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龍
從種類上來看,大豆屬于豆科、蝶形花亞科、大豆屬。大豆是一種短日照、喜溫植物,需要較多的水源,但是對土壤適應能力較強的作物。和其他農作物的種植技術相比,我國在種植大豆這方面發(fā)展較為緩慢,但實際上我們對大豆的需求量是很高的,例如大豆中的異黃酮和卵磷脂都是對人體非常重要的營養(yǎng)成分,其加工出的食用油和醬油都是非常重要的調味品。
一、關于大豆的栽培技術
提高大豆的產(chǎn)量就離不開優(yōu)化大豆的培植技術,在理論的指導下,在時間中不斷對大豆的培植技術進行改良,這樣就能夠不斷提高農作物的產(chǎn)量。
(一)輪作換茬
在具體的栽種中,應該避免在同一片土地栽種相同的作物,這樣一方面會降低土壤中的養(yǎng)分含量,也是病蟲害出現(xiàn)的主要誘因。很多害蟲會在土壤中寄生,第二年如果繼續(xù)栽種同種作物,就會直接造成感染,直接導致減產(chǎn)現(xiàn)象。所以在栽種活動中應該注意輪作,以降低病蟲害的影響。
(二)病殘體的清除
在收割了大豆之后,應該及時清理病殘株,并且及時耕翻種植用地,把病殘體埋藏在較深的位置,可以避免病原體殘留的現(xiàn)象。如果該地區(qū)出現(xiàn)蟲害,可以把土壤耕翻。采用壓地、日曬、雨淋和風吹和天敵的進食,可以有效降低蟲卵和病菌的存活率,讓次年的病蟲害的危害得到緩解。
(三)品種的選擇
為了達到大豆增產(chǎn)的效果,可以選用抗病蟲的大豆瓶中來進行種植,在當前我國,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方式。這些抗病蟲的大豆品種并不是一種天然形成的作物品種,而是經(jīng)過不同地域的幾道培育而成的這種累,并且根據(jù)培育地點的不同,其大豆的種類也會存在一些差異,總體上來說,這是一種很好的增產(chǎn)方式。
(四)種子處理
(1)種子精選
種子的質量決定著最后的收成,所以在進行播種之前,我們要對種子進行進行的篩選。將顆粒不飽滿以及發(fā)育有缺陷或是病蟲害入侵的種子挑出,這樣剩下的顆粒飽滿的種子未來的產(chǎn)量就會有一定的保障。
(2)微肥拌種
①鉬酸銨拌種每千克豆種用1.5克鉬酸銨,溶于水中,用液量為種子量的1%(注意:水多易造成豆種脫皮),均勻灑在豆種上,混拌。
②硫酸鋅拌種每千克豆種用4-6克硫酸鋅,溶于水中,用液量為種子量的1%,均勻灑在豆種上,混拌。以上2種微肥切不可過量,可以同時使用。
(五)播種方式
(1)等距穴播法
這種播種方式采用機械播種,并且可以把播種距離有效固定,這樣就能讓播種的效率和質量得到有效提高,發(fā)芽之后其形成的間距恰好合適,這種播種方式非常符合大豆的生長需要,對增產(chǎn)有很大幫助。
(2)窄行密植
縮短壟間的差距,增加種植的行數(shù),進行密植,這是一種在國內和國外都積極采用的栽種方式,如果把行距從60厘米縮短為40厘米,可以增產(chǎn)10%以上。
(3)原壟播種
這是為了防止土壤出現(xiàn)跑墑而開發(fā)的一種種植方式,直接在原壟茬上進行播種,這是一種適用于干旱或者水分不足的情況所適用的播種方式,其有明顯的抗旱效果,對豆苗也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4)精量點播
在秋翻的時候,把茬子刨凈,原壟上運用精量點播機。這種栽種方式有下籽均勻的效果,并且播種的深度適中,對豆苗有很好的保護作用,也可以進行集中施肥,縮小工作量。
(5)雙條播種法
這種播種方式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保證播種深度一致,種子出苗之后也能確保其平整均勻,打理方便,消除雜草工作量小。
(六)密植法
在進行大豆播種的時候尤其應該注意播種是否達到一個合理的密度,大豆桿徑上存在區(qū)別的話,就應該改變其種植密度,適當加大種植密度可以加強大豆的長勢,在其成長的時候也不會因為養(yǎng)分和水源以及陽光的缺乏而導致減產(chǎn)的情況。
(七)配比和施肥
肥料是促進作物成長的關鍵因素,在這個過程里,我們應該注意肥料的配比情況,每個地區(qū)土壤狀況不同,所以要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肥料的拌制。
(八)除草工作
雜草的生長經(jīng)常帶走大量的養(yǎng)分和水分,并且生命里十分頑強,在生長過程中,和大豆需要的資源具有很高的相似度,為了讓豆苗可以獲得更多的養(yǎng)分,確保其生長,就應該重點清楚豆苗周圍的雜草。
二、關于防治病蟲害
(一)苗期病蟲害的防治
在預防根腐病方面,可以采用50%多菌靈粉劑混合50%的福美雙粉劑,二者比例為3:2,用藥量應該以種子重量的5‰作為參考。在應對大豆根潛蠅方面,可以采用45%的樂果或者氧化樂果如有,在播種前以種子總重量5%進行攪拌之后放置3-6天后種植。在應對大豆胞囊線蟲病上,可以采用3%的呋喃丹顆粒,用量可以參考每畝1.5-2公斤,也可以采用5%甲拌磷顆粒劑進行播撒,每畝2-3公斤。在應對二葉甲方面可以采用40%的樂果乳油,按照種子重量的5%進行攪拌,放置3-5天內播種。
(二)關于大豆生長中期的病蟲害防治
這一時期主要應該防治蚜蟲、薊馬和紅蜘蛛等害蟲;草地螟等毒蛾類幼蟲和菟絲子。在預防害蟲的工作中可以選用10%的吡蟲啉,每公頃兌水播撒200毫升左右,防治毒蛾類幼蟲可以采用90%敵百蟲溶液,每公頃兌水播撒1000毫升左右。如果發(fā)現(xiàn)菟絲子,可以采用48%的地樂胺乳油進行噴霧,并且將其清除。
(三)關于大豆生長后期的病蟲害防治
這個階段主要防治對象有大豆食心蟲、褐紋病和灰斑病。在進行灰斑病和褐紋病的防治上,可以每公頃播撒1500克40%的滅病威膠懸粒,也可以每公頃播撒1800克50%多菌靈粉劑,或者每公頃1800克的50%甲基托布津粉劑。大豆食心蟲一般在成蟲發(fā)生期進行給藥,或者在幼蟲孵化之前給藥,選用可選用5%銳勁特1000倍液或20%綠得福1500倍液或0.36%苦參堿1000倍液或2.5%菜喜1000倍液或48%樂斯本1500倍液,不同農藥要交替輪換使用。噴藥時一定要均勻噴到植株的花蕾、花莢,葉背、葉面和莖稈上,噴藥量以濕有滴液為度。
(作者單位:157499 黑龍江省寧安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