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平 李宏偉 鄒家艷 藍 蕊 郭 翔 徐遠軍
(贛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贛州市于都縣第二中學課外體育鍛煉的現狀與分析
段 平 李宏偉 鄒家艷 藍 蕊 郭 翔 徐遠軍
(贛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課外體育鍛煉是指學生在課余時間里,運用各種身體練習和方法,以發展身體,增強體質、豐富業余文化生活為目的的身體活動。它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群眾性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學校體育目的的基本途徑之一。
目前,有關中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研究不少,根據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中得出結論:從調查得知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現狀不容樂觀,發現了多問題,主要是:(1)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認識不足,(2)教育主管部門對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課外體育活動的管理不到位,(3)學生每天一個小時的體育鍛煉不能的得到保證,(4)學校經費不到位場地器材缺乏,(5)大環境應試教育的影響等。針對主要問題和影響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的主要原因,此研究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如何進行課外體育鍛煉提出對策與建議,來促進體育新課程標準的有效實施,為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方面提出一些意見與建議,引導學生向積極的終身體育習慣發展。
本研究通過對贛州市于都縣第二中學課余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及前人在有關課余體育鍛煉的研究成果上,結合于都縣第二中學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為課余體育鍛煉在于都縣第二中學更好的發展提供有效的理論依據,豐富和完善課余體育鍛煉理論體系。有利于推廣課余體育鍛煉在全校的開展、豐富體育運動項目、豐富學生課余生活、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縱觀現有的研究,目前還沒有關于于都第二中學課外體育鍛煉方面的系統研究成果,關于于都第二中學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特選擇此題目進行研究。
1.1 于都縣第二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的現狀
課外體育活動在學校體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組織好課外體育活動對完成學校體育教學目的和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依據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掌握體育知識、技術的規律和增強體質的要求,每周兩節體育課,顯然難以完成學校體育任務,更何況在縣城的中學,由于每周體育課都難以保證,因而盡量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個小時的鍛煉時間,安排學生做早操、課間操和其他形式的課外體育活動,是教育科學規律的客觀要求,通過調查,我國縣城中學的課外活動情況,僅時間上來說就未達到所規定的要求,很難想象在如此有限的體育活動時間,能使學生按要求掌握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而在于都二中中學的學生大多數是走讀,家居分散,除課間操能堅持外,課外活動根本無法組織,因為這部分時間絕大數被同學用于回家途中。(注:本次研究早操、課間操和學校組織的集體體育活動不在研究的范圍內)
1.1.1 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項目
表 1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調查統計
調查發現,于都縣第二中學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項目依次是籃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由于條件所限和無此類運動的經歷而導致興趣不能調動和激發,影響了部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男生在體育鍛煉項目選擇上表現出多樣性,既追求鍛煉的長期效益,更注重體育鍛煉的如樂與消遣。女生喜歡對抗性不大激烈、身體接觸少、節奏性強,易于控制運動量并有利于形體發展的項目。這與男女生的心理差異有關。學校方面應該保證體育鍛煉項目的多樣性以適應學生課外鍛煉的不同需求。
1.1.2 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組織形式
表2 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組織形式統計
從表2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學生平常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組織形式都是學校或者班級組織的,如,學校運動會,班級活動,這些所參與的學生相對較多。另外學生對課外體育鍛煉更具有自覺性和主動性,同時也更具有隨意性,組織形式的不確定性相對較高,從而導致了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機會相對太少。
