藝術,使人們通過音樂能夠體悟到自然之音在心靈深處的回旋和縈繞,意蘊深長,難以言表,所謂“天人合一”的境界莫過于此。就如靜水深流,意蘊在婉轉流淌的同時,蘊含著不可言說的激情,平淡中透著新奇。
三、古典音樂中的意境和情感內涵
無可否認,優美的音樂是無法用文字和言語述說的,細細品味古典音樂,其間是一種難以描述的深層內涵。因此,古典音樂只能用人們自己的內心去感受,體會那種音樂下所講述的離合悲歡、喜怒哀樂、心曠神怡等諸多情感世界。當真正領略了古典音樂的意境和內涵,我們就如撥開了音樂與心相隔的一層薄薄的面紗,靜靜走入了音樂所創造的世界中,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葉,都是觸手可及的。而當你走出音樂世界之后,那里水仿佛是從自己心間流淌而出,山在心中屹立,花在心中盛開,音樂也走入了你的心靈。這是音樂帶給人們的美妙和它自身擁有的獨特魅力。同樣也是音樂意境的表達,深藏在音樂之中的是情感內涵。例如那部音樂美學作品《溪山琴況》,不僅將古琴的技能技法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更是沉淀了多年的音樂文化內涵,將古典音樂的精髓描繪得清晰可見。音樂是源自于心境的,如果在彈琴時心中有諸多雜念,那么琴音就會被俗世羈絆,擁有諸多雜音,達不到寧靜淡薄的境界。面對于聽者來說,同樣需要靜心聆聽,才能體驗到古琴樂的意境所在。就如那曲《高山流水》,當你靜心聆聽之時,聽見的是山與水彼此深情的對語,當你閉目瞑想之時,仿佛自己在山水之間,清水拂來帶著水的淡淡詩意,山林間綠葉蔥蔥,山間小溪蜿蜒流淌匯聚在高山之巔,陡然傾瀉,那種美麗的自然之境,正是琴音。就如看圖一樣,如何讓自己融入圖中去體會其中的內涵和深意,才是要追尋的東西。其次,情感賦予了音樂靈魂,因此,有情感的音樂才能成為藝術。古典音樂在表達其悠遠意境的同時,在音樂中更是體現了深厚的情感內涵。例如:《春江花月夜》配合了不同的民族樂器和演奏方法,其音樂的意境優美,如夢如幻,而在其間的情感卻是“一處相思,兩處閑愁”,無論是以琵琶為主的由慢而快的低沉的音樂,洞簫輕顫的呼應,還是簫鼓的齊鳴擊奏,都體現出了月下江水一派如夢似幻的美麗景色,鳴咽的旋律將人們引入深遠意境的同時,那些從旋律流出的絲絲牽掛,游離在江南美景之間,隨著音樂指引的意境,緩緩流向了遠在家鄉的親人,凄凄迷迷,朦朧似目。
總之,中國古典音樂具有豐富的藝術內涵,它不僅能帶領人們進入自然的天堂,還能引人進入古人的情與愛之中,體驗古人的生活,而中國古典音樂的真諦在于尋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尚物已非物,人已非人,所謂音樂也就形成,人們能感受到的不在于音樂帶來的聽覺效果,而是音樂帶來的心靈感應。因此,音樂讓人處于寧靜祥和的精神狀態去感受生命的存在和意義,也可以讓人們的精神保持平衡,平息欲念。中國古典音樂傳承至今,其中蘊含的自然真諦依舊存在,只是能讀懂者已經甚少。不得不說,都市的繁華已經讓人們遠離了自然之音的洗禮,中國古典音樂的內涵也在慢慢地被人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