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焯紹 陸人展
合浦要打造“向海之路”,發展“向海經濟”,就要整合歷史文化資源,挖掘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內涵,傳承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整合“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和“漢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通過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創建海上絲綢之路的特色旅游名縣等一系列工作。
歷史人文優勢
合浦縣區位優勢明顯。合浦隸屬廣西北海市,位于廣西南端,東與廣東廉江接壤,西與欽州相鄰,南臨北部灣,總面積2700平方千米,總人口約103萬。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合浦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是廣西和大西南進出廣東、海南、香港、澳門以及東南亞各國的門戶和通道之一。縣城廉州鎮距南寧市176公里,距離北海機場和港口碼頭僅20多公里,縣內沙田、官井等港口可直達國內沿海城市、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各國,海陸空交通十分便捷。
歷史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得天獨厚。合浦縣歷史悠久,始建于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在廉州的清江、沙田的坡嶺等地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證明了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合浦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在商朝時期,合浦出產的珍珠就進貢給商王。漢朝以來,合浦就與東南亞各國有政治、貿易往來,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
現有人文景觀:漢代文化博物館、漢墓群、草鞋村遺址、大浪古城遺址、大士閣、惠愛橋、文昌塔、東坡亭、陳明樞故居、槐園、阜民路騎樓建筑群、曲木客家圍屋等。自然景觀:星島湖、山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等。
合浦旅游發展現狀。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1家、國家3A級景區2家,省級旅游度假區1家、省級農業旅游示范點1家,鄉村旅游區4星級3家、星級農家樂9家。全縣擁有星級酒家、餐館100多家,休閑娛樂場所50多家。2016年,全縣旅游總人數226.3萬人次,增長52.9%,旅游總收入25.2億元,同比增長32.5%。
合浦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人文景觀獨特,濱海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推動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新的發展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時指出,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要建設好北部灣港口,打造好向海經濟。這給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合浦旅游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如何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將歷史文化融人旅游,將旅游融入新的海上絲綢之路,大力推進向海經濟,實現經濟騰飛,是合浦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綜合利用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發展旅游業,主要做好五個結合:
一是推動歷史文化遺產開發與旅游產業發展相結合。要充分發揮合浦歷史文化遺存的作用,實現海絲路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的重點突破。要利用合浦漢墓群、東坡亭、大士閣、東山寺、大浪古城遺址、草鞋村遺址、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遺存、西洋建筑群等歷史名勝,打造“漢古郡”“南珠之鄉”“海上絲路始發港”等文化產業品牌,加快促進歷史文化遺產開發與旅游產業發展相結合。
二是推動地方民俗文化資源開發與旅游產業發展相結合。充分開發利用各種有形文化遺產和無形文化遺產資源,不斷豐富旅游產品的民族文化內涵。合理開發文化積淀深厚的廉州鎮、曲樟鄉等,策劃建設“客家民俗風情園”,以多種形式展示客家民俗風情,包括海上勞作場景、海鮮美食、婚俗、民俗紀念品等,讓參觀者體驗海絲路文化的魅力和內涵。
三是推動生態文化與旅游產業發展相結合。充分開發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突出生態文化旅游主題,在重要旅游景區、景點建設生態文化主題公園,在城市周邊建設一批農家樂、農業觀光游、鄉村田園游等休閑度假項目。大力發展水上娛樂、溫泉養生、商貿會展等一批時尚、高端的旅游產品,豐富和完善生態文化內涵,走出一條生態文化旅游發展之路。
四是推動新興文化業態與旅游產業發展相結合。用高科技包裝手段、以強大創意策劃團隊運作,加快合浦文化產業新興業態與旅游產業相結合。如利用星島湖作為中央電視臺《水滸傳》外景拍攝基地的優勢,創造性地運用科技型縮微動態景觀、動漫、3D及4D、新型演藝、電影特技、多媒體、幻影成像等科技手法,呈現劇中人物的生動形象,并著力打造現代影視旅游基地。
五是推動旅游市場開發與政企合作結合。打破政府管理部門用行政手段對市場資源的壟斷,通過市場化競爭來實現文化旅游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允許非公有制經濟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特許經營等方式進入法律法規未禁止的文化產業領域,重點是工藝品、動漫游戲、實景演出、文化休閑、旅游服務、博物館和藝術館、體育健身等行業。對于廉州古城、漢墓群、星島湖、曲樟鄉等寶貴資源,應該在政府的規劃指導下,通過公開、公平和公正的競爭,引入海內外有實力的企業,鼓勵開發體現合浦縣特色的重點項目,提高這些地方的文化旅游開發的效益。
發掘歷史文化資源 發展文化旅游“向海經濟”
合浦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和聞名遐邇的“南珠之鄉”。幾千年來,中原、百越、南洋、西洋,中外文明在合浦相互影響和交匯融合,形成了以漢文化為內核的歷史文化,以南珠為代表的海洋文化,以海絲路及對外交往為特征的開放文化,以吏治廉風和惠政厚德為典范的廉政文化,以客家為特色的民俗文化,以儒道釋和西方宗教交融共存的宗教文化,海洋文化內涵厚重。
發掘合浦古海絲路始發港歷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文化旅游“向海經濟”,實現合浦文化旅游飛躍發展。主要抓好七個提升工程。
