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靜
【摘 要】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積極組織學生運用各種形式學習,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關鍵詞】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主體作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7-0112-01
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從客觀上要求老師優化課堂教學,樹立教學的有效性理念。基礎教育的改革必須做好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學習興趣。使教學從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被動模式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討論研究方式轉變。本文從學生的角度,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論述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
1.開端引趣
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教師要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一節課的開端實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戰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輝煌的戰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
2.教學過程的新穎性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要根據教材實際,精心靈活地安排教學活動過程,使各個環節達到有機組合,給人清新之感。在教學幾個寫法大致相同段落的教學時就可重點講讀一段,其它段讓學生仿照自學、議論。這樣模仿、練習和檢查三者結合,使兒童在自我投入中產生興趣。有些課文“高潮”明顯,講讀可直入此重點。抓住課文線索可簡化閱讀步驟,即抓住內容這一條主線來講讀,把其余內容都串起來。有的課文中心思想顯露,可先由兒童自己概括中心思想,然后一起研究課文是怎樣表現這一中心思想的。
3.教學語言的啟發性
課堂教學是一個信息傳遞的過程,信息傳遞的主要是教學語言。口頭語言是教師在教學中主導性的教學語言。要準確清晰,措詞精當科學,條理清楚分明,表意明白易懂。還要有目的地運用體態語言,它可深化和補充口頭語言,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效果。
二、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是課堂學習中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應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怎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
1.教師真正擺正教與學的關系,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處于無拘無束、自由寬松的空間,他們才會盡情地“自由參與”與“自由表達”。只有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師生雙方以對話、包容、平等的關系相處,積極主動配合,使學生形成一種自由的、獨立的、主動的探索心態。
2.靈活運用多種學習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
以演助讀:教師要善于采取各種有效的辦法,把課文中表達的意境再現出來,將學生帶入意境中去充當角色,使學生在語言上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讓學生表演課本劇,通過扮演文中的角色,將自己對文中的人物的理解表達出來,學生們興致就會很高,表演各有特色,而且學生單純,模仿文中的角色聲情并茂;觀看的同學,不斷地提出修改意見。通過這樣演一演改一改,學生比較深刻地領會了文章的思想內容。另外像一些較抽象性的課文,教師也可以創造性的挖掘出文本中比較適合表演的部分,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在模仿的過程中,學生興致勃勃,可以玩得不亦樂乎,同時對課文也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創造討論的機會:在課堂上,教師應該依據一定的目的,把握關鍵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不但提高了閱讀能力,而且提出了富有創造性的見解,學習的主動性也得到了極大的發揮。
借助于上述方法,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課堂教學就能顯得活躍而有序,定會收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積極組織學生運用各種形式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認識內化成行為的具體表現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參與,即主體參與認識的行為實踐不是被強制的、勉強的、被動的,而是自覺的、積極的、主動的。如果學生主動性越明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因此,我們應創設情景給學生以主動施展才能的平臺,促成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所以,我們教師應該精心組織學生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
1.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
問是讀書的鑰匙,是思考的起點,是深鉆的體現。只有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與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力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2.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
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后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伙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就是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課堂教學中,組織小組討論交流,有利于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不斷完善
教師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大組的交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的優勢得到充分發展。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課堂環境的因素等等,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