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要 本研究從安順市的4所幼兒園里隨機抽取了295名幼兒的父母,采用問卷調查法對3-6歲幼兒的父母進行調查發現。父母教養方式中的溺愛性、放任性、專制性、不一致性與焦慮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而民主性與焦慮存在負相關的關系。
關鍵詞 3-6歲幼兒 父母教養方式 焦慮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6.075
1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焦慮是指當個體面臨威脅或面對不確定的危險預期時所產生的緊張不安和擔憂的情緒體驗,并伴有一系列如出汗、顫抖、胸悶、頭暈等生理變化。焦慮會給兒童帶來一系列的危害,首先它會弱化兒童的身體健康,妨礙兒童正常的身體發育,容易招致各種疾病的產生。其次還會影響孩子的智力、情感及社會性的發展。焦慮的產生是心理、社會、生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在諸多因素中家庭因素是影響兒童焦慮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探討父母教養方式和幼兒焦慮的關系在指導父母改變他們的教養方式,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有著重要意義。
2研究方法
2.1被試
采用整群抽樣法,以班為單位,從安順市4所幼兒園中抽取295名幼兒的父母。其中共發放問卷380份,收回問卷314份,其中無效問卷19份,共收回有效問卷295份。這些幼兒和他們的父母親組成了本研究的被試。見表1。
2.2研究工具與材料
父母教養方式的測量:本研究采用楊麗珠和楊春卿幼兒父母教養方式問卷,作為調查父母教養方式的工具。問卷采用1-5分的5點記分法,由40道題目組成,分為溺愛性、民主性、放任性、專制性和不一致性五個維度。問卷由父親或母親回答。采用0~4的5點記分方法,將同一維度各問題得分的平均分作為幼兒的各焦慮癥狀得分,將所有焦慮題項得分的平均分作為幼兒的焦慮總分。得分越高,表明幼兒的焦慮問題越嚴重。采用SPSS 22.0軟件對本研究的數據對3-6歲幼兒焦慮現狀、父母教養方式現狀及幼兒焦慮和父母教養方式相關關系3個維度進行統計分析。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幼兒焦慮的特點
在調查的295名3-6歲幼兒中,我們發現了44名幼兒發現了焦慮情緒,占研究對象的14.9%。男生和女生都為22個,其發生率都分別為7.5%;為了研究各年齡組出現焦慮的概率,分別對3歲組、4歲組、5歲組、6歲組的焦慮發生率進行了統計,其結果為9.6%,2.5%,14.9%,14.5%。
對所有參加的幼兒的焦慮情緒的5個維度進行了分析,從平均分的分布上可以看到最高的是軀體傷害恐懼,其次是廣泛性焦慮和社交恐懼。這就說明在整個幼兒期,軀體傷害恐懼、廣泛性焦慮和社交恐懼是最常表現的焦慮癥狀。具體見表2。
3.2幼兒焦慮和父母教養方式的相關關系
對幼兒焦慮和父母教養方式的關系進行了相關分析,結果發現,父母教養方式中的溺愛性、放任性、專制性、不一致性與焦慮存在正相關;父母教養方式中的民主性與焦慮存在負相關的關系。
4討論
4.1幼兒焦慮的特點
在對幼兒焦慮的研究中,幼兒焦慮各維度得分最高的是軀體傷害恐懼、其次是廣泛性焦慮和社交恐懼,較少的就是強迫神經性障礙和分離焦慮。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首先,幼兒的認知能力及生活經驗缺乏,對危險的預判能力和應對能力較差,使孩子過分膽小,容易產生焦慮。
第二,是因為幼兒的性格比較靦腆、不自信,過分擔心自己達不到父母和他人的期望,所以當面對他人的批評或是遭遇挫折時,他們就會極其敏感,不可避免地產生一系列的焦慮情緒,并有可能將焦慮情緒泛化。
第三,是受環境的影響,獨生子女政策和住房結構的變化使現代的孩子喪失了許多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同時現代社會的不安因素逐漸增多,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采取了消極的保護措施,將孩子禁錮在家庭的狹小空間,這些都使得孩子的社交能力弱化,這就極易造成兒童情緒不穩定,不受同伴歡迎,不善于社交,容易造成焦慮情緒的產生。
4.2幼兒焦慮和父母教養方式的相關關系
