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國清
林業資源是人類生存、發展重要物質保障的環境資源,對維持生態平衡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在過去相當一段時間內,由于人類過渡砍伐,導致森林面積減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現象,嚴重威脅到人類生存和發展。因此,在提高林業經營水平的同時,還要加強對林業資源的保護,促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發展對實現我國現代化林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現代林業生產與林業保護的關系
1.1林業生產是林業保護的基礎
中共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列入政治文明、經濟文明、文化文明、社會文明同等重要的位置,林業具有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作用,因此林業是實現生態文明的主要承擔者。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林業在維持生態安全、建設森林生態系統、保護濕地生態系統、改善大氣環境等方面發揮中重要作用。尤其在當下自然環境惡化,森林面積減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氣候變暖等生態環境惡化的情況下。林業不僅承擔著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任,而且還要做生態文化的先鋒,為生態文明創造更多的物質成果,從而推動我國生態文明的建設。從2017年3月,國家林業局發布信息全國基本已經實現天然林商業性砍伐。
1.2林業保護在林業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
林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對推動我國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在建設生態文明過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第一,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從而全面提高國民生態文化素質。第二,國家大力發展林業生態工程,積極治理和保護生態工程,實現天然林區保護、退耕還林、防風治沙等生態工程建設。第三,積極發展林業生態產業,轉變林業發展模式,由單一的林業發展模式向多種所有制林業發展模式,提高林業經營水平。第四,大力推進我國林業法制建設。針對當前農村地區過渡砍伐等現象,政府應該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對林業資源的保護,并對破壞林業資源的人給予以一定的處罰。
2林業生產過程中林業保護的策略
2.1加強林業保護法的宣傳力度
林業部門應該進一步加強對林業資源保護的宣傳力度,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宣傳林業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從而提高人們的林業法律意識。對生產經營林業過程中,存在非法占地、破壞林地等行為進行曝光和處罰,從而讓更多的人意識到林業資源保護的重要性。當前,我國的林業法律法規并不完善,對林業保護水平力度不夠,所需要承擔的義務和責任等沒有進行詳細的說明,所以很容易造成無法可依的局面。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必須進一步完善我國林業法律法規,明確林業生產和林業保護兩者之間的關系,使林業生產實現可持續發展。
2.2發展現代林業
各級政府一定要重視林業資源保護的工作,維護林業資源的多樣性。在保護林業資源的同時,還要加強林業經營的效益。比如,發展混合林業,根據林間地勢情況,栽種相應的林農作物,以耕代撫。不僅增加當地農民的收入,擴大林業的產業鏈,實現林業近期、遠期等發展目標,將本地的優勢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而且,混合林業能夠保護土壤的肥力,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同時,林業發展過程中,還要加強對林業害蟲的防治,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提高林業預防和消滅有害生物的能力,并建立林業有害生物監測系統、檢疫系統、應急系統,從而實現我國林業現代化發展目標。
2.3將科學技術應用在林業生產過程中,提高林業經濟效益
科學技術的進步極大地促進社會的發展,林業發展過程中,也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科學設備。林業生產過程中,加大科技投入,從而提高林業發展的科技性和可持續性。同時,林業部門要定期組織林業專家對林業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林業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從而培育出更多經濟價值高的林業科技產品,從而實現我國現代林業的快速發展。
現代林業生產和林業保護相互促進、相互影響,林業生產以林業保護為前提,林業保護是林業生產的目的。因此,要正確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在保護林業資源的時候,要樹立正確的林業發展觀,并從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角度,分析林業生產和林業保護的關系,促進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152400 黑龍江省慶安國有林場管理局東風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