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強
摘要:營改增的實施對各行各業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一些行業得到了實惠,一些行業則增加了負擔。對于建筑行業而言,營改增的實施增大了其稅務風險,如何做好營改增下的稅務風險控制,便成為了建筑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一項重要工作。文章首先針對營改增作出了簡單的闡述,然后對營改增背景下企業存在的稅務風險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加強財務工作弱化稅務風險的一些措施建議,以期給予業界同仁一些參考。
關鍵詞:建筑業;營改增;稅務風險;措施建議
營改增從2012試點以來,目前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了普及,這一制度上的變化對各行各業都形成了很大的沖擊和影響,促使企業不得不調整業務結構和經營策略,以便應對營改增對市場環境造成的影響,從而保證企業的正常發展。營改增對建筑行業而言,使得稅務上面臨著許多新的變化,結構上的調整導致建筑企業的稅務風險出現了上升。因此,必須要厘清當前企業的稅務風險狀況,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消除稅務風險對企業造成的負面影響。
一、營改增的概念界定
所謂的營改增,其實質就是將營業稅改變為增值稅,這一制度在2012年開始試點,隨后逐步擴大試點范圍,在2016年5月于全國范圍內實施。營改增將過去應該繳納營業稅的項目全部調整為繳納增值稅,這一稅制上的變化,帶給市場企業的卻是不同的影響。總的來說,營改增減少了重復納稅的問題,使得大部分企業的稅務壓力有所減少。但是對于某些企業而言,由于政策制度上的變化,反而導致了其稅務壓力的上漲,進而造成企業出現稅務風險。對于建筑行業而言,營改增使得建筑企業在某些方面的稅務支出顯著上升,同時也增加了納稅的復雜性。所以對于建筑行業而言,應該認識到營改增的本質內涵,結合企業實際加強財務管理方面的工作,優化稅務結構,確保企業的稅務風險能夠得到有效控制,適應營改增的轉變,在新時期下取得更大的進步發展。
二、建筑業在營改增背景下所面臨的稅務風險
(一)稅負加重提升稅務風險
對于建筑業而言,營改增的實施,直接加重了企業的稅務壓力,建筑業相比以前需要交納更多的稅費,這大大增加了建筑企業的經營壓力。首先,對于建筑企業而言,在開展工程項目的時候需要使用到各種材料,而營改增的實施,建筑企業必須要在供貨商這個環節拿到增值稅專用發票,才能夠對其進項稅進行抵扣。但是建筑企業在實際工程中因為成本問題,和許多小供貨商形成了長期合作關系,而這些小供貨商因為資歷限制不能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雖然可以在稅務局代開專票,但是復雜性上升了,使得建筑企業的進項稅抵扣難度增大,增加了稅費額度。
其次,對于建筑材料來說,供貨商的稅率較低,比如混凝土材料的稅率只有3%。但是對于建筑單位而言,混凝土材料的稅率卻達到了11%。可以看出,營改增之后,建筑企業需要在建筑材料這一方面承擔的稅費更多了。
最后,在建筑企業中,還存在甲供材料這一現象,即施工材料有業主提供,不需要建筑企業自行購買,但是在進行增值稅銷項稅繳納時,部分材料的稅費被算給建筑單位,建筑企業必須從甲方拿到增值稅專用發票才能對該部分稅費進行抵扣。若是甲方不愿提供,那么建筑企業就需要交納這部分稅款,如此便增大了稅務壓力。
此外,工程中人工成本方面的融資利息無法抵扣進項稅額,并且連同保證金、押金、手續費等等費用都不能抵扣,這些支出占到了工程的30%左右,對企業稅負影響甚大。
(二)納稅復雜導致風險增加
對于建筑企業而言,其并不想其他行業固定在某些地方展開業務,建筑企業的工程項目往往遍布全國。而且對于一項工程而言,即便該工程固定在一個地方,但是工程所涉及的材料、設備等也可能來自于不同的地區。這兩點原因就造成了建筑企業在營改增后的納稅變得更加復雜。根據當前施行的稅收制度,增值稅專項發票認定工作需要在6個月時間內完成,如果超出這一時間,那么發票便無法抵扣進項稅。但是,建筑工程的周期長、涉及到的單位主體較多,很多環節的增值稅專項發票都無法在6個月的時間內拿到,這就導致了企業無法對部分進項稅實現抵扣。雖然時間上6個月比較寬裕,但是鑒于建筑行業本身的特點,這就使得6個月時間也顯得不夠用,增加了建筑企業納稅的復雜程度。
(三)資金流動問題增大稅務風險
