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華
(廣州市南沙第一中學 廣東 廣州 511457)
高中語文教學要重視課外閱讀
楊愛華
(廣州市南沙第一中學 廣東 廣州 511457)
語文教學除重視課堂教學外,加強課外閱讀也非常重要。我們可從古代經典文化、現當代作家作品、外國名著、社會生活中閱讀,讓學生從課外閱讀中熏陶感染,提高語文素養。
高中語文 課外閱讀 重要性
閱讀是一種最基本的智力技能,在閱讀時,感知、想象、聯想、思維、記憶等非智力因素都參與活動,如何科學地指導學生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關鍵。
作為長期工作在教學一線的高中語文教師,經過多年的的教學摸索,我認為,高中學生要學好語文,必須多方面抓好閱讀。
當我們拿出高中的語文教材,翻開散發著墨香的書頁,粗讀細品一番,一個個鮮活、美麗的文字躍入了視野,一種種文學體裁依次呈現在我們面前,一扇扇充滿奧妙的自然、社會、人生之窗為我們敞開……從教材中,學生收獲很多。但閱讀好教材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適當擴大閱讀的范圍。
粵教版高中語文編寫組曾對“語文水平一般”的學校和學生進行過調查,發現造成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學生缺乏學習動力,有的是教師水平低,有的是受方言影響,而一個最關鍵的共同的原因是學生閱讀的數量和質量遠不夠理想。
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過,他學習語文,三分得益于課內,七分得益于課外。魯迅先生在《而已集·讀書雜談》中這樣說道:“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既課外的書,不要只將課內的書抱住……這樣子,對于別人、別事,可以有更多的了解。”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一次語文教改交流會上也曾說過:"語文教學應重視課外閱讀的引導。"這就告訴我們要擴大閱讀的范圍,重視課外閱讀。那么,從哪些方面擴大閱讀的范圍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五千年歷史的古老民族,中華民族的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唐詩、宋詞、元曲、漢賦、明清小說堪稱歷史文化的奇葩。歷史文化是社會的縮影,學生多讀可了解多元化社會,可以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審美情趣,可以培養學生熱愛古代文化和祖國語言文字的精神。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是唐朝李白膾炙人口的文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宋朝蘇軾美好的祝愿;“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是元代馬致遠的絕唱。一本《三國演義》盡顯無數英雄風采,一本《儒林外史》寫盡天下讀書人的心態,一本《紅樓夢》讓人們閱盡世間百態……在書中,我們看到了美麗的風景,懂得了許多情懷,領會了真實的人生,辨別了人世的真善美與假惡丑……書本為我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讓我們頭腦日益豐富,知識日益淵博,人也更加明理、睿智……
除詩詞曲小說以外,我國歷史遺存的許多書籍都有精華。有的教人行善,“勿以善小而為之”;有的教人做事謹慎,“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有的教人守信,“許人一物,千金莫移”;有的讓我們領略寥廓蒼茫的美景,“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千字文》、《百家姓》、《左傳》、《離騷》、《史記》等里面有許多圣智之言,包含著歷史、政治、軍事、倫理、禮節、生活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可以極好地培養學生的求知興趣,我認為這些有益的書籍都可以作為學生閱讀的材料。
隨著時代的發展,歷史的推進,文化的繁榮,現當代涌現出許多優秀的作家和寫手,如王蒙、賈平凹、韓寒 郭敬明、 鄭淵潔等,他們或有犀利、直面人生的寫法,或有精練、深沉、絢麗的語言,或有巧妙的構思、精巧的文字,或有瀟灑的文風、變化多端的藝術個性……這些都值得學生學習和借鑒。魯迅的《朝花夕拾》體現著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和對故鄉的懷念,冰心的《繁星?春水》訴說著母愛和親情的偉大……在閱讀中,他們可以自由自在地穿梭于作品中人物的世界,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可以隨時與仰慕的對象見面,與英雄交談……從而喚起他們對真善美的追求,領悟到人生的真諦,獲取奮斗的力量。當然,在選擇閱讀的內容時,老師要認真甄別,恰當引導,重點推薦。
20世紀50年代,中國有一個以王蒙、碧野等少年作家群,他們讀高中時就大量發表作品,甚至有的作品當時就收入中學教材。他們成功的一個最基本的經驗是:大量閱讀古今中外名著。
高中教材中精選了不少外國作家的作品,如莫泊桑的《項鏈》、普希金的《致大海》、泰戈爾的《我一無所有》、卡夫卡的《變形記》……此外,我還要求學生讀其它外國名著,如高爾基的《童年》,展示了少年時代的艱苦和統治階級的黑暗;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和殘忍;瑪格麗泰.米切爾本書的《亂世佳人》,塑造了佳人斯佳麗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格。加西亞的《百年孤獨》中現實與幻境的雜糅,人和鬼魅糾纏,情節撲朔迷離等,都值得學生閱讀和思考,還有《傲慢與偏見》、《呼嘯山莊》、《母親》、《簡愛》等,都應該多讀,以擴大學生視野,豐富他們閱讀的內容。
現代社會信息量大,電視、電腦以它快捷、直觀的特點,容聲音、畫面一體的形式,成為人們了解訊息,欣賞“閱讀”的窗口,越來越受到學生的青睞。在平時,我們可以要求學生看“焦點訪談”、“魯豫有約”、“東方時空”、“電視散文”“社會經緯”“外國文藝”“世界各地”等欄目。閑暇時,讓學生留心街邊的橫幅,門上的對聯,店鋪外的招牌、張貼的廣告、警示牌、標語等,生活中的報紙、雜志等,讓學生通過這種最愉悅的“閱讀”開眼長智。
時代的發展給每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們認識到廣泛閱讀對提高語文能力的重要性,它可以解決教材的局限性、信息量的局限、課堂教學的局限。我們只有要求學生廣泛地閱讀,樹立“大語文”的概念,利用有限的時間多讀,才能讓學生的語文插上騰飛的翅膀。
[1]柯漢琳,陳建偉主編.《語文》[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0;10(125-160).
G
A
2095-3089(2017)27-00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