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旗
我市麥播面積大,地域分布廣,生態、生產條件和管理水平差異較大,各地應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以培育壯苗、保苗安全越冬為目標,切實抓好冬前麥田管理。
小麥管理總的原則是,以肥水為中心,早管促早發,及早做好弱苗的轉化工作;控制旺苗,保持壯苗穩健生長,促使小麥長勢平衡。圍繞上述原則,應具體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因苗制宜,分類管理。抓緊澆水。對于口墑不足、出苗不好的麥田,要盡快澆水,尤其是對墑情差、出苗困難的晚播麥田,要抓緊澆好蒙頭水;對整地質量較差,土壤暄松的麥田,也要及時澆水。對秸稈還田、旋耕播種、土壤懸空不實、墑情不足的田塊必須進行冬灌,一般在日平均氣溫為3℃左右時進行,在大凍前完成,澆后及時劃鋤松土。弱苗的管理對因陰雨晚播、積溫不足形成的弱苗,冬前不宜追肥澆水,以免降低地溫,影響發苗。可淺鋤松土,增溫保墑,把肥水運用的重點放在翌年小麥起身拔節期。對整地質量差、地虛坷垃多形成的晚播弱苗,冬季和早春可進行鎮壓,壓后淺鋤,以提溫保墑。壯苗的管理由于播種基礎不同,壯苗也有多種情況,對肥力基礎差、底墑充足的麥田,可趁墑適量追施些速效肥料,以防麥苗脫肥變黃,促苗一壯到底;對肥力不足,只是因早播生長尚屬正常的麥田,要防止麥苗由壯變弱,及早追肥澆水,一般畝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
二、適時中耕。冬前要對麥田普遍進行中耕,尤其是在每次降雨或澆水后適時中耕保墑,破除板結,滅除雜草,促根蘗健壯發育。對群體過大過旺麥田,可采取深中耕或鎮壓的措施,控旺轉壯,保苗安全越冬。對底肥足、墑情好、適時播種的麥田,凡能達到壯苗標準的,一般冬前不追肥,但要中耕保墑。旺苗的管理對由于土壤肥力基礎高,底肥施用量大、墑情充足、播期偏早等形成的麥苗生長過旺、葉片肥大、分蘗滋生過快、群體密度過大的麥田,當冬前群體超過60萬時,每畝用20%壯豐安乳油25~30毫升加水50千克均勻噴灑,控制麥苗旺長,也可進行深中耕控制其生長。
冬季鎮壓保苗越冬。鎮壓要在最高氣溫超過3℃、中午前后、麥苗解凍變軟、地表坷垃解凍變酥后進行,以免造成麥苗折斷損傷。拖拉機行走速度以1檔中油門每小時6-8公里為宜,行走過快無法保證鎮壓質量;要防止漏壓;根據土壤情況,調整鎮壓器重量,如果麥田坷垃多,可通過添加配重塊的方法增加鎮壓器重量,確保壓麥質量;四是需要重復鎮壓的麥田,兩次壓麥行走方向要一致,否則會加重傷苗。冬初壓麥,破碎坷垃,彌縫保墑。冬初鎮壓應在小麥澆完凍水后,在12月上旬至中旬,當地表經過凍融變得干酥時進行鎮壓,坷垃多、裂縫多、表面秸稈多、土壤過暄和播種偏淺的麥田務必進行冬初壓麥,以壓碎坷垃,彌補裂縫,減少土壤水分蒸發,保苗安全越冬。冬末壓麥,提墑保墑,減少干土層。冬末(2月中下旬至3月初)壓麥,同樣可以起到破碎坷垃、彌合裂縫、壓實表層干土、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提墑保墑、抑制干土層加厚、防止麥苗出現萎蔫、保苗安全越冬的效果。除麥苗偏小且播種溝較深壓麥后會壅土埋苗的地塊,其余麥田都應進行鎮壓。
三、適時冬灌,春旱冬防,保苗越冬。 我市冬季一般干旱多風,澆好越冬水可以促進越冬期小麥根系發育,鞏固麥苗健壯分蘗,有利于幼穗分化,防止凍害死苗。同時起到冬水春用,防止春旱的作用。冬灌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進行,灌后要及時中耕,防止地面干裂,傷根死苗。??及早防治紋枯病。
小麥紋枯病在病菌剛開始侵染或未浸染時防治,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每畝用12.5%的禾果利15克或20%三唑酮75克加水30~40公斤。
四、及早化學除草。要抓住冬前化學除草有利時機,選準對路藥劑,進行科學防除。防除野燕麥、看麥娘等禾本科雜草,可在小麥出苗后至3葉期前,雜草2~3葉期,用綠麥隆、高滲異丙隆或6.9%噁唑禾草靈乳油莖葉噴霧;防除稻茬麥田硬草、堿茅等雜草,可用異丙隆防治;對以節節麥等禾本科雜草為主麥田,可用甲基二磺隆(3%世瑪乳油)莖葉噴霧;防除麥家公、薺菜、播娘蒿等雙子葉雜草,可選用苯磺隆、噻吩磺隆、二甲四氯鈉鹽、氟草煙(使它隆)等藥劑。? 冬前小麥苗小,草苗也小,此時進行化學除草,省工、省時、省藥,效果好。一般畝用75%巨星懸浮劑1克或75%麥草光10克加水40公斤,于12月上中旬晴朗無風天氣時進行噴施。適時足量澆好凍水。凍水應在日平均溫度3℃-5℃時(11月下旬)澆為好,當氣溫下降到0℃時應停止灌水。一般噴灌6-8小時,每畝灌水40-50方左右,可根據土壤墑情酌情處理。墑情適宜的地塊,凍水水量可以適當減少。底肥不足或播種晚、苗情差的地塊,可結合澆凍水畝施3公斤左右氮肥,以促進小麥根系下扎生長。
在返青期土壤表層化凍時機播旱追肥,畝追尿素10公斤,拔節前結合灌水畝追尿素7~9公斤;沒有進行機播旱追肥的,可與拔節前后結合灌水一次性畝追尿素17~19公斤。基種肥與追肥的氮肥比例控制在5:5~6:4之間。
灌水:4月上中旬及早灌頭水,適時管好抽穗水、麥黃水。
防治病蟲草害:在冬麥播種前應施用除草劑出去田塊周邊的雜草,破壞害蟲的生活壞境,減少傳播病害的機會。
(作者單位:475400河南省太康縣農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