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粉鴻
摘要:闡述了當前農村中小學實行“校財局管”財務管理模式的現實意義,并分析了農村中小學在推行“校財局管”模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重點探討了健全和完善“校財局管”財務管理模式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校財局管;財務管理
當前農村中小學的財務管理中新興的財務管理模式是“校財局管”,自從推行“校財局管”以來,農村中小學的義務教育經費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保障了教育經費的正確使用。
一、農村中小學實行“校財局管”的現實意義
(一)使會計審核工作更加規范
“校財局管”的財務管理模式是實行會計的集中核算的,因此在核算時,統一的將各單位的會計業務納入核算中心,核算中心的會計人員對數據進行核算。在核算時,嚴格以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為標準,在電算化的會計系統中核算會計業務,確保核算精確度,大大提高了核算效率和會計業務的核算質量,因此,能夠及時的向相關部門反饋會計信息。
(二)資金使用效益提高
自從推行“校財局管”模式后,學校的相關資金集中在統一的賬戶上,教育部門能更加準確和實時的掌握各個農村中小學的財務收支情況,在此基礎上,可以根據學校各項事業開展的緊急性和資金需求的迫切性安排教育資金,能夠使學校的硬件設施及軟件設施的建設缺口更加及時和有效的得到增補,資金調度的靈活性和有效性更高。
二、農村中小學“校財局管”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農村中小學在實行“校財局管”的管理模式后,并沒有改變各預算單位原先的財務管理、財產管理及理財機制等,最大的改變是將會計核算職能和資金的管理權向核算中心的轉移,這一改變能形成對單位的支出行為的有效約束。在實際的“校財局管”管理中,會計管理人員、核算、報賬人員素質不高,對財務規章制度等了解不夠等導致其推行過程中存在較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會計核算與財產物資管理相脫節,“校財局管”的集中核算模式,將會計核算向核算中心轉移,但是原單位仍然管理會計核算的財務資產,導致財產物資管理和會計核算相分離,進而引發單位財產物資管理薄弱等問題;其次是預算單位會計業務內容真實性與核算中心相脫節。會計人員整體水平不高,個別單位和法人對會計業務的認知存在偏差,核算中心難以辨別會計業務內容的真實性,從而使得與會計業務的會計核算相脫節,從而可能為虛報賬務提供機會。
(二)中心學校無經費保障
中心學校是管理全鄉鎮中小學校的一個機構,即原鄉鎮教委,在當前的機構設置中并沒有單獨設置中心小學這一機構,但其卻在真實管理機構中存在。隨著“校財局管”的推行及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的確立,財政部門下撥的學校經費一般直接到各完小進行報賬核算。中心學校得不到經費支持,運轉困難。因此,中心學校為了運轉正常,邊利用各學校分擔其支出,因此使得各學校的實際支出遠遠大于預算支出,不利于學校財務的正常運轉。
三、健全和完善農村中小學“校財局管”財務管理模式的探討
(一)重視培養高水平的教育會計隊伍
一要重視建設核算中心的會計隊伍,開展專業的管理和會計人員的培訓講座及相關課程,以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為目標加強會計人員的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二要重視建設會計報賬隊伍,要提高預算單位法人和報賬人員的會計業務意識,相關人員要明確預算單位的責任,提高責任意識,會計主體、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都和預算單位相關。對于報賬人員,應該加強他們的專業技能和業務水平如財務、會計制度、財經法規等知識的培訓,提高報賬人員的專業素質。此外還必須要求會計工作人員資質,必須具備會計證和電算化證書,并且要確保會計人員統一參加財政部門一年一度的會計繼續教育。
(二)強化教育經費支出管理
農村中小學在實施“校財局管”模式時,應該緊密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規范經費管理和實物管理,建立符合實際需求的本校公用經費內部管理辦法。在這套管理辦法中應該對支出范圍與標準進一步細化,要切實將實物消耗結算工作力度加強,以促使其預算時效的提升。為了確保教育經費支出管理效果,學校應該明確建立現金賬、銀行賬、物品采購登記臺賬等,還要對物品的驗收、進出庫、保管、領用制度等有明確規定。在學期末進行賬賬、賬證核對,嚴格按照明細表進行核對,確保賬賬、賬物一致。
(三)要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固定資產管理
完善和加強農村中小學的固定資產管理具體是指在危房改造、布局調整、校舍維修改造時的資產管理。首先要按照相應的固定資產設立專門賬簿清晰的反映校產的存量和增減,要對減量特別注意。為了不出現虛報現象,確保固定資產投入有效,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校舍的監控,要求校方定時報告固定資產狀況,并由相關部門抽查。針對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分撥教育部下發的資金,確保資金充分發揮效益。
(四)要進一步提高學校資金使用的自主權
當前影響農村中小學資金使用自主權的重要因素是多環節審批和部門干預,同時使得資金周轉步伐減慢。學校在使用和申請相關資金和報銷時,需要經過層層審批,使得學校資金使用的自主權大大降低,增加了農村中小學資金支出難度,不利于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要盡可能的削減審批環節,減少不必要的審批門檻。
四、結語
農村中小學推行“校財局管”的財務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其資金管理水平,并增加了和教育部門的資金聯系,提高了教育部門財政資金下放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推行“校財局管”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需要學校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斷提高農村中小學的財務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益。
參考文獻:
[1]冉曉芳.農村中小學校財務管理的現狀及思考[J].教育財會研究,2007,02:36-39.
[2]徐進.農村中小學校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商,2014,01:79.
[3]柳聰明,朱琳.農村中小學“校財局管”財務管理探析[J].齊魯珠壇,2009,02:40-41.
(作者單位:曲靖市麒麟區教育局會計核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