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艷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7-0230-02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小學正是孩子語文學習能力與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因此,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
一、注重預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常言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農民在耕地前要“備耕”,工人在生產前要“備料”,戰士在打仗前要“備戰”,這都是“預”。同樣道理學生在上課之前,也要準備準備,這準備就是指預習,它是學生自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預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因此,教師應當要求學生先預習后上課。可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布置預習就是一句話:“今天回家預習某某課。”學生往往無所適從,充其量只是讀一讀課文,甚至有些學生連課文都可能沒有讀通,只是草草地記上幾個符號來證明自己已經預習。這樣不僅達不到預習的目的,反而會養成學生做事盲目、草率的壞習慣。我們的學生千差萬別,他們的接受、理解、感悟能力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就告訴我們:預習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尤其是低年級的預習要求,更應盡量從學生實際出發,起點要低,要循序漸進地設立恰當的預習目標。我從一年級下冊剛開始要求學生預習時就較好地把握了這一原則。首先,我將預習步驟編成兒歌:翻開書,找生字,打上點,標音節。課文美,我來讀,第一遍,慢慢讀,第二遍,放聲讀,第三遍,細細讀。請父母,來欣賞。然后,我將課文抄在黑板上按照兒歌的順序,一步一步帶領孩子們完整地完成一次預習過程,讓預習流程牢牢地裝進他們的小腦袋里。
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我班90%以上的孩子能主動完成預習作業,于是我又在原有基礎上再加一條要求:標出自然段或兒歌小節。實踐證明:這種固定的流程對低段的孩子來說特別有利于學生養成有序的預習習慣。進入二年級以后,孩子們的知識儲備多了,理解能力也更強了,并學會了查字典,具備了一定的自主識字能力。因此,在預習要求上我做了一些調整,但仍然堅持好記易操作的原則。我把預習的要求歸并為5個字:讀、標、圈、組、簽。具體為:讀,讀通課文,最少兩遍;標,標出自然段或小節;圈,圈出生字,注上音節并括出帶生字的詞語;組,查字典給生字組兩個詞;簽,家長針對預習完成情況簽字。新的要求,我仍然用板書演示,一步一步教給學生。這些要求簡潔、有序,都是學生稍做努力就能完成的目標,所以孩子比較樂于完成預習作業。隨著年級的升高我逐步增加要求,例如:文章主要講了什么內容,你懂得了什么,標出好的詞語句子,你的疑惑是什么等等。另外根據自己的閱讀情況加上批注,以便加深自己對文本的理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發現孩子們不但掌握字詞的能力加強了,而且閱讀水平提高了很多,理解力也上升了很大水平,一篇課文基本不用老師講學生自己彼此講解互相點撥已經理解得很到位了,老師只不過起到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這樣,既減少了一些老師過多的機械講解,又鍛煉了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孩子們的課堂效率 。
二、打造課堂陣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學生學。”隨著課堂改革預審會發展的需求,教師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只是教會學生學習,更重要是教會學生自己掌握學習的本領。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好的老師是教會學生掌握學習的本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學習的主戰場在課堂,而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只有醞釀濃厚的自主學習環境,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起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才能真正去調動自身的各種潛能,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成為課堂學習的真正小主人。
(一)情境激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有興趣才有潛力,有興趣才有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教學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志。
在教學一年級課文《小熊住山洞》時,開篇便為學生創設這樣一個美麗的視頻情境,引導學生欣賞一年四季美麗的森林畫面,同時配上動聽的音樂,立即將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全部調動起來,將學生帶入美的境界,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通過視頻讓學生對美麗的森林有了形象生動的認識,接著我利用板畫(展示小熊),想不想聽聽小熊的故事,由于有了前面的鋪墊,孩子們的興趣立刻調動起來,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愿望,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的興趣。此情境的創設連接出下一情境,讓學生在連續的情境中,把學習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以積極主動的方式去學習,從而在內心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二)合作交流進課堂,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俗話說“柴多火焰高,人多辦法好”。“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教師作為引導者,應培養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意識,創設自主學習的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小組合作是課堂充滿生機活力的載體之一。如何使這一組織教學不流于形式呢?制訂具體的學習目標是我的首選。如我在教學《三只白鶴》時,我提出這樣的學習目標:(1)我會讀: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可自由讀,也可小組合作讀;(2)我會問:在學習小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讓小組伙伴共同交流解決;(3)我會講:把你讀文后的感受說給小組伙伴聽。日積月累,長年累月,學生經過這樣的訓練在以后的讀文中就會自覺的給自己小組提出學習要求,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那學習的興趣可想而知就會更濃了。
