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玨西
摘要:20世紀90年代初,電視訪談節目這一電視節目形式傳入我國,這一類型的電視節目一出現便深受觀眾們的喜愛。但是,二十幾年來電視訪談類節目的發展情況,可以用參差不齊來概括,許多節目克隆現象嚴重,沒有特色、缺乏創新。本文通過對電視訪談節目《楊瀾訪談錄》變與不變的解讀,分析我國電視訪談類節目的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為中國電視訪談類節目突破“瓶頸”,走向良好發展之路提出建議。
關鍵詞:電視訪談節目;楊瀾訪談錄;發展
《楊瀾訪談錄》是國內第一檔高端訪談節目,由于節目品質富于人文氣息,自節目創立以來,收視表現始終驕人。在2015年4月22日《楊瀾訪談錄》首度推出特別節目《人生相對論》,之前節目形式雖然沒有過大的變動,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發展的過程中,節目形式也做出過調整,這是《楊瀾訪談錄》對于訪談節目不斷發展的探索和嘗試。節目一直居高不下的關注度與節目本身明確穩定的欄目定位、受眾定位、主持人定位、嘉賓的選擇以及在節目形式上的不斷改變是分不開的,這是值得國內訪談節目學習和借鑒的。
一、《楊瀾訪談錄》的“不變”
(一)欄目定位
一檔電視訪談欄目只有定位準確,才會有生命力、吸引力和影響力。《楊瀾訪談錄》主要以世界各國成功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為特色,關注嘉賓的個人經歷,透過人生獲得和失去,成功和失敗展現百味人生,通過嘉賓個人經歷經驗和感悟,從中傳遞給受眾更有價值的內容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本欄目所請嘉賓的高層次使欄目定位于高端訪問,這也是《楊瀾訪談錄》成功的關鍵之一。而《人生相對論》的推出也并沒有改變其欄目定位,在《人生相對論》的嘉賓仍然是具有不平凡經歷、對人生有獨到的見解,能夠給受眾以啟迪的人物。并且能夠根據時事熱點及時訪問受眾想知道的信息。
(二)受眾定位
此欄目將受眾定位為有文化的知識分子、白領、骨干、精英。希望通過欄目對嘉賓的訪問、交流,讓受眾更為直觀、近距離的接觸各行業的佼佼者,從他(她)們不平凡的人生中經歷經驗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和正能量。《人生相對論》中的嘉賓也是符合《楊瀾訪談錄》一直以來的受眾接受的人物。如:商業翹楚董明珠、國際明星鄔君梅、文化學者于丹、一線資深主持人敬一丹、熱點明星陳建斌等等。他們所講述的個人故事是值得這些精英受眾關注和解讀的。
(三)主持人定位
一檔電視訪談類節目的成功與否,與主持人有著密切的聯系。前期策劃、準備內容都有主持人的參與。一旦節目開始,能夠把握節目進度的就只有主持人。一個主持人只有在節目進程中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風格定位、語言定位,才能有利于節目的成功。一個訪談類節目主持人應該是一個善于傾聽,用心傾聽的人。在《楊瀾訪談錄》中,楊瀾經常面帶微笑,用眼神、點頭等方式回應正在說話的嘉賓。然后在傾聽過程中,通過對話題的把握,適時的進行發問或者補充。在一定程度上,以“成熟穩重有氣質”形象出現的楊瀾就成了本欄目的象征符號。她與受訪嘉賓一樣有思想、有見解、有內涵。在節目進行中,楊瀾總是能提出比較新穎的問題,而且敢于向嘉賓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即使在《人生相對論》中的話語場上,主持人幾乎只在開始和結尾的時候說上幾句,但是楊瀾能夠清晰的總結演講者的觀點或者及時說出一些幽默的話來輔助嘉賓活躍氣氛獲或幫助嘉賓陳述觀點。而如果沒有豐富的主持經驗和睿智的頭腦是無法達到這一點的,節目的質量也就會大大的下降。
(四)受訪嘉賓定位
一檔訪談節目成功與否,嘉賓的選擇也是非常關鍵的。本欄目將嘉賓定位于世界各國各行業的成功人士,受訪嘉賓都有屬于自己的談資,他(她)們在自己的工作領域都是標志性人物,具有權威性和發言權。他(她)們豐富的專業知識、獨樹一幟的見解、跌巖起伏的人生經歷和沉淀的人生智慧所傳達出的信息對觀眾來說無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無論是《楊瀾訪談錄》特別節目之前的還是特別節目之中的嘉賓都是這樣的人物。如《楊瀾訪談錄》特別節目之前的嘉賓: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電影導演張藝謀、著名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國際巨星成龍;《人生相對論》中的嘉賓:商業翹楚董明珠、資深主持人敬一丹、爭議性人物李玉剛等。
二、《楊瀾訪談錄》的“變”
以往的《楊瀾訪談錄》在節目模式上是以主持人的一段話引入,放映受訪嘉賓的一段VCR,然后是主持人和受訪嘉賓一問一答形式的采訪。這樣的節目形式,是主持人占據更多的主動成分,受訪嘉賓大多是隨著主持人提問的思路來表述自身的經歷或是對某些事物的看法。因此,觀眾在觀看節目的時候了解到的信息是由主持人和制作團隊的預設問題引出的。而《人生相對論》節目形式是讓嘉賓以演講的方式,講述自己一波三折的青春往事或人生感悟,讓觀眾“聆聽別人的故事,感悟自己的人生”。這樣,觀眾接受到的信息是由受訪嘉賓設置的,在這個過程中受訪嘉賓的主動性更大一些,主持人只是在臺上的另一個角落里輔助性的調節氣氛或幫助受訪嘉賓更好地表達觀點。這是節目形式上的變化,這變化會給觀眾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會增強觀眾對受訪嘉賓人生最核心最重要的價值觀念的認知。
三、我國電視訪談類節目的發展啟示
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下,未來我國以及國外的電視訪談類節目競爭會更加激烈。當下,我國電視娛樂類節目、明星真人秀節目、新聞專題類等等節目各自割據一方,電視訪談類節目節目必須保證有足夠多的觀眾感興趣的信息,才能吸引受眾。否則,觀眾就會覺得乏味,沒有興趣。《楊瀾訪談錄》欄目隨著黨和國家形勢發展、社會變化、觀眾需求等等不斷進行充實、完善、創新、優化,具有很強的時代感,值得其他訪談節目借鑒。訪談類電視節目應該在節目表現方式上進行創新或者在節目進行中根據嘉賓自身的特點多增加一些富有創新性的環節,這樣不僅帶動了氣氛,還吸引了觀眾。展望電視訪談類節目的發展前景,還有很長一段路可走。在前進的道路上,只有電視節目制作者能夠認清形勢,揚長避短,不斷創新,才能制作出讓觀眾滿意的節目。
參考文獻:
[1]叼高燕.分析電視訪談類節目在我國成功的原因[J].中國市場,2011.
[2]季節.電視訪談類欄目的比較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0.
[3]張兵.訪談類節目主持人角色定位之分析[J].中國廣播,2010.
[4]王群,曹可凡.談話節目主持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