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魚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可以說是多方位和多層次的,無論是在教育觀念、內容和方法的變化等方面,還是在教師的素質要求、教學手段改變等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本文將從信息技術對教師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作用談起,并結合教學實踐,對如何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強化教師的綜合素質,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教師素質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9-0189-01
在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當代社會,教育工作者同樣也要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自身素質,可以說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已經成為教師綜合素質考量的重要指標。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已經較之前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教育改革的深化推進中,仍然暴露出了諸多問題,許多教師對信息技術方面有短板,還存在不用、不會用、不恰當的用等現象,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1.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優勢
1.1豐富教學形式。
合理的運用信息技術可以使教學內容的更加豐富的呈現在學生面前,面對如此眾多的呈現形式,必然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興致勃勃并深入持久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1.2降低教學的難度。
在傳統教學中模式中,往往出現教師反復講解而學生一頭霧水,難以在腦中形成形象的概念,而借助信息技術能夠將教學內容直觀顯示出來,有助于學生理解,降低教學難度。
1.3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也會潛移默化的對現代信息技術有初步的了解,其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得到提高。
2.信息技術在教師綜合素質提升中的作用
2.1促進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
教師只有樹立先進教育教學理念,才能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取得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信息技術的出現必將引起教育的改革,教師工作方式和教學方法也會隨之改變,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樹立現代教育教學觀。
2.2 促進教師創新教學方式。
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教學載體多樣化,師生交流方式多元化,教學技能綜合化,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相關學科的知識內容,而且要掌握傳授學科知識的現代教育技術。教師要具備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教學內容進行信息加工處理的能力,并能夠靈活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設計,甚至實施遠程網絡教學。
2.3促進教師知識層次拓展。
信息技術的特點之一就是其共享性,在這樣的環境下,知識的傳播多元而且快速,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增多,思維活躍,如果教師還停留在傳統的教學中,僅僅依靠自己多年教學中積累的教案,將難以適應學生的需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信息技術條件下,要求教師有較廣的知識面,要善于通過網絡掌握新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更加便捷地獲取更多的信息,不斷拓展自身知識層次。
3.信息技術條件下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的方法
3.1加強培訓力度。
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關鍵就是要加強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相關部門和學校應該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納入教師繼續教育必修的內容,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進行科學評估,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制訂培訓計劃。要建立相應的激勵督導機制,幫助教師提高認識,增強學習信息技術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要科學實施培訓,培訓內容要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做到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教學水平雙提高。
3.2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深入,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要求已突破了基本的技術層面, 信息技術素養成為教師教育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提高認識,增強信息技術應用對教學質量效益提高的認識,要主動適應信息社會,提高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斷充實自己信息技術專業素養。
3.3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的實踐整合。
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根本目的還是要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因此,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的實踐整合。要根據不同學科教師的教學特點,進行有側重點的運用。教師要拓展自身的知識結構, 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工作,加強互聯網技術條件下教學活動的研究,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教師既是挑戰,同時也是機遇,教師只有在充分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和學科專業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周春良.教育信息化:實現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以蘇州教育信息化發展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1(22)
[2]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J].基礎教育論壇.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