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未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9-0048-01
識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各種識字機會,開創新的識字方法,運用多種途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努力提高識字效率。那么如何開展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多種形式,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對于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主動性,真正喜歡識字。
1.游戲中識字。
教育學家卡羅琳說:“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在游戲中培養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最愿意接受的”。因此教師要根據低年級學生好玩的心理特征,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開展各種活動和游戲,在游戲中滲透識字教學。例如“摘果子”游戲:在黑板上畫好一棵大樹,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果子,果子上寫生字,讓學生來讀。讀對了把果子獎勵給他,讓學生產生收獲的喜悅。若讀錯誤,則把卡片還給老師。這樣就把一節枯燥乏味的識字課上成了一節輕松愉快的游戲課,真正讓學生體驗到了玩中學,學中玩。再例如“開火車”游戲:一人當火車頭,其余學生學火車開動的聲音,老師出示生字,讓學生依次按順序讀字音組詞,并分析字形。誰說錯了,火車立即停,讓后面的學生當修理員修理(重讀字音組詞,分析字形),修好后繼續開著火車走,直到學生開完火車到站為止。一趟火車開下來,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就把所學的生字輕而易舉的記住了,而且心里充滿了勝利的喜悅。
除此之外還有“找朋友”“轉風車”“郵遞員送信”等游戲,不僅有趣,還具有激勵性和啟發性。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玩中思考,玩中創新,感受到游戲樂趣的同時,對識字也是興趣盎然。
2.制作生字卡片。
在識字中,還可以鼓勵和發動學生自己動手做生字卡片,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識字的興趣也被很好地調動起來。識字前,我讓學生提前做生字卡片,正面寫生字,背面寫拼音。第二天上課時先學生字,然后讓同桌兩人利用字卡互相幫助識字;有時讓學生做“擺長龍”游戲,復習鞏固生字。課后,我要求學生收好字卡,制作“識字袋”。每周將字卡拿出來,認認上面的字。日子一長,“識字袋”漸漸重了,孩子們的識字量也逐漸增多了,知識更加豐富了。
3.活用現代信息技術。
傳統的識字教學多是通過師生反復鞏固來完成識字任務,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的情緒。現代信息技術將文字、音樂、圖畫、視頻結合起來,可以有效化解學生的負面情緒,對學生形成有效刺激,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春筍》一課的詞語時,先通過多媒體展示一節節的竹子,每節竹子上都寫有詞語,學生讀對了,竹節就會升高一節,讀錯了,其他學生就補充糾正。竹節一節一節又一節,學生的識字量也向上向上再向上。生動有趣的多媒體互動,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識字效率大大提高。
二、教與方法,自主識字。
“教是為了不教”。識字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自己學會識字,所以教師要“授之以漁”,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識字,提高識字教學質量。
1.“加一加”的方法
就是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學習生字。例如學習“海”就是三點水+“每”;“伙”是單人旁+“火”;“法”是三點水+“去”。上課的時候還可以利用游戲的方法來加深印象。我讓一組同學扮演偏旁,另一組同學扮演另一半字,其他的同學都拍手大唱“找朋友,找朋友,我要找個好朋友”,然后組合在一起指名學生認字,形象生動,印象深刻。
2.“減一減”的方法
就是把以前學過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變成新的生字。例如學習了“百”去掉一橫就是“白”;“多”去掉了一半就成了“夕”。學習過程也可以變成一個游戲過程,讓學生來扮演不同的生字,讓他們說去掉哪一個部分就可以變成新的生字了。這樣課堂上的氣氛也活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記住的生字就多了。
3.“猜字謎”的方法
就是把字變成字謎讓學生來猜。例如:“一點一橫,兩眼一瞪(六)”;“一口咬掉牛尾巴(告)”;“遠看峨眉山不在(我)”;“西下美女誰不愛(要)”;“口中有口難開口(回)”。又如在學習“明天”的“明”字時,可以出一道謎語“一邊陰一邊陽,一邊熱一邊涼”讓生猜;學習“活”字時出謎語“舌頭舔水”;教“生”字出字謎“牛過獨木橋”;學習“足”字時出謎語“只走一半”。通過這樣的猜字謎游戲,增強了識字的趣味性,學生情緒高漲,思維活躍,識字的效果大大提高。
4.“字配畫”的方法
低年級學生對圖畫的興趣濃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學中,不失時機地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給一個個單調的生字配上圖畫,讓字形在學生的腦海里生動形象的展現出來,可以大大提高識字效率!如學了“日”“月”“草”等字,就讓他們在紙上畫畫太陽、月亮、小草,并給畫“題字”,幫助他們把抽象的文字符號具體形象化,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幫助他們牢記字形、字義。
三、聯系生活,引導識字。
識字僅僅靠幾冊課本是遠遠不夠的,課本包含的東西實在太有限了。但是生活是很好的識字課本,社會也是很好的識字課堂。識字教學就是要充分地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將識字與生活接洽起來,拓展學生的識字空間,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體會識字的樂趣。
校園里,校名、校訓、校紀、文化墻、名人名言、宣傳標語以及各種文字標識都是識字資源。教室里,黑板報、課程表、值日表、“學習園地”、“班級公約”等也是識字教材。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校園文化資源引導學生識字,多與學生溝通交流,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識字能力。
走出校園,街頭的各種標語、路牌、廣告、店名,到處都是識字教材;超市里,琳瑯滿目的商品包裝、說明等也是很好的識字資源,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種資源,學生的識字效率才會大大提高。
家庭里能識字的機會就更多了。各種電器、家具、報刊、雜志、電視上的廣告、字幕等都可以成為識字的內容,家長要做引導孩子識字的有心人,在快樂的家庭生活中潛移默化地讓孩子識字。
漢字就在生活中,它無處不在,鼓勵學生多問問、讀讀、認認、記記,在生活中多渠道識字,不斷擴大識字量。
四、識讀結合,鞏固識字。
識字教學必須與閱讀同步,讓識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加深和鞏固。教學中,為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每一周我都會利用課前幾分鐘舉行一次講故事比賽,每一小組推薦一人講故事,講完后進行評比,選出“故事大王”。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被大大調動起來,為了贏得“故事大王”的稱號,學生在課后會廣泛閱讀,認真準備。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不但鞏固了所學的生字,又學到了新字,提高了識字和閱讀的能力。
小小漢字,奧妙無窮,識字教學不能千課一面、千篇一律,讓學生覺得是一種負擔,而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中,在體驗成功與樂趣中,讓一個個方塊漢字,化為一個個有個性、有生命、充滿智慧的“精靈”,進入孩子的世界,走進孩子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