資金問題一直以來是困擾建筑企業發展的一個問題,對于大多數建筑企業而言,都存在資金不足這樣的問題,尤其是現金不足導致的各類問題,更是在建筑企業內部輪番上演,給建筑企業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比如建筑企業基本上都存在不能按照工程進度支付對應的進度款、工程完結后不能回收工程款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一方面是建筑企業對于及時收款認識不足,沒有看清對其他方面工作的影響。另一方面是部分建筑企業在工程中處于弱勢地位,為了獲得甲方的好感,因此不主動討要工程款。以上這些問題就導致建筑企業現金不足,而在需要交納稅費的時候,只能自掏腰包進行墊付。如此便增加了建筑企業的資金負擔和財務壓力。
三、建筑業在營改增背景下的稅務策略
(一)轉變工作觀念優化稅務籌劃
對于建筑行業而言,營改增所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了。作為國家的一項政策,其必然存在先進性與科學性,因此不能以短期利益來衡量制度的好壞,需要站在長遠角度對營改增實現認知。對于建筑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而言,要切實認識到營改增的核心內涵,以及其對建筑企業稅務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然后,要組織全公司人員進行培訓,加強對營改增的學習,了解該項制度的具體細則,以及企業在營改增背景下所出現的稅務變化。之后要結合營改增對財會人員加強財務培訓,讓其認識到營改增背景下稅務活動開展的新方法,如需要重點強調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進項稅的問題。最后則需要從觀念上對全公司人員進行引導,使其在營改增下形成全新的工作觀念,推動建筑業稅務工作進入到全新的階段。
(二)做好納稅籌劃規避稅務風險
對于納稅活動更加復雜這一問題,建筑企業需要從內部做好稅務籌劃,為營改增背景下的企業稅務活動指明方向。第一,需要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營改增促使建筑業稅務發生了很多變化,這就需要具備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來應對全新的稅務工作。一方面建筑企業可以從內部選拔人才展開培養,另一方面可以從外部引進專業人才,以此組建一支高水平的專業財務隊伍,確保能夠對營改增背景下的企業稅務工作做到盡善盡美。第二,加強法律學習,減少稅務活動的法律風險。營改增的變化使得稅務工作出現了很多不同,若是對其中某些環節控制不當,則可能引起法律風險。因此,要組織財務人員加強法律學習,提高法律水平和意識,使其在稅務工作中能夠運用法律武器解決問題。第三,要做好供貨商管理,為了能夠對進項稅實現抵扣,在供貨商的選擇上應該盡可能選擇能夠提供增值稅發票的供貨商。若是實在無法出具發票,則應該在價格上加強協商,以降低價格彌補企業在稅費上的支出。
(三)加強資金管理弱化稅務風險
營改增的實施進一步加重了建筑業現金的壓力,因此需要加強現金管理,降低建筑企業的經營風險。一方面,建筑企業要加強對工程款的催收,依照合同、制度等及時回收工程款,確保企業現金充足。要按時支付工程款,尤其是施工人員的工資絕不能拖欠,避免造成拖欠薪資的問題。另一方面,要強化資金內部管控,遵循量入為出的基本原則,以收定支,做好預算。尤其是在工程項目投入上,要加強分析評估,盡可能減少資金投入。同時要分散資金,避免風險集中,以此弱化企業稅務風險。
四、結束語
營改增的實施給建筑企業造成了稅務上的壓力,也增加納稅的復雜性。因此必須要轉變工作觀念,做好納稅籌劃,加強現金管理,為建筑企業財務工作鋪墊良好的基礎,確保營改增在建筑企業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高藝.房地產企業營改增后稅務風險控制策略剖析[J].財會學習,2017(03):154+157.
[2]徐麗華.全面實施“營改增”后企業的稅務風險控制[J].中國集體經濟,2016 (33):103-104.
[3]王桂芬,程敏.建筑業“營改增”后的稅務風險及對策建議[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20(1):55-57.
(作者單位:廣東匯源通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