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斌淳
【摘 要】對初中生語文興趣的激發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因此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增趣添味,它能刺激學生積極去學,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參與實踐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 趣味法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7-0234-01
作為語文教師應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遠離“厭學”而“愿學”、“愛學”、“樂學”,覺得上課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把學習的主動性充分發揮出來,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過程,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取得好成績。
一、引入誘趣法與情感激趣法相結合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環節,如果能迅速的把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來,就能誘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整堂課的效果。筆者教《口技》時為學生表演了鳥叫。有的同學自告奮勇模仿火車聲,馬蹄聲。有的同學說在電視上看到過洛桑、劉大成、陽光表演。這時筆者說他們不過是能模仿三五種聲音,而明朝林嗣環寫的《口技》更妙,能幾十種,幾百種聲音一起發出。老師的話還沒說完,學生們就迫不及待的翻書了。文章不是無情物。文學作品之所以具有審美教育作用,主要在于文學能把人心中所體驗的情感傳達出來,以感染影響讀者。如:《賣炭翁》中的一句,“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分析這句時,教師可啟發學生,賣炭翁身上穿著單薄的衣服,為什么還希望天氣寒冷呢?這不矛盾嗎?衣單思暖是人之常情。因為賣炭翁希望天寒能賣上個好價錢,否則不要說生活無著落就連買件單薄的衣裳也會落空。這樣一啟發,學生就能理解老人這種矛盾的心理,蘊含著多大的痛苦和心酸啊!這就激發了學生對賣炭翁老人的深切同情,對當時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
二、設疑激趣法,激發學生興趣
在聽評書或看章回小說時,當故事發生到高潮時就用“且聽下回分解”這樣的懸念來吸引聽眾或讀者。如:朱自清的《背影》一課,開篇寫到“我與父親不見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記的是她的背影。”講到此處,教師啟發為什么不能忘記的是父親的背影呢?這就給學生設置了一個疑問。接著提問一般描寫人物的文章寫的最多的是面部音容笑貌,而《背影》這一課為什么抓住人物的“背影”不惜筆墨去具體細致的描寫?“背影”刻畫了父親在家境慘淡,四處奔波的情況下,還不怕麻煩、不辭辛勞送兒子去北京。父親艱難爬鐵路為兒子買桔子,這時的“背影”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真摯的父愛,蘊含著父子情深。通過設疑吸引學生體會字里行間所滲透的情感。
三、課堂要靈活多樣,促進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靈活多樣的課堂是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施展的場所,能促進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主要做法有:
1、案例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剖析生活點評大量的經典的創意作品,使學生開闊眼界,提高鑒賞能力,從作品中感受創意魅力,增加對創意感性認識,在潛移默化中提語文能力。
2、多媒體輔助。在教學中廣泛使用各種多媒體教學手段,圖文并茂、影音結合,師生互動,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3、拓展閱讀。語文水平的提升僅靠教材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通過介紹相關專業書籍和專業期刊、網站,指導學生有計劃地閱讀,拓展相關知識。
四、探究質疑思考有趣,巧設問題調動積極性
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這就告訴我們,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學生面前一旦出現了問題,他們的認知心理和情性心理便活躍起來。因此,教師在提問時要善于引發學生產生一種解決問題的愿望。挑起爭議練思維。例如:教授《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課時,我提出問題:“中國人是否失掉了自信力?”學生們從不同的角度得到了自己不同的結論。在語文教學中經常會有一些能引起爭議的問題出現,教師要抓住這些機會吸引學生,談自己的看法,當自己的意見與他人不和時,往往會產生爭議的沖動。當同學們為自己的觀點爭論起來時,教師便可指導雙方進行辯論,可使氣氛活躍,學生的思維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巧設問題調動積極性。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設計常常有一定的規律可尋,這些問題的設計可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系統訓練。因此在問題設計上要精心,問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性,一個接一個,相互串聯。這樣緊張的抓住學生的心,促使他們立刻進入學習狀態。鼓勵學生質疑,師生相互啟發。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在提問的基礎上分析問題和在老師的指導下解決問題。隨著新科技的發展,電教化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率越來越高,使用電教手段可以使客觀事物的形聲色直觀的作用于學生的助聽器官,使學生獲得大量的知識信息,同時獲得大量的知識信息,同時創設了一個良好的情景,使課堂變“單調”為“生動”。錄音、錄象、幻燈以及多媒體等現代電化教學手段能打破時空限制,展現宏大與細微,“觀古今于一瞬,撫四海于須臾”,讓教學內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來,動起來。有利于引起審美愉悅,增強學習興趣。教師應具有熟練運用電教手段的本領,搜集輔助教學的各類資料,制作教學課件。
五、開展實踐活動和延伸課外閱讀,促進興趣發展
1、開展實踐活動。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學生興趣,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活動過程中,要充分展示學生的特長優勢。事實上每一位學生都有其特長和優勢,有的字寫得清楚、工整,有的普通話講得標準、流利,要讓他們盡情發揮語文的點滴特長。
2、延伸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它對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平時,我除了經常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勤奮好學的名人故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課外書之外,還每周為學生安排一節“讀講活動課”。活動課中,學生“讀”自己在課外看到的文章,講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
總之,我對語文趣味性課堂教學的性研究,僅僅是個開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必須重視課堂教學,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和各方面發展的主陣地,我們更需要不斷地深入研究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在教學中大膽創新,不斷探索,靈活運用,才能讓我們的語文教學真正成為一門“愉快的藝術”,進而在兼顧語文課堂趣味性的同時獲得高效。
參考文獻
[1]陳永照.引生八文導出精彩——例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07(11):100-101.
[2]鄧勝瓊.樂學模式對增強初中語文教學趣味性的作用[J].考試周刊,2009(Al):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