1、小組學習的內容可以自主選擇,充分肯定學生的自主地位。所以,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們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學習,然后在小組內交流,那學生的學習興趣定會大大提高。我還是以《三只白鶴》為例,由于本篇課文結構大致相似,所以,我讓學生首先畫出自己心中的太陽來表達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選擇相應的段落學習。學生在交流中情緒高漲,全班交流時個個躍躍欲試。文章內容就在學生朗讀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師只是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參與其中起到引導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課堂操作中,一個問題提下去,如果不給足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那將會給課堂帶來冷場,或是膚淺假象的火爆。作為教師不要讓小組合作流于形式。當學生還未充足地去討論,更不可能產生創造性思維與真情流露,教師就草草收場,勢必起到反作用,長此以往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
2、質疑問難,發現問題,自主學習創造性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科學家牛頓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首先要鼓勵他們敢于和善于質疑問難。中國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培養學生善于從無疑處生疑,從看似平常處見奇,這是發現問題的起點。如我在教四年級《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后,我班同學提出:“老師,課題中的‘借用的不恰當,我認為應該用‘騙。因為“借”按一般理解該是在征得別人的同意的情況下,拿別人東西再歸還。可課文中諸葛亮借的箭并沒有經過曹操的同意,也沒有歸還。”說得真好,我精心準備的教案用不上了,我靈機一動何不來個辯論賽,分正方反方,正方說出“借箭”的理由,反方說出“騙箭”的理由。學生共分兩組進行辯論賽,雙方討論激烈,不僅鍛煉了口語能力,又極好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學生躍躍欲試,整節課學生都處在積極的自主學習中,創新思維的火花在這里閃耀。
課堂教學是屬于學生的,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質疑、釋疑,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
三、利用課外作業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1、基礎作業+星級作業
傳統的作業一般由老師統一布置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致使很多學困生完不成作業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因此我把每次的作業分成基礎部分和星級選作部分學生根據自己的實力自主選擇作業 。當然如果克服了困難完成星級作業的同學將被評為星級學者,完成基礎部分的同學將為自己所在小組添一顆星,這樣每個小組都不敢落后,優秀的學生自然會主動幫助學困生,使自己小組獲得優秀小組,同學們互幫互比,誰也不肯落后。時間長了,不管是優秀生還是學困生都有了很大的進步。自主學習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上的提高。
2、制訂表格,加強自我監控能力
當然,只有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才能完成的最佳。在作業設置上我征求了同學們的意見,讓孩子們自己制訂了作業監督小表格,來督促自己獨立高效的完成作業。同學們在交流與討論后根據自己的弱點從時間、難度、獨立、效果等方面制訂了督促自己的表格 。把以往的“要我做作業”變為“我要做作業”,極大地提高了同學們好好作業的興趣。
所用時間 是否獨立 所選難度 作業效果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3、學生參與作業評價
根據學生學習程度不同,按比例分成學習小組,同時選出一些優秀學生任學習小組長負責本組作業及學習檢查任務。然后個小組之間進行評比,選出每天作業優秀的小組公布到板報上進行表揚激勵。當然哪個小組長也不敢落后,每天早早來到學校幫助自己的組員達到優秀。各個組員各個小組長都會為優秀努力完成作業。你瞧,教室門剛一開小組長各負其責,有的在檢查背誦,有的在檢查作業。同學們有的背課文,有的找作業,有的互相討論昨天的難題,當然還有個別同學在偷偷地忙著補作業,因為沒有足額完成被小組長逮個正著,只能乖乖就范了。
綜上所述,我們老師要轉變教學觀念,真正的做到尊重學生,實現教學民主,給學生以更多的學習自主權,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要我學會”變為“我要會學”,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積極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給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而學生也只有具備主動探索的精神并有自我調控的能力,才能實現真正意義的“自主學習”。自主學習任重而道遠,每個階段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是不同的。只要我們老師始終把培養學生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放在第一位,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我們的學生也會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