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濤
【摘 要】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成才的起點。興趣的產生,對個人的成長產生的影響是起決定性因素的!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非常重視興趣在孩子身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對于當今的教師來說,在幼兒教育中,要想方設法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要珍視幼兒的好奇心,抓住鍥機,因勢利導,注意主題方案的設立和及時調整,注意培養幼兒的積極情感,帶孩子到大自然、社會中去開闊眼界,提高其學習興趣。
【關鍵詞】幼兒 教育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7-0229-01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成才的起點。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如果對某一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便會自覺自愿地去探索,去學習,并能產生驚人的毅力和勤奮,使其以專注的精力,忘我的精神從事這項活動。由此可見,興趣的產生,對個人的成長產生的影響是起決定性因素的!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非常重視興趣在孩子身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孩子探求真理的欲望。現代教育科學研究也指出,教學過程的積極化,有賴于學習的興趣。它是孩子具有強烈的求知欲、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觀察力和堅強的意志力。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要想方設法培養幼兒的興趣。下面具體簡要談幾點體會和認識:
一、營造良好的環境,培養幼兒的興趣
大家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所以三遷故居就是為幼年時期的孟子選擇一個好的讀書環境,這個故事啟迪我們一定的學習環境在人的成才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力。所以古往今來,人們一直重視環境的影響。這就說明要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活動的興趣,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非常必要的。要幫助幼兒選擇一個充滿學習氣氛的學習環境,首先教師要善于發揮班級核心力量,努力引導班級體成員在情緒、言論和行動上都形成積極向上的共同傾向,形成正確的輿論氛圍;其次,教師要善于為幼兒營造和諧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這樣不僅能夠使幼兒產生自覺參與活動,從事學習的欲望,激發幼兒的興趣,而且能最大限度地調和幼兒學習內在的驅動力,激發探索求知的愿望,在興趣中誘發創新意識。
二、增強自信心,培養幼兒的興趣
我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茅于燕曾說過:“培養孩子的興趣是幼兒教師的首要任務,為此,教師可充分結合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尋找各種教育契機,運用多種多樣的方法與手段去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譬如通過提問培養孩子的興趣就是一個有效方法。”可見,培養孩子的興趣在幼兒教育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因為有了興趣,孩子們才會積極地思考問題,才會產生主觀能動性,才會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悅之情。而就幼兒的心理特點而言,以問題為媒介能大幅提高孩子們的興趣,激發其求知欲。但在很多時候不少幼兒教師卻忽視了此點,從而令孩子們的積極性受到限制,最終鉗制了他們思維能力與探究能力的發展。據此,教師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通過問題去激發孩子的興趣:
首先,教師要高度重視孩子們所提出的所有問題。因為孩子們受年齡特征的影響,這一時期會對身邊的很多事物產生新鮮、好奇之感,隨之就會提出較多的探究性問題。譬如:“太陽為什么是紅色的?”“為什么人會死亡?”“為什么黑夜很黑?白天很亮?”“人是怎樣生出來的?”等單純幼稚的問題,而且孩子們這一時期感興趣的問題特別多,有些教師會感到厭煩,但這將嚴重挫傷孩子們的積極性。從本質上而言,這些問題是孩子們探究知識的表現,是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產生的濃厚興趣,也是發展其智力的最佳契機。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孩子們的提問,不管他們提出的問題是如何幼稚、如何可笑,都要給予耐心、細致地引導、開發,以此保護孩子們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幫助他們解決心中的疑惑,以便讓孩子對知識的探尋能繼續保持濃厚的興趣。
其次,教師要充分利用孩子們提問的機會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以及思維方式,然后再提出與他們思維特點相吻合的具體問題,進一步激發其興趣,開發其智力。
三、把握好課外活動的節奏,有效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
在現代化社會中,課外活動在學校教學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幼兒階段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課外活動能夠有效培養和發展學生多個方面的全面發展,并具有發展性的意義。與此同時,在幼兒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并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盡可能做到尊重每位小朋友的想法,對他們有良好的照顧。但是,幼兒教學階段的課外活動還需要不斷進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避免教學活動的重復性和千篇一律,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當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幼兒階段的孩子天性好玩,因此容易對新鮮的事物感興趣,所以教師要充分理解和把握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最終最大程度提高課外活動的價值與質量。
處于幼兒階段的孩子具有強大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且他們天生好玩,因此只有在游戲化的教學當中才能真正發揮他們自身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而教師只是在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給予他們適當的引導與啟發。因此,在幼兒階段的教育教學當中,一定要讓孩子主動參與到課外活動中來,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與同學們合作、分享、交流和溝通,從而逐漸培養和發展學生自身的意志品質,實現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
總之,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廣大幼兒教師應徹底摒棄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堅持以孩子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以興趣為導向,以孩子為根本,創設溫馨和諧的教學情境,結合孩子的具體情況實施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們能以飽滿的情緒積極參與各項教學活動,并能在活動中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表達見解,如此一來,則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培養其創新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巖.劉蘇.現代幼兒園管理[M].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
[2]王舒平.淺談“以人為本”思想在幼兒園管理工作中的運用[J].學前教育研究,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