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建平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合作社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
一、存在的問題
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現代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繁榮中發揮了應有的積極作用。但與先進地區相比,還處于發展初期,仍存在一些問題與困難。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人才缺乏。由于進城務工的青壯年農民較多,因此造成了農村懂技術會管理、市場開拓能力強的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缺乏。另外,合作社牽頭人雖然是本地的一些能人或專業戶,但仍缺乏全面管理經營知識,難以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這些都制約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
2.運作不規范。個別專業合作社在成立時,吸收社員不規范、社員入股不規范、年終分紅不規范、各項制度不健全;有證無牌,只在工商管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無辦公場地等;章程不規范;注冊資金與實際出資不符;其四是組織機構不健全。
3.是思想不端正。一些專業合作社,在發展中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等政策、靠扶持、要資金,自我發展信心不足。還有個別專業合作社,就是由一些在社會上有地位、有關系、有頭腦的人牽頭主辦,就是為了獲取國家扶持資金,根本就沒有想如何為農民服務,有其名無其實。
3.宣傳力度不夠。一些基層干部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及登記管理條例的了解還不夠深入,對國家賦予農民經濟合作社組織以法人資格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一些農民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政策理解上有偏差,對合作社的性質和運行機制不夠了解,有種種疑問和顧慮;偏遠和經濟不發達地區農民的市場意識還不夠強,合作經營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加之受我省農業生產周期長,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時間短的影響,示范引導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步伐。
4. 缺乏資金扶持,發展難有后勁。從目前運行的合作社看,不僅數量少、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還缺乏外部力量的扶持,尤其是各大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如《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財政應適當安排資金,支持農民合作組織的建設,以促進農民合作組織發展的各項配套政策遲遲不能到位。
二、促進合作社發展的措施
1.采取寬松的準入政策
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暴露出規模小、內部管理不規范等問題。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要重點抓規范化建設,不要鼓勵發展數量。但從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作用看,目前的數量仍然比例較低,只有具有一定的總量規模,才能彰顯合作社在參與農技推廣工作中的基礎作用。當前,只要符合《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規定,就要允許發展;只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就不要求全責備,更不能由于一部分合作社內部管理不規范就對整個合作社發展持否定態度。要用市場經濟的辦法而不是用純行政的手段管理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其發展創造寬松的社會環境。
2.重視合作社人才培養。農民的素質直接關系到農業經營主體組織化進程,因此政府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提高農民文化水平,應開展對農民的培訓普及市場經濟基本知識,增強農民的市場觀念和風險意識,逐步改善農村人力資源狀況,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村健康發展;建立業務培訓制度,培養一批合作事業的積極分子和帶頭人,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內部教育和學習機制,引導社員加深對合作制度和組織章程的理解和認識,提高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對合作社的認同感。
3.強化政策扶持,助推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一方面,政府應加大對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隨著專業合作社的迅速增長,政府應加大財政資金、信貸等方面的支持,增加財政扶持預算資金。另一方面,政府對專業合作社的扶持,應有所為,有所不為,應該考慮共性的政策扶持。政策扶持要側重于對示范性、規范化、骨干型、品牌化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獎勵,側重對專業合作社教育和培訓經費的安排。為有效防止“空頭社”的產生,對內控制度未發生作用、未實行按交易額返還和按股金分紅的分配制度、未執行合作社會計制度,合而不作的“空殼合作社”不予以扶持。
(作者單位:152000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寶山鎮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