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和廷
(賀州市中學 廣西 賀州 542800)
試析高中歷史知識的整合方式
謝和廷
(賀州市中學 廣西 賀州 542800)
作為一名高中教師,在歷史教學方面,要構架起整體教學設計觀,將教學設計置于專題和整體模塊來考慮,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條理的對學生講授。
高中歷史 模塊 整合方式
目前在我國高中歷史教育中,知識儲備豐富,資源眾多,在教育教學中,許多教師都會遇到如何整合知識,將歷史知識有效地傳播給學生等困擾。
教師應結合課本與教學大綱,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相對應的備課,不要只是為了應付講課而進行備課。在授課之前,將教學設計結合模塊進行考慮,確定好授課思路與教學方式。例如,在中外歷史上各種重要的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以及重要政治人物等等,專題之間可以相互比較與相互聯系,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教材進行進一步的整合[1]。
1、以問題為核心的系統化整合。
2、以對比為目的局部整合:例如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與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的相似點以及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與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之間的差別。
3、世界背景與中國歷史的整合:戰后世界形勢的發展與新中國的外交。
4、以橫向比較為目的的整合:近代中外民主政治制度的比較;不同意識形態之間的較量。
整合思路:先了解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然后了解歐洲古代政治制度以及包括了解近代歐美資本主義政治體制。將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政治體制進行比較,這樣,學生在了解中國與西方國家政治體制的不同,就能意識到目前國際形勢與國際政治游戲規則。
通過模塊內的資源整合,使歷史專題的條理更加清楚,主題更突出,不僅在教育教學上有了新的思路,對于學生來說,更加通俗易懂,易于吸收與消化知識。
從初中最通俗易懂的基礎教學,發展到高中中外合編的教學模式,內容上只是一個質的跳躍,并且在內容上可以看出,初中對于基礎知識量的刪減比較大,內容相對比較簡單便于初中學生的吸收。高中教材是以專題教學,專業性較強,只是在對于學生學習的目標上有所不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很大的知識流失,學生在接收高中歷史知識時相對來說比較困難。通俗的來說初中的歷史知識是為了高中的學習做了鋪墊,高中的歷史學習是初中知識的拓寬與升華。
首先作為教師,我們要熟悉初高中的歷史教材,這樣才可以在課堂上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這就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其次要了解教學大綱對于教師在教學授課的要求,以便在具體的教學上把握好分寸,正確地分析和處理好學生的學習水平與學習要求之間的關系。最后還要了解到學生對于初中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使學生在接收新的知識上能適時的補充,為學生下一步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在我們國家歷史教材大致可分為四種版本,雖然在史事內容的選擇上基本保持一致,但是由于課程教學大綱的理解差異,角度的把握不同,各個版本的側重點也是不同的,教師在備課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深入理解教學大綱,根據每個版本的相似點進行深入理解,這樣,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加以利用,通過對不同版本的學習,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以便在教育學生的同時,自己也能得到相應的提高。
按照高中教學要求,根據學科的劃分成立了文史類與理工類。在文史類的學科中,幾乎每科與每科之間都有聯系,史學與文學、史學與政治都是密不可分的。很多文學大家對于歷史的熟悉程度,遠遠高于我們的認知。歷史典籍更是各個政治家的必備之物,很多著名的史事通鑒都是為各個名人所編著,再如當代的歷史名人,在歷史的了解與認知方面比專門研究歷史的人更勝一籌。歷史學科是融合了各個學科的所有內容。因此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備課中要整合各科的知識,從各個側面,各種層次中來看,呈現不同的特征[2]。
歷史即現實,現實與歷史也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學備課的過程中,將現實與歷史內容結合,有利于教師引導學生樹立發展的歷史觀,培養學生形成用歷史的觀點或思維解決現實中問題的能力。能夠全面的發展培養學生,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辦法。其次將歷史與現實結合,能夠讓年輕一代對于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和了解,利于提高學生對于國家文化的認知度,從側面也可以保證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與保護[3]。
首先,應利用網絡資源拓展教學空間。互聯網的發展,改變我們的生活,也使得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得到改變。利用網絡資源的共享,進行篩選、整理,從而為我所用。結合多媒體技術創新,形象生動直觀地展現歷史。這樣可以高效的組織教學,使得教學的空間得到極大的發展。其次,利用網絡資源,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網絡與教材的結合,可以讓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學生易于接收。總之,將網絡資源與歷史教學相結合,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可以提高學生接受知識的好奇心,以便于在教學中更簡單,易吸收。
綜上所述,作為教師,應該熟悉教材,并且在授課教學前,做好充分的教學備案。結合各種資源,運用正確的整合方式將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只有這樣,教學的思路與調理才能更加清楚,學生也能易于理解消化。
[1]劉肄玲.淺析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教材的整合與優化[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16).
[2]王曉榮.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教學的整合與取舍淺析[J].中文信息,2014(4).
[3]馬雅萍.淺析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學[J].學周刊,2014(3):51-51.
G633.5
A
2095-3089(2017)27-0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