一是科學制定發展規劃,提升旅游文化發展標準。把旅游文化融合發展納入“十三五”發展的總體規劃,做好頂層設計,開發并傳承“南珠故郡”歷史文化精髓,發揮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優勢,凸現“海絲路文化風情”“南珠古郡歷史文化底蘊”特色,構建多層次旅游產品體系,滿足多群體旅客需求,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促進旅游產業大發展。在規劃層面尋找文化與旅游的結合點,為新景區、景點的建設注入更多的文化內涵和旅游元素,健全完善旅游公共設施以及旅游業態的布局。
二是繼續做好申遺工作,提升合浦漢閭文化園景區國家級別。合浦是漢代由官方組織進行海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城市。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后,在環北部灣沿岸等地設置了合浦等郡。今合浦縣是漢代合浦郡的郡治所在,漢朝還在此設合浦關,負責管理外事和對外貿易,合浦因此成為漢朝沿海對外交流最重要的港口。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國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合浦大力做好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存的保護工作,積極參與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工作。
合浦目前有3處海上絲綢之路遺產點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申報遺產點,分別是合浦漢墓群、大浪古城遺址和草鞋村遺址,這3處遺址均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浦縣于2012年3月成立了合浦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遺產保護與申遺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文物局,負責北海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的協調聯絡,組織實施。目前,國家文物局已確定將合浦漢墓群、草鞋村遺址、大浪古城遺址列入“十三五”國家大遺址保護項目庫。合浦縣針對申遺的需要,對已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申報遺產點的3處遺址進行了重點保護,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開展相關項目前期工作,促進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如申遺成功將促使漢閭文化園申報國家5A級旅游景區順利獲得成功。
三是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合浦“漢文化”“古海絲路始發港”知名度。依托眾多的文物古跡、人文景觀,重點加大對海絲路文化、古漢郡文化、南珠文化等的發掘宣傳力度,突出加強對合浦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早期始發港的宣傳。
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館藏文物中有眾多引人矚目的瑰寶,合浦望牛嶺西漢木槨墓出土的銅鳳燈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銅鳳燈制作精巧、造型逼真美觀,具有極高的文化藝術觀賞性,是西漢古代青銅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曾隨“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展覽”飄洋過海,到日本、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墨西哥、荷蘭、比利時等國展出;1995年,再次跨出國門,隨“中華文明珍寶展覽”赴挪威等國展出,令北歐觀眾贊嘆不已。
自2012年起,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代表北海市與寧波、蓬萊、揚州、福州、泉州、漳州、廣州等9個城市的博物館聯合舉辦“跨越海洋——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九城市文化遺產精品聯展”,該聯展在九大城市巡回展出:2014年3月,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文物參與的“全國七省博物館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館展出:2014年7月,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提供9件陶屋文物參加“甌駱漢風——廣西古代陶制明器展”在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展出。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以其特有的漢代文物館藏及文化內涵,成為推介和宣傳合浦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平臺。
四是融進海外和泛北部灣大旅游圈,提升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品質。明確主題定位,優化旅游線路。合浦的游游定位為“千年古郡”“古海絲路始發港”,亦作為對外宣傳旅游口號。要著力打造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合作線路:(廣州、寧波、福州、泉州、揚州、蓬萊、漳州)-湛江-北海合浦-東南亞-印度洋-里海-非洲;泛北部灣旅游合作線路:南寧-欽州-防城港-合浦-北海-湛江-海口:珠江三角洲旅游合作線路:港澳臺-廣州-湛江-合浦-北海等多條精品旅游線路,提升旅游質量和經濟總量。
借助北海熱點,發揮聯動效應。目前北海市區旅游業發展火熱,銀灘、潿洲島旅游旺季游人如織。合浦廉州是北海市唯一的縣城,距離北海市區只有一個小時不到的車程,旅游熱度卻與北海市區相差較大。合浦應借助北海旅游來發展旅游業。宣傳時可以將合浦旅游景點和銀灘、潿洲島、老街等進行捆綁式宣傳,例如在北海旅游線路中加上免費游合浦的項目,借此提高合浦各景點的知名度。
五是發掘民俗風情,提升鄉村文化旅游產品體驗性。進一步開發傳統鄉村旅游產品。如“觀客家民居、賞客家民俗、品客家宴”的客家文化產品,由當地村民引導游客進行漁家風情的耙螺、挖泥丁、抓螃蟹、圍網捕魚等體驗類旅游產品。充分發掘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將漢墓挖掘出來的漢燈、漁民用于捕魚的傳統漁燈,經創新設計后,仿制加工成外觀新穎、易攜帶、有實用功能的旅游商品。還可將海菅草編制加工成各種工藝品,帶動當地農村居民的收入增加。
六是推出海洋文化實景演出,提升海洋文化旅游產品創意。整合縣城古跡,把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與東坡亭、海角亭、惠愛橋、文昌塔、古街區等名勝古跡進行統一包裝,完善旅游功能,配套旅游設施。培育“追尋古人的足跡”——合浦名勝古跡觀光游產品,推出一臺以海洋文化為主線的實景演出,把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珠還合浦”成語故事、客家風情、蛋家風情、海神媽祖文化、“馬留”文化等素材融合,打造獨具風情的海洋文化旅游產品。
七是開發特色旅游產品,提升旅游產品的漢文化內涵。從合浦漢墓群中發掘出土的文物,很多是海外舶來的奇珍異寶,如通體涂著產自波斯的湖藍色釉料的波斯陶壺;來自希臘特色的纏花金球;大量產于斯里蘭卡、歐洲、非洲等地的琥珀飾品等,這些來自東南亞、南亞、西亞和地中海等地區的舶來品可做成仿制或復制品,作為特色旅游商品出售給游客。
(作者分別系合浦縣旅游局局長、合浦縣創建廣西特色旅游名縣領導小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