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勇
1. 安陽縣都市生態農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安陽縣適應農業農村經濟形勢發展需要,在土地流轉的基礎上,積極推進都市生態農業建設。成立了由常務副縣長任組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農口相關單位和國土、規劃、財政、發改等部門負責人、有關鄉鎮鄉鎮長為成員的都市生態農業建設領導小組。圍繞全縣的區位和資源優勢,科學編制了都市生態農業發展規劃,制定了都市生態農業建設規劃圖、路線圖、施工圖和任務分解表。按照“三圖一表”,該縣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全力推進,截至目前,
全縣已建成了崔家橋清河生態園、永和興和生態園、北郭鄉龍鳳生態園、白璧鎮金秋農莊、花海都市生態農業園等各具特色的高效農業和休閑示范園區18個,注冊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11個,發展高效農業面積2.7萬畝。
該縣依托永和鎮全國生態農業創新示范基地和安陽縣國家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著力打造永和鎮都市生態農業品牌。在省道219線兩側,建設了璐豪農業有限公司、興和生態農業示范園、安陽農科院科研基地等,實施農科教相結合、“公司+基地+農戶”生產模式,提升都市生態農業科技含量和建設水平。在農科院科研基地,開展了大田農業清潔生產示范工程、種植業藥肥減量工程和秸稈綜合利用工程等。新建的興和生態農業示范園總投資3000萬元,規劃占地1000畝,建設7大果蔬園區,是集旅游、采摘、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綜合性示范園。生態果園采用多種模式發展,一是實施訂單農業。生產果品主要供應北京市場。二是發展觀光農業。為周邊都市居民提供旅游、采摘、休閑的生態農業服務,提高農業附加值。三是實施生態產業。依托農業清潔生產項目及安陽市農科院專家先進技術,新建了3套沼液存儲罐,配備了紅外線沼液流量表、流量控制儀、變頻器等設備,果樹增施有機肥,提高果品品質,降低農藥、化肥使用量,打造綠色果蔬品牌。四是對接精準扶貧。該示范園是我縣確定的扶貧就業基地,在安排周邊農民就業100余人的基礎上,為貧困戶提供20余個就業崗位,同時常年開展技術服務,擔當社會責任。至目前,圍繞219線,該縣建成了“蔬菜供應、科學教育、觀光休閑、規模養殖、農業物流”五大產業示范帶,以璐豪農業公司、金勇吊瓜基地為核心的蔬菜產業示范帶;以市農科院千畝科研基地和千畝沼渣沼液綜合利用示范方為主的科研教育示范帶;以興和生態園為主的觀光休閑農業示范帶;以睿智牧業生豬養殖基地、豫北祥農肉羊基地為核心的規模養殖示范帶;依托浙江嘉恒商貿有限公司,投資1億元占地150畝的商貿物流示范帶,示范帶動了全縣都市生態農業的發展。
2. 都市生態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資金短缺是發展的瓶頸。一方面農業是社會效益大、經濟效益低的產業,尤其是園區建設投資大、見效慢、風險高,和工業比較,總體效益偏低。同時,農業受制于“雙重”風險,既受災害性氣候和動植物疫病的影響,又受市場價格大起大落的影響,投資農業的風險較大,因此,沒有足夠多的資金,一些工商資本不敢冒然進入農業領域,即便是一部分工商資本投資農業,也主要集中在初加工等相對短平快的行業,企業自有資金不足,貸款難度大、額度低,投資現代設施農業和投資農業研發的項目不多,開發深度不夠。另一方面是去年受縣財政吃緊的影響,我縣缺乏相關的農業獎補政策,沒有激勵措施,起不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園區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與政府性投入相對不足的矛盾比較突出,影響了工商資本向農業的投入。
2.2 土地流轉難度加大。隨著國家對耕地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大,農戶存在惜地情緒。在連片流轉土地過程中,部分農戶不配合不愿將土地轉出;或者在兌付土地流轉費用時,與企業發生爭執;或是流轉后因建設曬場、倉庫等固定設施與農戶或土地部門發生沖突,影響了農民發展高效農業、設施農業的積極性。土地流轉成本由原來的每畝800元逐步增加至1300元不等,園區進一步擴建面臨土地流轉難的制約。
2.3 發展主體不多,發展的主動性不強。安陽縣具有臨近安陽市的交通區位優勢,臨近市區的農民進城打工的收入要比經營土地收入來得快,來得穩,來得高,導致土地粗放式經營,投資園區建設的主體不多,農民發展都市生態農業的積極性不高。
2.4 農業品牌不亮,“三品一標”滯后。園區開展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識認證工作積極性不高。目前也僅有“綠康”、“銀雪”、“青絲嬌”等為數不多的幾個品牌,而且品牌還不夠響亮,知名度不高。
3.下一步發展對策思考
3.1 打造都市生態農業新亮點。充分發揮區位、產業、科技優勢, 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一鄉一品”或“多鄉一品”的發展思路,突出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著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設施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等,打造農業品牌,通過深入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園、主導產業示范區、休閑農業精品園等創建活動,形成生態系統良性循環、景觀優美、功能多樣、城鄉一體的新型都市生態農業新亮點。
3.2 著力推進“一鄉一品”。在市區周邊的韓陵、崔家橋、白壁、永和、高莊等鄉鎮,以韓陵梨園模式為示范,著力發展高效農業和都市生態農業,培育主導產業和“拳頭”產品。在韓陵鎮擴大梨園村高效農業示范區建設規模,以韓陵梨園模式為示范,培育西紅柿等特色蔬菜和精品蔬菜。在永和鎮沿村臺村投資2000萬元建成占地面積1000畝的興和農業生態園建設。在北郭鄉繼續建設集采摘、觀光旅游于一體的龍鳳高效生態農業建設項目;在崔家橋完成清河生態園的擴建和續建工作。重點抓好占地600余畝的東湖生態觀光園建設。在瓦店鄉投資1000萬元建設光晗農業觀光農業園區。在辛村鎮投資1000萬元建設東黃門觀光園和安泰花卉種植園。在白璧鎮重點推進金秋農莊、佳旺家庭農場、雨溪和花海等園區建設,發展名優特色農業產品,完善配套服務設施,打造休閑、觀光、采摘、餐飲、度假一條龍服務,提高農業效益。在高莊鎮發展高效特色蔬菜種植,重點抓好興達物流產業園項目,發展冷鏈物流,打造大型農副產品集散地。
3.3 強化政策扶持。進一步加大項目資金整合力度,實行政策激勵、以獎代補,帶動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鼓勵開展土地流轉適度規模化經營,鼓勵市區周邊鄉鎮大力開展都市生態農業建設,全面推進我縣都市生態農業發展。
3.4 強化職能服務。致力于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發改、國土、規劃等相關職能部門要強化對農業發展項目的零距離服務,農、林、牧等部門要負責項目的落地服務,通過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優惠服務,促進更多的農業項目落戶安陽縣。
(作者單位:455000河南省安陽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