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春季
隨著我國林業工程規模的不斷擴大,對生態林業的相關研究也在不斷的深入。為了提高林業工程的生產能力,實現林業資源的有效利用,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就必須要發展生態林業,促進林業工程的經濟效益與可持續發展,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可靠的林業生產體系。而目前我國林業工程中的生態林業建設依然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亟待解決。
一、林業工程中生態林業建設的不足之處
(一)缺乏嚴格的管理制度規范
在林業管理制度方面我國一直存在著很大的不足之處,其一,在工程規劃與工程建設方面,存在著各項與實際不符的問題,與資金計劃也存在著較大出入;其二,未能在林業工程建設中嚴格按照投資計劃予以執行,無法按照規定完成年度計劃;其三,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著嚴重問題,如果說給予管理者較大的權利,很容易造成管理者的貪污腐敗,一人說了算,為林業生態工程的建設造成極大的阻礙。
(二)缺乏嚴格的經濟制度規范
一直以來在林業工程中,生態林業的建設項目存在的較大不足之處就是資金問題。在生態林業建設中,其投資主體是國家與集體,建設的主體則是個人或者企業,各級政府部門則是作為責任主體的存在。如果說在經濟制度上還是使用一刀切的投資標準,無論是何種施工環境、施工條件,都不能制定針對性的建設措施,采用同一種投資標準,這樣極其不利于生態林業的有效建設。另外,對于同樣性質的生態林業建設采取的投資標準卻各不相同,這也是經濟制度上一個嚴重的漏洞,這樣就會很容易造成不公平待遇的問題。比如說有的林業工程在同一地區,雖然工程性質一樣,但國家給予的投資卻有很大差別,這樣就會阻礙一些林業建設的積極性。
二、影響生態林業建設的因素分析
(一)社會方面的因素
農民在生態林業工程的建設中處于主體地位,因此,解決好三農問題,才能從根本上促進生態林業工程的建設。因此,提高生態林業工程中各級管理者的水平,培養農民的綜合素質,促進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激發農民的建設積極性,實現生態林業建設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結合,為我國生態林業工程項目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林業發展政策的因素
相關的林業政策是影響生態林業建設的一個重要問題。隨著我國愈來愈加強對生態林業工程的關注,在相關的林業政策方面必須要舍棄傳統的理念與想法,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的生態林業建設理念,從根本上促進我國林業工程中生態林業的建設。
(三)社會網絡的因素
林業工程中的生態林業建設是一項較為復雜、系統的工程,在建設過程中不僅需要政府的財政、稅務、電力等各個部門給予幫助與配合,而且還需要調動全社會的力量來予以支持,加強對林業工程的重視程度。由此可見,促進社會各個部門加強對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幫助對提高其經濟效益有重要意義。
三、生態林業建設不足之處的解決措施
(一)加強相關政策支持
從管理機制的基礎著手,國家林業的主管部門發揮帶頭作用,舍棄以往林業行業中存在的計劃經濟做法,將國外先進的、開放的管理模式引入進來,根據我國林業實際制定有效的政策,并在進行試點之后全范圍的進行推廣,給予生態林業項目發展以根本的政策支持。無論是林業設計部門,還是監測部門,從根本上摒除落后的行政指定方法,激勵林業行業之間的競爭,使生態林業項目的建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提高建設質量,順利實施。
(二)提高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
在進行生態林業工程的建設時,由于其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各個農業、水利、民政等相關部門都要參與進行,在這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識也不僅僅就是林業專業知識了,還要涉及到農村的發展、社會學以及樹木等各個學科。這也決定了生態林業項目的建設不能作為一個封閉性的項目來進行,面對的是各不相同的部門、領域、文化素質的人,參與建設中來的工作人員不計其數,綜合素質、文化組成也參差不齊,有很大的實施難度。因此,提高參與人員的綜合素質是極其重要的。加強對項目領導人與管理者的培訓工作,對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對參與農民的培訓教育工作。樹立長遠的眼光,不僅要看到目前參與人員的水平,還要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制定切實有效的培訓計劃。另外,由于涉及到的人員眾多,涉及到的知識體系比較廣泛,因此要采取大規模的、長期的培訓,整體提高參與人員的綜合素質,為生態林業的建設作出貢獻。
(三)加強資金支持
生態林業的建設不同于傳統的林業建設,其是一種適應現代化的新型發展模式,它不僅可以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而且能夠起到節約資源的根本目的。因此,國家應該加大對林業工程中生態林業項目的建設力度,不斷給予多樣性的保護,加強對其的投入力度,無論是在人力上還是設備上,支持林區中基礎設施以及防火災體系的建設。同時,國家財政部門也應該加強對生態林業的關注,增加對生態林業建設的補貼,最大限度的予以資金補助,支持生態林業相關產業的發展,以此來推動我國林業生態保護與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現代化林業的高質、高效發展。
(四)建立生態林業保護機構
在林業工程中生態林業的建設過程中,必須要確保有專業的機構與專業的人員進行管理與實施,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對各級管理部門職責予以明確,繼而建立起對生態林業的保護機構,并制定嚴格的保護機制。以此為依據,使生態林業的項目建設能夠在詳盡計劃之下有效實施。
(作者單位: 150900 黑龍江省通河縣林業局林產品經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