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勇
油菜是我國主要出油農作物,由于油菜的高價值,目前我區已大量引進種植這種經濟作物,在為當地居民提供客觀的經濟來源的同時,關于油菜易感染油菜菌核病,造成產量下降,對農戶經濟造成損失,所以我區從五年前就開始了針對油菜菌核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下面為我區相關工作人員針對此問題做出了調查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1. 油菜菌核病發生的時間特點
根據例年統計,我區油菜菌核病主要發病時間集中在3月中旬,從每年的4月20日開始,呈現高發態勢,主要表現為莖稈枯萎,5月進入發病高峰期。
最近幾年,我區油菜種植基地遭到油菜菌核病打擊程度中等,局部地區嚴重,對我區油菜產量造成不小沖擊,個別大田塊的油菜成品病株率達到驚人的100%,病指達到70,病害發生程度達四級,產量損失估計達四成以上。
不同類型田塊間發病差異顯著通過調查研究,油菜菌核病發生程度與菌源、油菜品種、溫度、濕度、雨量、雨日等14個因子相關,其中油菜盛花期的氣候對油菜菌核病發生影響最大。在同一氣候條件下,對油菜菌核病發生程度影響最大的是油菜品種。品種對油菜菌核病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油菜株型、花期長短和早晚不同品種之間差異明顯
2.原因分析
研究人員針對與油菜菌核病有關的發病關系整理出了14個相關因子,并對者14個關系因子一一進行了回歸分析,分析的結果表明,所有的關系中,尤其以氣候與油茶菌核病的發病關系密切,目前已知的氣候與發病的關系主要有三個,我區冬春氣候溫暖,適合菌核病菌源的越冬和萌發。隨著這幾年溫室效應的加劇,我區冬春時節氣溫較往年偏高,冬季降水偏少,對菌源的越冬十分有利。到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我區降水充沛,對菌核病的侵染非常有利。油菜的盛花期一般出現在3月下旬,花期持續一個月左右。而我區3月份時往往多降水天氣,適宜的溫度和環境幫助了菌核病菌肆意滋生,且減弱了植物體的抗菌能力。還有一個條件就是近些年來,在原來少雨的三四月份,我區開始普降雨水,而且雨水連綿,據統計,去年我區三月降雨天數為9天,4月為13,長時間的降低,將空氣濕度進一步提升,油菜表面在高濕度的情況下容易出現造成影響吸收不足,難以產生足夠的抵抗力去面對滋生的油菜菌。油菜盛花期的高溫高濕的外部條件,給油菜菌核病的加重發生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這也是我市近年來油菜菌核病持續偏重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往我區的油菜菌核病傳染問題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是因為對于油菜菌核病而言,防治要求較高,對于病害原理的模糊和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都嚴重影響到了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工作,近些年來,我們吸取經驗教訓,多次組織集中培訓和知道,現在我區的農民已經可以自主油菜盛花初期就展開防治油茶菌核病的工作,往往是農民們先進行一次大規模的自主防治,區里再遣專門人員進行一次統一的防治準備,同時檢查并糾正農民在防治過程中遺留下的問題,及時修整。
3治理對策
3. 1選擇耐病的品種
在選擇新型油菜品種時,將耐病性同豐產性結合起來考慮;調整耕作模式,幫助農戶整合種植工具資源,推廣寬窄行種植。不但便于施藥,同時有助于大規模機械化農業形成,提高種植效率。
3. 2選擇合理藥劑
根據多年的種植經驗和防治經驗,我區目前推薦使用的防治藥劑是菌核凈、腐霉利與多菌靈復配劑、腐霉利等。
油菜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C,可食用,花期過后可加工籽粒生產為菜籽油,有著極高的經濟價值和營養價值,我國南方多數地區都有培育。但由于我國南方溫暖多雨,與油菜的花期正好重合,導致我國傳統種植方法培育的油菜產量總是有所影響,為了保證種植居民的經濟利益和種植積極性,各地區都有過針對影響油菜產量的因素防治的措施。我區種植油菜時間較長,有著豐富的種植經驗,針對影響油菜產量的諸多原因選擇了油菜菌核病作為待解決的問題。經過幾年的連續探索,終于在這方面取得了部分進展,目前我區已經積極將經驗方法宣傳培訓給區內種植農戶也廣泛傳播防治經驗,以期為我國的油菜種植產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作者單位:402195 重慶市永川區三教鎮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