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凱
在林業工程中造林工作主要是為了改善生態環境,提高林業經濟效益,因此在實際中保證造林工作的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一些干旱地區,為了改善自然環境進行造林工作就是一項有效措施。由于干旱地區地質條件及氣候條件較為特殊,因此在實際中必須要針對干旱地區的特點進行造林工作,采用適當的技術措施進行造林施工,本文對此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一、林業工程中抗旱造林技術所需要面對的問題
我國地質災害中存在的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就是水土流失,而防止水土流失,避免土地沙漠化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植樹造林。但在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進行植樹造林活動是非常困難的,需要有技術上的支持,因此,做好林業工程中抗旱造林技術問題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地區環境為抗旱造林技術帶來的問題
在干旱地區因長期干旱少雨造成土壤貧瘠,土地養分及水分等條件都較差,植被在此區域成活較為困難,因此不具備抗旱性的林木在干旱地區無法長時間的存活,再加上干旱地區土地水分不足,地區植被生長情況較差,周邊生態環境結構無法滿足林木生長需求,這些情況直接影響了林木的成活率。為此在進行造林工作之前必須要對土地、水源等問題進行解決及處理,保證地區環境可以滿足林木的基本生存條件。
2、抗旱造林技術中樹種選擇的問題
樹種作為影響造林施工的最主要因素,對其選擇的適當性可以說直接影響了造林工程的質量及成效。而抗旱造林中對樹種的選擇存在著只選擇優質的樹種而未考慮地區氣候環境特點等問題,造成樹種因對地區環境氣候不適應而出現長勢較差的情況,并且適地性較差的樹種還可能影響當地的林業生態結構,不利于造林工作的開展及進行。
3、抗旱造林施工流程操作的問題
在林業工程中造林屬于系統性的復雜工程,因此在實際的造林施工中必須要根據造林規劃及設計按照流程來進行施工及操作,以此來保證在施工過程中不會因流程錯誤而影響造林成果。由于干旱地區的環境較為特殊,工作人員必須要嚴格遵循相關的標準來執行操作步驟,若是操作工序出現問題將會造成工程整體受到影響,延長造林施工工期,再加上干旱地區林木成活較為困難等問題,一旦發生流程操作問題將會致使抗旱造林技術使用效果降低,進而影響林木的成活率。
二、不同造林樹種抗旱能力分析
1、闊葉類樹種
這類樹種抗旱能力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抗旱能力強,有的抗旱能力弱,抗旱能力較強的有:臭椿、花椒、棗樹、刺槐、白榆、國槐、沙棗、火炬樹、旱柳。在選擇造林樹種時可以考慮從中選擇適合的品種,而對于具有一般抗旱能力的樹種則應謹慎選擇。
2、針葉類樹種
針葉類樹種應該說整體耐旱能力都很強,比較適合干旱地區環境的樹種有:沙地柏、杜松、側柏、圓柏、白皮松、樟子松、油松等品種。
3、灌木樹種類
對于干旱地區的地理環境和地質條件,種植一些抗旱能力強的灌木樹種,也不失為一種上乘的選擇。比如可以選擇狼牙刺、檸條、酸棗、黃刺梅、荊條、杠柳、山皂角、山桃、山杏、連翹、檉柳等灌木品種,作為造林品種。
三、造林技術
1、造林地塊的提前整地
植物的生長離不開土地,同樣在造林前,也要預先整理土地,改善幼林生長環境,使造林條件更佳,提高造林成活率,所以整地是造林工作的重要條件。經過多年實踐證明,對造林地塊進行提前整地,優點很多。比如可以達到積蓄水分,保持墑情,提高土壤的含水量的目的。通過進行整地可以使土壤熟化,提高土地質量,增加土壤肥力。同時在進行整地的過程中,通過光照能夠使土壤中的病蟲害得到消滅。通常造林的整地應該提前半年時間,或者也可以在前一季或前一年的雨季進行。干旱地區的地質條件和氣候特點,使整地過程中,應以蓄水保土、最少破壞植被為整地原則,樹坑可以采取中魚鱗坑,樹坑的規格一般是60cm×40cm×40cm為宜,這種規格可以更好地保持墑情,蓄積水分。
2、采用容器苗造林
容器苗是一種造林技術,特別是在干旱瘠薄的淺山區,非常實用。淺山區的地形一般是受侵蝕的溝坡、梁峁等,土壤貧瘠,土質條件差,常規樹種難以成活,給種植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干旱地區可以采用油松、樟子松、側柏容器苗技術進行抗旱造林,這是造林活動中一項重大的技術改革。栽植樹苗時撕破或去掉容器底,其它部位不動,容器中的土坨不被破壞,根系也保持完好,成活率會更高。種植時樹苗的入穴深度以超過容器袋口1~2cm為宜,然后在用土壓實保持墑情,同時在坑口上覆蓋1層細土。采用容器苗種植比一般常規的裸根苗種植苗木的成活率要高出許多,經過實踐證明,側柏可以高出44%,油松可以高出22%。這主要是因為容器苗自身的根系完好,種植時不需要緩苗,苗木可直接進入生長狀態,成活保存率高。
3、采用覆膜造林技術
在農作物的種植過程中,較為普遍的采用覆膜技術,抗旱造林技術也可以采用覆膜的方式,大大地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覆膜后的土地,土壤中的相對濕度要高,減少水分的蒸發,同時對于溫度的提高也是有極大幫助的。通過覆膜后,在苗木種植區域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高溫、高濕的小氣候環境。這也是目前較為普遍采用的高成活率的種植方式。采用覆膜種植法的具體措施是先把膜有外向內剪一道縫,在事先處理好的淺鍋底型樹坑內植上樹苗,并且要保持穴邊緣略低于地面。苗木根莖與地膜之間覆土約6cm,保證無透氣和空隙產生。栽植后澆1次水,成活率一般可達到100%。
在造林活動中,干旱可以說是的對其影響極大的一項問題,為此在干旱地區的造林工作中就需要采用有效的技術措施進行造林工作。上文中根據林業工程中抗旱造林技術存在的問題剖析了林木在干旱地區需要面對的生長條件,并根據這些問題內容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通過抗旱造林技術的應用來解決林木在干旱地區存在的生長問題,進而提高林業工程中造林的水平。
(作者單位:165000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行署森林資源林政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