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峰
營林工作在林業產業發展中具有基礎地位。我們現在的一切林業產業的發展都必須以森林培育為基礎。營林雖不是整個林業產業發展的最終結果,但卻是整個鏈條的最基本環節。然而,當前我國營林工作普遍存在重造輕管的現象,導致幼林撫育的投入不足,嚴重影響了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積極有效的開展科學營林工作勢在必行。本文就促進營林工作科學化的有效途徑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當前營林工作存在的問題
1、營林基礎不牢固
受傳統經濟影響,重采輕育,以營林為基礎的林業建設方針沒能充分體現。營林業條件艱苦,工資卻很低。尤其是幼林撫育和透光撫育,作業條件十分艱苦,定額高,工資低,質量要求又很嚴,職工積極性不高。
2、營林隊伍素質不高
營林事業是一項對技術要求很高和對營林工作責任心要求很強的工作,從事營林工作多年且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一線營林工作者,多數因山上工作環境艱苦和地位低下而紛紛調離原崗位。現有的現場員、工段長、營林技術員、甚至主管場長多數是半路出家,很少受過專業培訓。營林隊伍的嚴重斷檔,根本滿足不了營林工作的需要。
3、集約經營水平低
經營粗放受經濟利益的驅動,只注重人工更新,忽視天然更新,造林樹種、林種和林分結構單一,林分質量低。
二、促進營林工作科學化的有效途徑
1、林場經營創新化
首先從建立內部管理創新機制著手,解決創新的能力、動力和潛力問題。建立適應新形勢發展和現代管理需要的制度,引入激勵競爭和監督約束機制,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和林場的經濟效益。改革林場的內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其次是從管理的各個要素、各個環節上進行創新,確保創新的針對性、全面性和有效性。采用先進的管理手段,以確保決策的正確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工作效率,使林場充滿生機和活力。創新生產工藝、監控手段、材料設備、技改挖潛、科技開發、成果推廣、辦公設施等方面,不斷推出新產品、新工藝、新服務,增加產品產量,提高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創新經營思路、營銷策略、發展目標,樹立全新的市場觀念、競爭觀念、法制觀念、效益觀念、人才觀念和資本運營觀念,以調整、修正自身得發展戰略,指導、改善和強化林場的經營管理,提高經營效益。再次是抓好管理創新各項措施的落實,使管理創新發揮應有的作用和最大的效能,增強林場的自我生存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2、監管體系常態化
在監測方面,要進一步加強綜合監測體系建設,實現對森林資源與林業狀況的綜合監測。要以森林資源監測為主體,整合現有監測資源,擴展監測內容,建立健全森林資源與林業狀況綜合監測體系,實現對森林資源和林業狀況的綜合監測和評價。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采取有力的措施,實現對森林資源的監測和林業經營的管理。
3、種苗管理合理化
目前,我國多數地區種苗出現了結構性、階段性過剩的現象,品種結構不合理,嚴重影響了廣大育苗戶積極性。因此,各地要從提高生態建設質量、效益的高度出發,充分認識種苗的基礎性和重要性,切實抓好種苗管理和質量監督工作,搞好種苗調查,指導好苗木生產,防止出現苗木過剩和結構性短缺,為林業生產打好種苗基礎。要進一步加強對種苗生產、流通、使用等環節的管理,要有計劃、有組織地搞好種苗調劑工作。堅決打擊倒種、販種、哄抬價格等不法行為。
4、苗木質量嚴格化
嚴格按規劃選用苗木,一律選大苗、用好苗,盡量選用當地優良鄉土樹種和優質壯苗,落實專人負責苗木質量,達不到要求的苗木一律不用,確保栽一棵活一棵、造一片綠一片。堅持科學栽植,挖大坑、澆足水、封實土,對整地不達標的一律返工,栽植不合格的重新栽植,確保成活率達到95%以上。對投資大的綠化工程,全部聘請專業綠化隊伍組織施工,即節約了綠化成本,又提高了成活率。樹木三分栽,七分管。在搞好植樹的同時,嚴把管護關,抓好督導檢查。各鎮(街、區)對造林綠化管護任務進行分解落實,嚴格實行綠化養護技術規程,實行包片、包苗、包栽、包活、包管理、包成林“六包”綠化責任制,實行造林綠化全程管理,建立起管理養護的長效機制。
5、森林火災可控化
當前,森林防火思想上不能有絲毫麻痹,工作上不能有絲毫松懈,措施上不能有絲毫疏漏。務必警報長鳴,重心下沉,突出建好鄉級應急分隊和村級護林員兩支防火隊伍,認真抓好生物防火林帶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野外火源管理和森林火情監測,將防火責任和工作措施落實到基層,落實到山頭地塊,落實到防火一線,切實做到“火患早排除、火險早預報、火情早發現、火災早撲滅”。
6、有害生物遏制化
林業有害生物是無煙的森林火災,同樣要實行定期通報和責任追究,加強種苗產地檢疫,加大植物檢疫執法力度,有效防止松材線蟲、美國白蛾等重大疫情的傳入和擴散,無公害防治率必須達到70%以上,測報準確率必須達到90%以上,種苗產地檢疫率必須達到98%以上,松材線蟲病監測覆蓋率必須達到100%。
7、林業管護法制化
要完善林業法律制度,加強法制建設。我國現行的林業法律在完整性上還存在一定疏漏,一方面沒有將林業生態保護放到一定的高度加強重視,另一方面,在法律責任以及履行程序等方面還存在含糊之處,對于違背林業生態發展規律,亂砍濫伐林木或只顧眼前經濟利益,而違反科學營林發展思路的行為,還缺乏較完善的法律法規予以制約和規范。因此,要確保法制管理常態化,建立科學的林業生態評價機制,正確認識營林生產和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實現二者共同發展。
林業不僅是木頭經濟,更重要的是生態建設的基礎。營林工作要始終立足生態、服務生態,抓好重點地段的造林和封山育林,積極進行中幼林撫育和低產林改造,加強森林經營管理,從而建立完善穩定的生態屏障體系。
(作者單位:153031黑龍江友好自然保護區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