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震
黃瓜為喜溫性蔬菜,生育適溫15~30 ℃。黃瓜喜光,每天8~11 h短日照能促進器官分化和形成。黃瓜根系淺,葉面積大,喜濕怕澇不耐旱,根系喜肥不耐肥,最適土壤pH值6.5。黃瓜生育期內常見病害種類多,危害重,給生產造成了嚴重損失,根據多年來生產實踐,現將黃瓜主要病害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1. 黃瓜白粉病:白粉病屬真菌病害,發病適溫16~24℃,濕度大于75%,在通風不良光照不足時易發病,病菌借氣流傳播,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危害莖和葉柄,初發病葉片正面或背面產生白色小斑點,條件適宜時病斑逐漸擴大,連接成片,甚至布滿整個葉片。后期白色霉變成灰白色,葉片枯黃卷曲。
防治措施:發病后選用42%粉必清懸浮劑600倍液或12.5%烯唑醇600倍液防治,也可選用27%高脂膜100倍液或小蘇打500倍液防治。
2. 黃瓜炭疽病:黃瓜炭疽病屬真菌病害,病菌在土壤里病殘體上或種子上越冬,借風雨、昆蟲傳播,發病適溫20~24℃,高濕是發病的主要因素。在黃瓜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尤以生長中后期較重。幼苗發病多在子葉邊緣出現半圓形淡褐色病斑,其上著生橙黃色點狀膠質物。幼苗莖基部受害時,變色縊縮,幼苗猝倒。成年葉片發病后,病斑開始呈紅褐色,外圍有一圈黃紋,葉上病斑多時合成不規則大塊斑。葉片干枯干燥時中部破裂穿孔。潮濕時病斑上長出紅色黏質物。瓜染病后,病斑近圓形,初呈淡綠色,很快變成墨綠色并凹陷,病斑中央長出小黑點,潮濕時表面溢出紅色黏稠物,干燥時開裂。
防治措施:用55℃熱水浸種20min進行種子消毒,發病初期用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400倍液噴霧防治,陰雨天保護地栽培可用5%百菌清粉塵或7%克炭疽粉塵噴粉防治,每次15kg/hm2。
3. 黃瓜霜霉病:霜霉病屬真菌病害,借氣流傳播。發病適溫15~25℃,相對空氣濕度83%以上。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主要危害葉片。子葉被害初期呈現褪綠色黃斑,后擴大變成黃褐色。真葉染病后,葉緣或葉背出現水浸狀病斑,早晨尤為明顯。因受葉脈限制病斑擴大后呈多角型淡褐色或黃褐色病斑。濕度大時病部長出灰黑色霉層,后期病斑連成片,使葉緣卷縮干枯病斑破裂,但不穿孔。
防治措施: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培育健壯苗和植株,陰雨天到來前用30%百菌清煙劑每次5.25kg/hm2熏煙,或用5%百菌清粉塵劑每次15kg/hm2進行預防。發生霜霉病后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70%乙磷鉛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7~10d噴1次,噴藥后遇雨,雨過后重噴,發病較重時用72%克露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2%霜霉威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
4.黃瓜葉燒?。憾喟l生在結瓜期的成株中上部葉片,開始出現1~2毫米近圓形的白色斑塊,后斑塊不斷擴大,植株上部受害嚴重,甚至會停止生長。
防治措施: (1)及時通風降溫。白天使棚室溫度保持在30℃以下,地溫保持在25℃以下。如遇到陽光照射強,棚室內外溫差大不便放風時,采用蓋葦席、遮陽網或采用反光幕;夜間溫度在18℃左右,地溫保持在15℃以上。(2)棚室底部溫度過高,濕度過低時應少量灑水或噴霧進行臨時降溫。這樣可以防止由于灌水降溫過快而抑制根的活性。
5.低溫生理病:在黃瓜的每個生育期都有可能出現,并且很容易和其他病害癥狀混淆。播后遇到低溫、地溫過低,種子發芽和出苗延遲,苗黃苗弱,漚子或發生猝倒病、根腐病等;出土幼苗子葉邊緣出觀白邊,葉片變黃,根系不爛也不長;幼苗期地溫長時間低于12℃,會出現幼苗生長緩慢、退苗、葉色淺,葉緣枯黃,生長出現停滯,結瓜少且??;成株期受害較輕時,葉片組織退綠呈黃白色,長時間持續低溫,植株往往不發根或不分化花芽;嚴重時部分葉肉組織壞死導致部分葉片枯死,誘發黑星病、灰霉病等病害。
防治措施:棚膜選用無滴膜,棚內地膜覆蓋;寒流來臨前,采用加蓋紙被、草簾,室內生火加溫等保溫防凍措施。當氣溫過低已發生凍害時,要采用放風升溫、灌水保溫等緩慢升溫措施。
7.黃瓜褐斑?。憾鄰狞S瓜盛瓜期開始發病,一般中、下部葉片先發病,向上發展。初期在葉面生出灰褐色小斑點,逐漸擴展成大小不等的圓形或近圓形邊緣不太整齊的淡褐色或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部顏色變淺,有時呈灰白色,邊緣灰褐色。濕度大時病斑正、背面均生稀疏的淡灰褐色霉狀物。嚴重時病斑相融合,葉片枯黃。
防治措施:發病初期及時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加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1: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加7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加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1)1 000倍液等藥劑噴霧,每7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作者單位:158100雞西市種子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