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軍
從當前形勢來看,我國雖然將生態環境建設及保護納入到了重點范疇中,但是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楊樹爛皮病等樹木干部病害的發生頻率仍舊居高不下,一旦不能在保證時效性的基礎上對病害進行精準控制,樹木就會大量死亡。楊樹爛皮病的本質入手進行研究不難發現,病害在發生后會呈現出一定的特點,如果不能對其進行強化控制,病害就會迅速擴散并大范圍蔓延,營林綠化工作的開展也將失去積極有效的助推力,綠化效果必然受其影響嚴重下降。因此,針對楊樹爛皮病發生及防治項目進行細化研究刻不容緩。
一、楊樹爛皮病的癥狀特點
1.干腐型發生在主干、大枝及樹干分叉處
在楊樹爛皮病發生的早期階段,楊樹皮的生長狀態會發生較大改變,并逐漸產生暗褐色的病斑,其緊致狀態也會發生改變,并出現腫脹現象,相對的皮層組織也會受其影響出現腐爛問題,而皮質本身硬度也會隨之下降,當腐爛程度逐漸加深時,皮層就會被壓迫,當達到一定極限時,皮層中存在的液體就會流到皮層外,其顏色也為褐色,并以液體形式存在,揮發氣味與酒糟味相似。在后期階段,腫脹病斑由于受到缺水影響會呈現下陷趨勢,尤其是在邊緣位置,其下陷問題更加明顯,顏色也會逐漸加深,當缺水程度達到相應節點時,就會出現裂縫。
尤其是病害發展到最后階段時,病斑上就會出現較多黑色針頭狀突起,出現這種表象的直接原因就是病原菌分生出孢子座,因此也可以說,出現這種現象就說明病害進入到了后期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如果病害受到降水影響或者是空氣濕度較大,黑色頂端就會逐漸排擠出橘黃色物體,在這一過程中其形態也隨之發生改變,卷須狀分生孢子角,這時的分生孢子座在某一節點上會以同心狀為基準進行排列,在環境溫度適宜的情況下,病害會迅速擴散,病斑也會呈擴大趨勢發展,當病斑能夠圍繞樹干達成周體狀態時,上部枝干就會干枯死亡,皮層也會被腐爛,纖維狀態也會出現混亂問題,剝離問題也會相對發生。
根據爛皮病發病部位不同,可將其分為干腐型爛皮病及枯梢型爛皮病。通常前者多發生于成年樹,發病部位多于主干、大枝,樹皮表面形成潰瘍,皮層腐爛下陷,或出現龜裂現象,當病部繞樹干一周時會導致病部以上樹干枯死。枯梢型主要發生在幼樹的主干、側枝上初期病部呈暗灰色,無明顯病斑,發病枝條失水枯死。后期在枯死的枝條上形成許多散生的小黑點,即分生孢子和子囊座,在子囊座上散生密集的小黑點,即子囊殼。
2.發病規律
楊樹爛皮病在1年中有2次發病高峰,一次在春季,另一次是在秋季,但秋季病害的發生通常沒有春季重。3月病皮沒越冬的菌絲開始活動,病菌借風蟲等傳播多由傷口侵入,4~5月為發病高峰期,病斑擴展最快,癥狀出現,7~8月隨氣溫升高發病緩慢或不發展,9月以后還有一個侵染發病高峰,10月以后停止。當樹木衰老或新栽苗木和栽植質量差、澆水跟不上時,侵染和病害發展很快,病斑多發生在植株的皮孔、修剪傷、機械傷、凍傷等處。
二、楊樹爛皮病的防治措施
1.科學的營林管理
科學的營林管理是預防楊樹爛皮病的主要途徑,也是降低楊樹爛皮病防治成本的關鍵措施。加強楊樹的栽培管理,提高樹勢,增強樹體的抵抗力,減少爛皮病的發生機率。造林時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選擇土壤條件適合楊樹生長的地塊,幼林郁閉前加強松土管理,遇干旱季節則要及時灌溉補水,注意低洼鹽堿地要做好排水排堿措施。合理修枝,將病枝及時清除,修枝要遵循“勤修、少修、弱修”的原則,修剪時傷口要保持平滑,及時涂抹防腐劑進行保護;修枝應選擇在冬季進行,盡量避免雨季修枝,維護傷口。
新植林和二年生以內幼樹如發生楊樹爛皮病時,建議采取平茬措施,將病株貼地面割斷,使其重新發芽后再實施防治。加強撫育管理,林間雜草、感染病害的枯枝、病枝要及時清除,嚴禁幼林放牧;成林后要及時改善林分衛生狀況,秋冬季節統一清理病樹,消除菌源;春夏季節則隨時檢查,做好樹干涂白,可有效預防烈日灼傷,促進楊樹健康生長。
2.物理防治措施
對林帶結構進行優化。如應用楊樹營造防護林則要注意不同樹種的合理配置或混交,以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防治爛皮病的發生與發展。比如在平坦或漫崗地帶,可營造以楊樹為主的針闊混交林,混交榆樹、松樹等;如在低洼地、河川等地區,其易受澇害影響則可以楊樹為主混交水曲柳、花曲柳等。防治機械損傷。綠化楊樹受人畜活動的影響比較嚴重,各種機械損傷、土地板結、土壤透水不良、移植修剪導致的傷根、截干等均會對楊樹的生長產生直接影響,使得楊樹在生產發育中存在水分不足、養分失調、樹勢衰弱等現象,增加各類病蟲害的發生機率。
因此要加強機械損傷的防治,嚴格掌握修枝整形的強度,應用波爾多漿、銅油、臭油等防腐劑涂抹修枝口,經常對綠化楊樹松土、施肥,適當灌水,以增強楊樹長勢。敷泥法。所謂敷泥法即用深層土和泥涂于病斑。應用過程中先查看病斑大小、數量,除去影響包扎病斑的枝條,用深層土和泥垢在病斑上涂一層泥漿,泥漿的涂抹范圍要寬于病斑4~5cm,多次按壓,使泥漿與病斑緊密粘合,不得有空氣,再用塑料布扎緊,半年后去掉即可,可獲得98%有效率以上。
3.化學防治措施
營林措施主要目的是預防楊樹爛皮病的發生,物理防治主要針對小范圍發病,一旦楊樹爛皮病大面積發病則要采取化學防治措施。每年5月、9月上旬進行化學涂干,用刀刺破植株病斑,將有病的皮層組織刮除直至與健康部位交界處,后涂抹松焦油柴油、不脫酚流油等,涂藥一周后再在創面涂50~100ppm赤霉素,促進傷口愈合,防止復發。除化學涂干外,還可采用噴干的防治措施。每年5月、9月上旬選擇10%雙效靈水劑10倍液、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倍液、30%福美砷可濕粉劑1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5倍液、2%843康復劑乳油3倍液、50%琥珀酸銅(甲霜銅)可濕性粉劑10倍液,10%濃度的堿水液、1%濃度的波爾多液等藥劑,間隔10d用上述任意一種藥劑噴干1次,以可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楊樹爛皮病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保持樹木生長旺盛是防治的主要途徑。在實際防治過程中要采取科學的營林措施進行預防,針對小面積病害采用物理措施,如病害大面積發生則采取合理的化學防治措施,以提高治理效果,獲得更高的生態效益及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157212黑龍江省綏陽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