本研究結果發現,父母教養方式中的溺愛性、放任性、專制性、不一致性與焦慮均存在正相關的關系。其次,是父母對孩子冷淡,不了解關注孩子,不對孩子的問題進行糾正和引導,沒有獎勵或懲罰。在這樣的教養方式下,孩子往往會比較冷漠,我行我素,不懂得關心、分享和合作。這就使得幼兒很難適應外界的環境,與小朋友和老師的交往會出現重重障礙,各種情況的不適應下,焦慮情緒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其次,是父母對孩子冷淡,不了解關注孩子,不對孩子的問題進行糾正和引導,沒有獎勵或懲罰。在這樣的教養方式下,孩子往往會比較冷漠,我行我素,不懂得關心、分享和合作。這就使得幼兒很難適應外界的環境,與小朋友和老師的交往會出現重重障礙,各種情況的不適應下,焦慮情緒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再次,是因為父母只從父母的角度出發,不尊重幼兒,強制孩子服從,稍有違背就會對幼兒進行批評甚至是體罰。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幼兒出現兩種極端表現,要么變得比較叛逆,反抗自己的父母,要么就是變得比較膽小、內向,比較自卑。
最后,是因為父母父母會因為時間、地點、心情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養方式,時而對幼兒不管不問,時而又會對幼兒嚴加管教,這種混亂不一的教養方式就會讓幼兒無所適從,不知道如何做出決定才是正確的,作出選擇時也是充滿矛盾,就造成了幼兒焦慮情緒的產生。
在研究中發現教養方式中的民主性是教養方式唯一一個和幼兒焦慮呈顯著負相關的維度,這就證明在民主性的教養方式下幼兒的焦慮水平是較低的。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在民主性的教養方式下,父母將幼兒作為一個獨立平等的個體,尊重幼兒,能夠接納幼兒的意見,對幼兒有著合理的要求,對幼兒采取的是說理教育,并有著合理的獎勵和懲罰,同時父母還會懂得糾正和改善自己在教養方式中的錯誤。在這樣的教養方式下,幼兒會比較勇敢自信,能夠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敢于嘗試和探索,自理能力會得到增強,同時由于父母的尊重,幼兒在心理上會有很大的安全感和放松感,這就使得幼兒的情緒狀態會放松,從而緩解其焦慮情緒,還會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
5教育建議
5.1對父母的建議
首先,父母應該通過多種途徑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養水平。父母要從不同途徑去吸收先進的教養理念,并將其內化來指導自己的教養行為,努力培養身心健康的孩子。
其次,父母應改善自己的教養方式。父母要敢于放手,鼓勵和引導幼兒獨立自理;拒絕冷漠放任,要溫暖和關心幼兒;采取說理教育,杜絕體罰責罵等專制措施;民主平等地對待幼兒,對幼兒的教育要有一致性。
第三,父母應營造溫暖和諧的家庭環境,并為幼兒樹立榜樣。父母相互之間充滿愛和關心,也會讓幼兒學會關心與愛。父母要學會穩定和調整自己的情緒,為幼兒起到榜樣示范的作用。當父母采用正確的方式去面對的時候,其實就是對幼兒最生動的情緒教育,幼兒也會逐漸培養正確面對焦慮情緒的意識和方法。
5.2對幼兒園的建議
幼兒園作為具備專業的學前教育知識和專業的教育機構,應該在幼兒焦慮問題的干預上發揮主導作用,利用各種方式幫助父母提高教養水平,讓幼兒教師和父母共同參與到幼兒焦慮情緒的干預工作中,及時發現幼兒的情緒問題并及早進行干預。例如,通過多種活動的參與提高父母的教養水平,讓父母參與到幼兒園的教學中來,開展家長相互之間的交流活動,利用先進的信息手段向父母提供科學教養方式的知識和指導,充分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讓幼兒父母學習科學的教養方法。第二,普及父母心理健康知識,建立幼兒教育心理咨詢室,引導父母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并學會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讓幼兒能正確對待自己的情緒,能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能快樂健康地成長。
綜上所述,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幼兒焦慮情緒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只有父母改變了自己教養方式,提高自己的教養水平才能有效地緩解幼兒的焦慮情緒,才能促進幼兒情緒的健康發展。而對于提高父母的教養水平,不僅是父母的任務,也是幼兒園的任務,父母教養方式水平的提高應該由父母和幼兒園共同努力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