1.1.3 影響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因素影響中學生參與到課外體育鍛煉的原因有很多,學校的器材使用率、場地設施是直接影響中學生參不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并且在師資方面較為薄弱,高學歷教師少。而中學生面臨著中考、高考,學業壓力成為其生活負擔。影響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一個主要因素是“學生負擔太重”,尤其是進入高中階段的中學生,可見高中生的學業壓力之大。有沒有學校的組織和學生感興趣項目的多少也是影響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兩個方面。走讀生之間與住校生的交流少,也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表3 影響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因素統計
1.1.4 參加課外體育鍛煉頻率男女分布圖和持續時間情況
表4 贛州市于都縣第二中學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周)次情統計況
表5 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持續時間情況統計
從表4、5可以看出于都第二中學的男女生的平時運動分差。平時男生的運動次數比女生的要多持續的時間也長,女生參加運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較差。這也可能是導致課外體育鍛煉的持續時間短的原因。
1.2 于都縣第二中學體育設施狀況
從于都縣第二中學年前體育工作開展情況來看,學校對體育課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工作不夠重視,于都縣第二中學高中部與初中部都在同一處,體育場地占地面積9062.5平方米,初中部共有4287位學生,高中部共有4130位學生,在整個學校里籃球場只有四個,乒乓球臺有六個,一個田徑場。一個體育器材室,里面的足球、籃球、桿鈴等器材主要是用于體育高考學生使用。本人在2014年10月在于都二中中學的實習期間,一般的情況下,一節體育課就有2-3個班一起用一個場地,最多的是四個班一起上,在如此多的學生上課的情況下,于都縣第二中學體育場地方面就顯得明顯不足。
1.3 教練情況
于都縣第二中學總共有20個體育教師,3個女教師,17個男教師,7教師個專科學歷。13個教師都是本科學歷、體育教育專業。分別有田徑、籃球、足球、體操等項目的專業教學指導。同時他們都具有帶訓練隊的經驗,每年高考都能取得滿意的成績。
1.4 于都縣第二中學體育鍛煉存在的問題
1.4.1 學校對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不夠
表6 學校課外體育鍛煉的開展情況不正常
從學校的各方面的情況來看,在初一、初二、高一、高二每個星期能上兩節體育課,而初三、高三的學生一個星期最多也就一節體育課,即使這樣體育課也常常被自習所占用。學校對體育的不重視,從而導致許多學生對課外體育鍛煉的偏見。
近年來,受地方人事制度的制約,專職體育教師的配備遠達不到國家規定的要求。由于體育教師隊伍遠遠滿足不了現代教育教學的需求,這根本無法完成體育教學任務,這樣的鍛煉效果可想而知。
1.4.2 學校對體育鍛煉管理工作分工不明確、效率低
學校內部體育工作管理機構一般由學校、教務處、教研組三級構成。學校體育工作由分管校長負責管理,再由教務處安排一名主任或副主任協管。由于各方面原因,有的是工作忙,有的是業務不熟悉,往往造成分而不管,兼而不顧,以致學校體育工作、課外體育鍛煉沒有科學長遠規劃,許多工作不落實,有些環節容易脫鉤,對教學和訓練工作無法起到有效的指導和監督,學校體育教學、訓練工作難有起色。
1.4.3 社會對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認識不夠
1.4.3.1 家長對學生的體育鍛煉的態度
表7 學生家長對于體育鍛煉和學業的重要性的比較分析統計
很多家長長期以來重智輕體,但是家長也知道身體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是在整個教育大環境影響下,為了達到升學率,不得不“重智輕體”,測重學生文化知識的學習,導致忽視了他們的體育鍛煉。在這種環境下,不管是思想上還是精力上,學生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都是不高的。
1.4.3.2 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認知不夠
表8 初一、二,高一、二年紀學生課外時間鍛煉的認知調查
表9 學生眼中課外體育鍛煉對學業的影響的認知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認識還不是很高,在加上表7中家長的態度,學校的條件不足和重視程度的不夠,從而進一步導致了于都縣第二中學中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的不足。在表4、5中,更是體現出于都縣第二中學學生對于課外體育鍛煉的認識程度不足。重智輕體的思想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一些人的頭腦中,唯恐體育鍛煉擠占了學習時間,拖了升學后腿,于是便對組織訓練敷衍了事,為訓練而訓練,為比賽而比賽,不能真正重視參加體育訓練的重要性。
在這或許只是于都縣第二中學的課外體育鍛煉狀況,但這也進一步揭示了我國縣城中學生的鍛煉狀況。
1.4.4 場地、器材問題
體育經費的嚴重不足,使場地器材嚴重匱乏,九年義務教育難以順利推行實施,雖然學校添置了部分器材,但能真正用在課堂上的少之又少。經費的不足同時使學校體育設施不能得到補充,破損器材不能及時維修,給學校體育教學及課外體育活動留下了嚴重的事故隱患。因此,學校體育經費的嚴重不足,體育器材的匱乏,嚴重制約中學體育工作的開展。
2.1 結論
2.1.1 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項目的選擇多種多樣,選擇籃球運動這一項目的人數最多、頻率最高。其次是乒乓球和羽毛球,跑步項目雖然是學校體育課程設置的主要內容,但是選擇其進行鍛煉的學生很少。
2.1.2 學生在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時,多數學生會選擇找尋其他的同伴一起進行鍛煉,個人自由進行鍛煉的行為只占少數。
2.1.3 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的頻率較低,多數學生的鍛煉頻率是保持在每周1~2次。有少部分學生不從事體育鍛煉。但是在課外體育鍛煉時間方面,多數學生能夠保證每次鍛煉時間在30—60分鐘,相對來說,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持續時間較短的學生占得比例較小。
2.1.4 影響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原因中,首先:學生主體占主導地位;其次,是學校因素中學生可利用的課外體育鍛煉的場地設施和專業指導不足,嚴重影響著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除此之外,父母的支持程度在中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方面也有一定的影響,父母重智輕體思想嚴重影響課外體育鍛煉的發展。
