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敏
摘 要:施工階段工程造價涉及面廣、影響因素眾多、動態性突出,是工程造價控制的關鍵環節。本文從“營改增”政策、現場管理和勞務分包等角度出發,對施工階段的工程造價控制給出了具體控制措施,對施工階段工程造價的控制實踐具有借鑒作用。
關鍵詞:施工階段;工程造價;控制措施
一、“營改增”政策下造價控制措施
工程建設項目施行征收增值稅后,通過對項目收支的合理管理、計劃,可利用增值稅抵扣進項稅額、降低稅負,保證項目利潤。施工企業應主動采取措施,利用新的稅收政策,提高企業競爭力。
(一)實施“價稅分離”定價機制
增值稅從原理上講,其稅負應加到消費者身上,屬于價外稅,這就與建筑業的產品構成完全不同,在許多實行增值稅的國家,在對產品進行報價的時候都采用價稅分離的模式進行。建筑業實施“營改增”稅收政策,其施工過程中的每一步都將按增值稅征收,互相抵扣,購進的設備、建筑材料和勞務等都要價稅分離。在收集各類市場報價的時候,都要將增值稅考慮在內,即將市場報價減除其中的稅費,形成最終的原始價格,在原始價格的基礎上,對比各種原材料哪些能夠開具增值稅發票,因為在實際工作中,無法預測能否取得發票進行抵扣,這就需要大范圍進行各種類型的分析測算,建筑施工企業在制定投標定價的時候,采用這種測算方法雖然要復雜很多,但是,價格的制定會更加的細致,更加的嚴密。
(二)建筑工程項目稅負增加的對策
“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增加了建筑業企業的稅負,企業的成本也會隨之增長。企業在對項目招投標的過程中,將工程的報價小幅上漲以降低稅負增加對企業利潤的影響。因為“營改增”的實施對稅負的增長是整個行業的增長,而不是一戶企業的增長,對每個企業來說稅負的壓力是均等的,因此相應的抬高工程的報價對企業的競爭力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由于增值稅各抵扣鏈條關系比較緊密,因此對每個步驟如何做好稅收籌劃都需要仔細考慮。比如如何選擇材料供應商,就需要考慮怎樣在價款和稅金之間進行平衡,如果選擇小規模的供應商,則可以在得到同樣材料的同時得到更優惠的價格,而如果選擇一般納稅人,雖然材料價格會高,但是可以從其得到增值稅發票對稅額進行抵扣,以上就需要企業相關的員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細致的籌劃,測算出哪種方式更適合本企業,更有利于降低稅負。
二、施工階段造價控制措施
(一)人工成本控制與管理
按照成本計劃制定的相應工序(前期準備、土石方、基礎、框架、裝修等)的工資含量比率,選擇信譽好,有實力的施工作業班組,提高勞動生產率,對每個完成的工序都嚴格把關,作好記錄,報經營預算人員核對勞務工資,每月統計工資總額是否超計劃,如是,應找出原因,采取相應措施糾正偏差。如出現窩工、停工現象要及時作合理安排,做好索賠資料收集。
(二)加強材料在使用過程中的管理
1.實時檢測庫存材料。對于機械設備、鋼筋、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進行定期檢測,及時補充; 對于工具、儀表、電器電料、勞防用品等材料進行不定期的抽查檢測,確定采購計劃[1]。對于物資的領用嚴格按定額供應,實行限額領料。
2.加強材料設備采購與合理使用。要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形以及消耗定額,謹慎編制現場實際需要的材料計劃,以防造成材料在人為領取使用方面的不必要浪費,貫徹執行“經濟儲備”的原則,合理確定經濟進貨批量和批次,提高貨物周轉率,降低庫存存儲成本。
3.建立庫存預警系統。一方面將計劃采購與實際采購進行對比分析,及時反饋庫存信息;另一方面要嚴格控制采購程序,加強管理力度,減少材料設備損耗成本。
(三)加強對機械設備的管理
1.根據工程特點合理選配施工機械,提高各主要工序的機械化施工水平。減少勞動強度,降低機械使用成本。
2.合理安排大型機械進退場時間及機械設備之間的配合使用,對機械設備進行定期的維護、保養以提高其利用率及完好率。
3.建立機械設備管理制度,提高機械設備操作司機和檢修人員的技術水平,加強日常對機械設備的保養、維修、檢測,保證機械設備正常運轉,提高機械設備效率。
(四)施工管理費及其它成本控制與管理
項目施工中,對不同的技術方案進行比較,綜合考慮施工人員素質、工期要求、質量要求、機械設備的投入量,采用成本較低又符合技術要求的施工方案。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過材料代用、使用添加劑和采用先進施工工藝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率,提高勞動生產率,合理利用現場設施,降低開辦費等各種措施降低成本。
三、勞務分包造價控制措施
(一)安全管理
首先要求分包方從分包價款中提出一定比例的工程款作為安全保證金,一旦分包方不能按要求履行安全責任時,項目可以直接動用這筆安全保證金進行安全投入,保證安全生產,而不需要征求分包方的同意,工程結束時根據實際情況將多余的安全保證金返還給分包方。其次,對施工人員進行定期的安全知識和安全政策法規培訓,增強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和素質,讓施工人員自覺的遵守安全行為規范[2]。制定完善的項目部安全制度,對于違反安全制度的施工人員進行必要的處罰。
(二)加強勞務分包合同管理和施工過程管理
作為建筑工程項目總包商,應在施工前及時做好分包合同的簽訂工作,在分包合同或協議書中明確分包工程的范圍、結算方式、質量技術要求、工期、雙方的責任和義務以及最終結算驗收標準等此外,總包商的現場項目部還需對分包工程的施工過程實施現場跟蹤監督管理,加強過程控制,對現場管理方式,如質量監督、安全檢查、施工組織配合等方面,均應在分包合同或協議書中得到確認。施工過程中材料使用和因質量不合格造成返工的造價增加需要通過加強過程管理杜絕或減少勞務分包過程中,總包商可采用基于統計的限額領料制度,須加強日常監控,對施工過程中的物料浪費加強控制在分包合同中,除了分包工程款條款之外,設置物料消耗和質量控制獎懲條款,鼓勵節約和高質量、懲罰浪費和返工。
(三)建立項目統一的數據庫,加強勞務實名制管理
總包企業應建立統一的項目數據庫系統,并要求各分包商在統一的數據庫下進行工作。使本企業施工數據與在本項目中的各分包商的數據實現同步。總包商通過數據庫檢查分包商的進度、物料消耗等是否與總包要求相符,是否與其他分包商協調,檢查、判斷是否會發生沖突或需要額外協調等。同時還可以通過統一數據庫對分包商工作情況進行評判,預判風險,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同時要求分包商將勞務人員實名制,總包商能對勞務人員的信息進行實時核查,對工人工資直接發放或通過數據庫監督發放對勞務人員在工作過程也可以通過該系統進行同步管理。
四、結語
施工階段是工程造價過程控制的重點和難點,也是關鍵環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工程項目的成敗。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要不斷總結,加強施工階段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確保項目資金的合理以及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周絲蘭.淺析建筑工程施工階段造價的有效控制措施[J].價值工程,2011(22)::1
[2]彭靜,尹豪.淺談工程造價控制中工程變更管理[J].科技咨訊,2011(1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