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成榮
近年來,隨著養殖密度及商品飼料投喂量的加大,水體環境的受污染,在水產養殖中,引來了一個頭號敵人,那就是水產養殖病害。病害一旦加重,則會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很多養殖戶為解決這個問題,確實是煞費苦心,但是往往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針對這種狀況,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了解當前的水產養殖病害的發生種類、原因,并且提出及時有效的防治措施,在病害發生之前有所防備,在病害發生之后有所補救。
1、水產養殖病害流行趨勢
目前水產養殖病害的流行趨勢主要有如下情況,首先是病害種類較多,而且新的病害在不斷出現。有些病害因為是第一次發生,很難提前發現,再加上有些養殖戶對病害的防治意識還不夠強,使得新的病害會持續一段時間。其次,病害流行范圍廣,病害發生頻率很高。現在水產養殖的區域越來越多,也自然造成水產養殖病害的范圍變廣,造成的危害也就更大。最后,目前的水產養殖病害在防治時會采用大量藥物方法,這使得很多病菌有了一定的抗藥性,耐藥病害嚴重,防治難度也隨之而增加。
2、水產養殖病害發生原因
水產養殖病害在漁業生產中時有發生,而且總是造成一定的損失,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因此想要進行病害防治,了解病害產生原因是必須的:
2.1水質得不到保證
在很多水產養殖中,養殖戶對魚種的選擇和飼料的選擇都比較重視,大都十分注意質量,但是卻忽視了最根源的東西,那就是魚類賴以生存的水,有些養殖戶對于水質環境質量的認識不夠,認為魚的質量比水的質量更為重要,只關注魚,不關注水,培育不好一池水,不定期清理和更換池水,使得養殖池內的水質環境非常差。
2.2預防措施不夠
還有很多養殖戶的病害預防意識淡薄,不注重檢疫,在日常工作中也不注重消毒工作的開展。對魚池的清理越來越少,甚至就是不清理,造成病害不斷發生,且異常嚴重。而在發現病害的時候,心急如焚,病急亂投醫,往魚池內亂施各種藥物,使得魚池內的生態系統變得混亂不堪。這樣一來,病害非但沒有減輕,反而會加重,更為重要的是,使得病害耐藥性增加,還給養殖的水產品帶來損害,形成新的病害。
3、水產養殖病害防治措施
病害年年都有,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防治措施的開展是必不可少的,養殖戶一定要重視病害防治:
3.1細菌性病害防治
在我區發生的細菌病主要有: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細菌性腸炎病等,細菌性病害的防治主要是需要進行徹底的消毒工作,需要進行消毒的包括魚池、苗種,兩者皆不可少。魚池消毒要在秋冬季產量收獲后,曝曬魚池,放置約一個半月的時間,然后用高效消毒劑進行消毒。消毒用藥主要有生石灰、漂白粉兩種。其中生石灰清塘消毒效果最好,不僅能增加池塘中鈣質,且有直接施肥的作用,生石灰還能清除敵害生物及預防部分細菌性魚病。
3.2真菌性病害防治
本地區常見主要真菌性病有水霉病、鰓霉病等,用藥主要用溴氯海因、強氯精兩種。溴氯海因的使用方法:使用時用1000倍以上水稀釋后全池均勻潑灑。治療:一次用量為每1立方水體0.03~0.04g(以溴氯海因計),每天1次,病情嚴重時連用2天。預防:一次用量為每1立方水體0.03~0.04g(以溴氯海因計),每15天1次。注意事項:1、勿用金屬容器盛裝;2、缺氧水體禁用;3、水質較清,透明度高于30cm時,劑量酌減;4、苗種劑量減半。強氯精的施用方法:使用時用水稀釋1000~3000倍后全池均勻潑灑。治療:每1立方水體0.090~0.135g(以有效氯計)每日1次。連用1~2次。
3.3病毒病防治
繼發感染細菌性疾病是養殖水產感染病毒病后死亡的主要原因。這類水產病主要有病毒性敗血癥等。在進行防治的時候,要做好相應的病毒病預防措施。首先清潔魚池,并用精碘進行消毒。然后,在發病季節之前,進行精碘二次消毒。最后在已發病池塘內投入內服藥物進行防治。
3.4寄生蟲病防治
首先也是清理魚池,注意消毒和殺菌處理。其次就是苗種消毒。然后在發病期使用消毒劑進行消毒,并且用內服藥喂食水產品。最后就是發病時進行殺菌處理。
雖然水產養殖病害對于漁業來說是大患,而且防治過程也比較艱辛,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水產養殖病害防治是不可能的,實際上,只要掌握好防治手段,從正確的方向進行防治,病害防治的效果是很明顯的。文中介紹了目前水產養殖病害的流行趨勢和原因,在這些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防治措施,希望這些措施能夠真正幫助到水產養殖戶實現病害防治,提高水產品存活率,并確保水產品質量,實現較大的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677000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水產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