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葉麗影+路全
1調查目的
我們雙城區現有耕地面積352.6萬畝,其中玉米面積297萬畝,占總耕地面積84.2%。玉米是雙城市種植業的主體作物,隨著玉米生產的不斷發展,栽培模式及密度也在改變,針對這一問題,我們于9月28日至31日利用三天時間,對68厘米單行8:2空、70厘米單行4:1空、90厘米壟上雙行、100厘米壟上雙植(小行距30厘米)、110厘米壟上雙行(小行距40厘米)、140厘米大壟雙植(小行距40厘米)、21312栽培模式與70厘米壟上單行常規栽培進行了田間測產調查,現將調查情況總結如下:
2調查基本情況
2.1地點及合作社:同心鄉治安村地靈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東官鎮慶新村東官農機合作社,雙城鎮光明村興北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幸福鄉慶城村大宏農機專業合作社,水泉鄉三鄰村忠志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周家鎮東旭村鐵柱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新興鎮新民村嵐顯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希勤鄉愛強村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萬隆鄉吳家村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等玉米示范園區、生產田有代表性的栽培模式。
2.2品種:地靈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68厘米單行8:2空是銀河159;東官農機合作社4:1空是鑫鑫1、2號,90厘米壟上雙行是先正達408;興北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140厘米雙植是良玉66;大宏農機專業合作社100厘米壟上雙行是良玉66;忠志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21312栽培模式是鳳田七;鐵柱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110厘米壟上雙行是宏玉319,嵐顯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70厘米常規壟是美禾3號;愛強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68厘米壟上單行是樂玉1號;吳家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軟棵105。
2.3施肥:施肥水平基本相同,都是每畝施用氮磷鉀含量45%復合肥25-30公斤,二銨10-12.5公斤,氯化鉀7.5公斤,追施尿素22.5-25公斤。
2.4土壤類型:碳酸鹽草甸黑鈣土
2.5有機質含量:2.897%-2.879
2.6整地:秋翻地秋起壟和春季耙茬旋耕起壟
2.7前茬:玉米茬
2.8中耕:兩趟
2.9封閉滅草:
2.9.190%高乙乳油100毫升/畝+38%莠去津懸浮劑120毫升/畝,兌水40-50公斤噴霧。
2.9.290%高乙乳油100毫升/畝+72%2.4-D丁酯乳油60毫升/畝+38%莠去津懸浮劑100毫升/畝,兌水40-50公斤噴霧。
2.9.363%乙滴莠乳油250毫升/畝,兌水40-50公斤噴霧。
2.10防蟲:生物防治,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蟲。
3調查主要內容
3.1地靈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68厘米單行8:2空;
3.2東官農機合作社4:1空,
3.3東官農機合作社90厘米壟上雙行;
3.4興北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140厘米壟上雙行;
3.5大宏農機專業合作社100厘米壟上雙行;
3.6忠志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21312栽培模;
3.7鐵柱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110厘米壟上雙行;
3.8嵐顯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70厘米常規壟;
3.9愛強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68厘米壟上單行;
3.10吳家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68厘米壟上單行。
4田間調查及室內考種
4.1物候期調查 從物后期調查可以看出,同心、東官、城鎮、幸福、水泉、周家、新興、希勤、萬隆等鄉鎮玉米不同栽培模播種時間均在 4月26-29日期間,出苗是5月18-25日;拔節在6月22-26日;抽雄7月24-27日;吐絲是7月26-29日;成熟期9月23-24日基本相近。
4.2秋季田間測產及室內考種 由秋季田間測產及室內考種情況分析得出,玉米成熟期的株高、穗位因品種不同有所差異;除了品種因素外,隨著保苗株數的增加,棒長略有縮短、粒數減少、百粒重略有下降;空稈率公頃保苗7萬株以上每增加5000株提高1個百分點,各點不同栽培模式與常規種植相比較,第一是永支村4:1空比對照畝增產261.6公斤,增產幅度37%;第二是三鄰村21312模式增產215.7公斤,增產幅度30.5%;第三是吳家村68厘米小壟密植增產147.1公斤,增產幅度20.8%;第四是治安村8:2空栽培模式增產99.1公斤,增產幅度14.02%;第五是慶新村90厘米雙行栽培模式增產93.3公斤,增產幅度13.2%;第六是光明村140厘米壟上雙行增產86.1公斤,增產幅度12.2%;第七是愛強村68厘米壟上單行有機玉米栽培模式增產66.9公斤,增產幅度9.5%;第八是東旭村110厘米壟上雙行栽培模式增產61.5公斤,增產幅度8.7%;第九是慶城村100厘米壟上雙行栽培模式增產56.7公斤,增產幅度8.02%;
5效益分析
各種栽培模式比對照增收情況,玉米市場價按每公斤1.50元計算,永支村4:1空比對照畝增收392.40元;三鄰村21312模式畝增收323.55元;吳家村小壟密植畝增收220.65元;治安村8:2空畝增收148.65元;慶新村90厘米壟上雙行畝增收139.95元;光明村140厘米壟上雙行畝增收129.15元;愛強村有機玉米畝增收234.15元;東旭村110厘米壟上雙行畝增收92.25元;慶城村100厘米雙行畝增收85.05元。
6結論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各栽培模式平均單產均高于常規壟栽培,尤其是4:1空、21312、小壟密植、8:2空等栽培模式平均單產高于其他栽培模式和常規模式生產田,增產幅度均在14%以上,表現最好的是4:1空和21312栽培模式,增產幅度高達30%以上,增產主要原因,一是通風條件優越,空壟氣流順暢流通,受光透氣良好,地下地上部水肥氣熱協調補給,二是合理密植,個體發育均衡,三是品種對路,鑫鑫1、2號玉米品種株型收斂,接棒部位適中,較抗倒伏,棒大粒多,百粒重較高,構成產量主要因子比較理想,總之,無論哪種模式,都是圍繞植株在田間最大限度優化其生長環境,如通透性、水肥氣熱協同性,個體與群體發育協調性、平衡性等,也要根據品種株型決定密度,由栽培模式選擇優良品種,調查數據顯示,對于不同栽培模式所選品種不對路的急于增加密度反而出現了空桿率上升現象,如140、110、100、90厘米壟上雙植公頃保苗高達7-8萬株或更高便是超密度栽培,盲目增加株數,使得產量下滑,導致減產減收 ,勞民傷財。建議玉米栽培,無論采取什么樣模式,都要根據品種、土壤條件、管理水平、施肥技術、模式要求,進行試驗、示范、方能推廣應用,否則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事倍功半。
(作者單位:150100哈爾濱市雙城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單城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