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霞
(平邑縣豐陽鎮中心小學 山東 臨沂 273300)
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宋 霞
(平邑縣豐陽鎮中心小學 山東 臨沂 273300)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工具學科,學好數學對小學生將來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數學又是一門教學難度比較大的學科,數學概念比較枯燥、抽象,特別是其推理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難。傳統教學中,教師為了擺脫這些困難,采用過許多的方法,如實物演示,教具輔助演示、畫圖示意等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還不夠。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走進了課堂。豐富了教學手段的同時。多媒體技集圖像、聲音、動畫于一身,合理運用能夠極大提高課堂效率并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
小學數學 多媒體 應用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中,課堂一般是由黑板、粉筆、課本組成的說教式的教學,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們容易產生乏味感。而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很好地解決了這種問題,為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可以說解決了一些長期困擾教師們的教學難點,提高了課堂效率,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一位著名的科學家說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古人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也這個道理。我們知道,小學生思維活躍且生性好動,但他們的注意力很難持久。再加上數學本身的抽象性,學生們很難集中注意聽講。而多媒體能夠通過優美的圖象、生動的動畫,把數學知識融入到一個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創造出生動活潑的氛圍。從而極大地提高他們的興趣,使他們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筆者在實踐中發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進地應用多媒體手段能夠創設學生樂趣接受的情境,從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并調動其積極性。并最終提高課堂效率,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節課成功的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看在教學過程中有沒有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一個教師,無論多么優秀,通過語言也難于完全表達、表現出數學中一些抽象的一般性的內容。而這些知識往往就是課堂的重點或是難點。而多媒體技術豐富的表現手段很好的彌補了這一不足。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可以通過變色、閃現突出重點,可以通過形象的動畫展現其過程,還可以通過展示在展現生活中的大量實例,以加強對概念的理解。其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特點,能夠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于理解的內容或是沒有條件具體觀察的事物充分展示了出來,從而積極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通過演示還能夠使學生們對課本有了充分感知,接下來再深入理解也就沒有那么困難了。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時,常規講解方法比較復雜,且操作過于繁瑣。尤其是學生對于公式的推導過程不難容易理解。這時,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通過動態的演示其推導過程,從而使重難點一舉突破,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板書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時間。而多媒體課件一般在課下制作,能夠省下大量板書時間,并能演示展示大量實例。可以說極大地提高了課堂容量,提高了教學效率。特別是在一些知識點較多的數學課堂中,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大量節約課堂時間,在同樣時間內傳授更好知識。同時在課堂內容基本講解完成后,需要做一些練習鞏固所學到知識。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通過練習能夠快速檢驗學生運用新知識的能力。教師要多下功夫,做到能夠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們進行課堂練習,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
觀察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教師要從一年級開始就著重培養。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們的觀察能力。如在講解圖形的旋轉和平移的概念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生活中常見的旋轉和平移現象。通過演示,學生們對旋轉和平移有了直觀的認識。但對具體的特點和應用仍需通過觀察得出,如許多學生會把平移的距離理解為兩個圖形之間的距離,這是錯誤的,是觀察不細致造成的。對于這種情況,可以設計演示動畫動態展示平移的過程,使學生對一個物體移動的距離和方向有更深入的理解,通過演示也提示學生們觀察的重點。長此以往,能夠調動并培養學生們的觀察能力,使他們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
在講解圖形及一些動態的問題時,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演示能夠使學生通過大量感知來促進思維認識上的提高,進而提高理解能力。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多下功夫,將抽象的概念及靜止圖形通過學生易于理解的形式,轉成動態的演示。例如:在講解直線和線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時,學生們的理解總是浮于表面,或是只理解了其中一方面。這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線段通過無限延伸變成直線的過程,通過動畫演示學生可以直觀地直線沒有端點這個特點,同時他們之間的不同點也一目了然地展示出來。在多媒體演示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就掌握了新知識。
[1]徐愛芹.探析現代多媒體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誤區及對策[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3).
[2]楊曉義.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探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0).
G431
A
2095-3089(2017)27-01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