2.2 建議
2.2.1 培養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
學校應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給學生一定的自由支配時間。教師在上課時,要激發學生的熱情,積極引導和鼓勵每一個學生參加體育運動,使他們感受到體育活動的樂趣,變被動與主動,努力嘗試各種體育鍛煉,在輕松愉快中釋放壓力,緩解精神疲累,從而使體育鍛煉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2.2 側重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加強體育知識教育
依據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和目標并結合大學生具體需求,應更多地增加科學鍛煉身體方法和衛生保健知識學習,并與學生建立新型的主動、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使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得到鍛煉。注重學生個性培養,從教育、社會、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去發揮學校體育的功能和效益,使學生從積極有效的體育鍛煉中終身受益。
2.2.3 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
大部分體育教師盡管思想上重視課余體育訓練,但行動上卻很難堅持長期的、系統的訓練,這表明我們的教師隊伍還缺乏事業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它節,讓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更加有序、安全和順利開展,真正監測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達到體質健康測試和健康管理的目的,為就業開展體質健康測試作好基礎準備。
貴州省中小學的體育教育現狀發展中,很多學校的實際情況相似或低于新東門小學,為了在就業后能夠讓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更快適應和投入實際工作中,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在立足大學教學課程培養目標的基礎之上,根據當下貴州各基層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所學理論與實踐的綜合應用,通過學習、觀摩、模擬和實習應用,讓學生根據一線教育的特定教學情境和教學對象,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讓參與運動的學生喜歡上體育課,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和運動中來,讓實習學生逐漸學習教學的技能和方法,培養成為學生特有的教學技能,提升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應用型人才能力水平,達到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通過實習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目的。
[1] 陳怡,張永越.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體育課程創新構建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5(6).
[2] 高治,王兵,陳興勝.體育院系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模式優化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2).
[3] 呂曉昌.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聊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1).
[4] 卓杰先,李志杰,蘭政,蒙軍.高專體育教育專業創新型應用人才能力結構的調查研究[J].銅仁學院學報, 2008(4).
[5] 施小菊,梅雪雄,張涵勁.高師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6).
[6] 張兵.影響體育教育實習實效的隱性因素及改進措施[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4(2).
[7] 李薇.對混合編隊實習模式與體育教育實習多元化的探討[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
[8] 何成輝,蘇群.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能力培養途徑的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02(3).
[9] 鄧明明.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提高學生體能素質——論高中階段實施早鍛煉的必要性[J].新課程教育學術, 2014(4).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 in the Second Middle School of Yudu County
DUAN Ping,etal.
(Gannan Normal Unitversity,Ganzhou 341000,Jiangxi,China)
贛州市于都縣第二中學課外體育鍛煉存在對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不夠、社會對學生體育鍛煉認識不夠的問題,出現了“重智輕體”的現象;場地器材嚴重匱乏。面對這一系列問題學校應通過培養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注重從學生的具體需求出發加強體育知識教育、提高師資力量和通過多渠道配置場地、器材,措施加以解決。
課外體育鍛煉;于都縣;中學生
段平(1992-),江西贛州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