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小娟
【摘要】布置什么樣的作業才是可行的,才是確實有效的呢?其實,課標已經給我們提出了要求,名師們也給我們做出了示范。除了課內基本的讀書寫字之外,另外應該布置的作業還是讀和寫。多背誦一些國學經典,諸如《三字經》、唐詩宋詞、簡單的《論語》等;多看一些課外書,當然這要廣涉種類,文史類的、科普類的等。語文重在積累,重在這種心領神會。另外,就是練筆的作業切不可少。這樣的讀和寫的作業結合起來,才會有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作業 有效 適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9-0055-01
2012年10月12日,我去牛頭山中心小學聽了錢曉麗老師執教的《蒲公英》一課,錢老師在這節課的最后點出了這篇課文所闡述的道理: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教研室的曹主任在最后評課時提到了,老師不要把這種道理強加給學生,作為一個三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只要記住了這個故事就可以了,至于道理,他們會慢慢在生活中體會。
曹主任說的雖然在理,可我們老師遇到的問題是,練習上有這樣的作業。我們不僅要告訴他們,甚至還要寫在黑板上,讓他們抄下來,以備完成好練習。所以,有些時候是作業、是考試在左右著我們的教學。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有些時候就是根據課后的作業來決定這節課怎么上,好上完了后,學生能順利完成作業,不要再花精力去講作業了。
現在我們語文老師手頭上的作業要么是《基礎訓練》,要么是《練習與測試》??刹徽撌且郧暗摹痘A訓練》,還是現在的《練習與測試》,題目都有一定的難度。有老師開玩笑說這練習冊上的作業他不會做;也有老師說,這個閱讀題的作業答案他是百度的。確實是這樣的,有些作業我們同年級組的老師也會有不同的意見,即使會診之后,也還有老師堅持己見的。特別是一些主觀題,學生做出的答案五花八門,有獨到見解的,有亂說一氣的,為了方便自己,減少自己的工作量(班額太大,一個班有七十多人),老師們不得不在班上統一訂正,報出了所謂的標準答案。這樣,批改起來才會省時省力。久而久之,學生們養成了依賴的習慣,稍微有點難度的,就棄之不做,等著老師統一訂正。即使是簡單的作業,也是粗枝大葉的,反正老師要訂正,到時候再改也不遲。這樣的訓練,訓練得他們已經不會思考了,更不要說創意了。這完全是老師布置作業做出來的結果。抹殺了學生的靈性,把學生培養成了只能被動接受的機器。一套作業把老師弄得很累,學生也不輕松,關鍵是造成了許多不利的后果。
還有就是抄寫生字和詞語的作業,這樣簡單的作業也常常是錯誤百出。說明什么呢?說明學生在寫作業時根本沒有用心。有些老師則是學生錯了就罰抄,十遍,二十遍…… 學生也是苦不堪言。即使這樣,到了考試的時候,學生可能仍然還是錯。但如果老師把這樣的錯字故意寫在黑板上,還沒等你幫他分析,學生們會立馬叫起來,“錯了錯了,老師,您寫錯了?!卑?,真是讓你哭笑不得。如何讓這樣的作業靈動起來,輕松而高效?這也是我們在實踐中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
老師們每天只有兩三節課,可剩下的時間光完成批改作業還不夠,作文和試卷有時還要帶回家批改。完了以后再在課堂上訂正講解,在課堂上,除了上課,處理作業也花了我們不少的時間。每天認認真真埋著頭在苦干,可又有多少成績呢?我不敢說。 布置什么樣的作業才是可行的,才是確實有效的呢?其實,課標已經給我們提出了要求,名師們也給我們做出了示范。除了課內基本的讀書寫字之外,另外應該布置的作業還是讀和寫。多背誦一些國學經典,諸如《三字經》、唐詩宋詞、簡單的《論語》等;多看一些課外書,當然這要廣涉種類,文史類的、科普類的等。語文重在積累,重在這種心領神會。不是說“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嗎?僅靠那些題海戰術可能很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另外,就是練筆的作業切不可少。這樣的讀和寫的作業結合起來,才會有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
可這些作業我們又如何去落實呢?僅完成那些需要檢查的作業,我們已感到身心疲憊。大家都覺得應該去做這樣一件事,可我們沒有分身術,怎樣才能從那些繁重瑣碎的工作中抽身,把孩子們讀書和寫作的事落到實處?我想,這就要求老師們首先在思想上認識到這一點,大家達成一定的共識,然后,老師們才會努力在班上營造氛圍、正確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班級小助手的作用,真正把這些作業做到實處。至于做題的作業,只能適時、適量,切不可泛濫。
參考文獻:
[1]《教案與作業設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語文課程新探》——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