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霖
(北方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寧夏 銀川 750021)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
王藝霖
(北方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寧夏 銀川 750021)
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給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威脅。抵御歷史虛無主義,必須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建設,充分發揮大學生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主體作用。
歷史虛無主義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影響 對策
1、內涵
“虛者,模糊歪曲也;無者,抹殺消除也”[1]。歷史虛無主義,簡言之,就是虛無歷史,即對客觀歷史的本質、真相和規律持懷疑、否定和消解的態度,對歷史現象、歷史事實和歷史人物任意解釋,甚至是刻意歪曲并按自己的主觀意愿虛構臆造歷史的一種社會政治文化思潮[2]。
2、觀點
歷史虛無主義概括起來有四種主要觀點:(1)否定革命,鼓吹改良。認為革命只起破壞作用,無任何建設性意義,改良才是現代化的捷徑;(2)否定“五四”以來的社會主義取向,把我國的社會主義道路視為離開“近代文明的主流”而誤入歧途,宣稱落后的中國沒資格搞社會主義;(3)否定黨的領導,歪曲黨史的本質和主流,把黨的領導視為一系列錯誤的延續;(4)否定中華文明,美化侵略:刻意渲染中華文明的落后,主張全盤西化,宣揚“侵略有功”。
1、沖擊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
貶低和否定革命是歷史虛無主義的重要特征之一。歷史虛無主義者常常打著“反思歷史”和“總結歷史經驗”的旗號,隨意猜測、抽象推演歷史事件,將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無限放大,對中國的發展道路提出質疑,詆毀社會主義的歷史發展與現實成就,從而讓人們對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產生懷疑。更有甚者,將矛頭對準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稱馬克思主義及其指導下的歷史認識體系為“教條主義歷史虛無主義”,企圖削弱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瓦解黨和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理想信念。如果大學生接受歷史虛無主義的思想而拋棄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認同,那就會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產生懷疑甚至否定,動搖大學生關于“三個自信”理論的堅定信念,造成信仰危機。
2、削弱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怎樣對待本國傳統文化?這是任何國家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都必須解決好的問題,……我們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不能數典忘祖、妄自菲薄。”[3]在歷史虛無主義者看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不過是“奴性”文化,沒有生命力,想要找到出路唯有“全盤西化”、投靠西方文明。這無疑是歷史虛無主義最大的危害。在網絡時代下,歷史虛無主義者通過各類社交平臺,散布扭曲民族歷史和取得成就的言論,來達到抹殺我國民族文化、打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的。高校作為新思想、新觀點的集散地,必然成為歷史虛無主義者攻擊的對象之一。如果任由歷史虛無主義侵襲,大學生原有的價值體系就會受到動搖,對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沖擊和挑戰,造成不良影響。
3、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的挑戰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根本教學目標是“培養千千萬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而歷史虛無主義從歷史領域入手,通過否定、丑化歷史達到否定現實的目的,借以摧毀我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歷史依據,否定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和發展道路。這也正是歷史虛無主義者的真正“意圖”所在[4]。一旦社會主義根本制度被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我們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也無從談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便成了空中樓閣,何談“培養千千萬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1、加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是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被認可、接受和推廣應用的程度”[5]。一是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具有重要的價值。有學者就曾說道:“它傳播中國,將近百年;主宰中國,也己半個世紀。不僅對中國人的公私生活、觀念、行為影響頗大,而且至今作用尚存,不容忽視。”[6]因此,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是抵御歷史虛無主義的理論基礎;二是要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贏得自身話語權和社會認同的根本所在,也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力量源泉。當前,高校應積極通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基本內容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并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傳播機制進行傳播,形成大學生共同信仰的價值共識、精神追求和行為規范,使大學生形成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堅強思想堡壘;三是要發揮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作用。十七大報告強調:“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主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7]十七屆六中全會也提出:“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8]十八大報告也提及:“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9]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抵御歷史虛無主義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2、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當今世界信息化發展的趨勢,要求我們善于運用互聯網等現代傳媒,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10]。一是要構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宣傳網絡。高校要大力加強網絡陣地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到網絡上,建立弘揚主旋律和進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網上新陣地。二是要加強對網絡信息的監控和管理,實時分析和追蹤網絡動態,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同時對師生進行網絡信息辨別的教育,對不法的言論提高警惕。
3、創新教學方法
(1)強化互動式教學。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討論、座談等形式,引導學生將自己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感想充分表達出來,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變“我說你聽,我打你通”的教學方式,為“單一引導”為“雙向互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度。
(2)豐富實踐教學。教師要利用教學實踐,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及時發現學生中受歷史虛無主義影響的程度,將實際與理論知識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思想素養和政治信仰。
(3)注重隱性教育。教師應適當借鑒歷史虛無主義的傳播方式,組織學生觀看宣揚優秀歷史文化的影視作品;舉辦相關的講座、論壇、研討會等形式的活動;充分發揮博物館、歷史古跡、紀念館等場所的教育功能;合理利用網絡輔助教學。通過多樣的活動,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滲透進去,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1]梁柱,龔書鐸.警惕歷史虛無主義思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4.
[2]李澤厚.說儒學四期[M].上海:上海華文出版社,2012:25.
[3]馮夏根,胡旭華.虛無的背后——新時期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論析[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9).
[4]萬陳芳.認清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真實面目[J].社科縱橫,2010(2).
[5]葛彥東.掌握意識形態話語權初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1):73-77.
[6]張萬玉.當代社會思潮對大學生影響及其應對[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7]陳麗.西方思潮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研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應對沖擊與挑戰[D].成都理工大學,2011.
G641
A
2095-3089(2017)27-0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