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滔
摘要:本文從實際出發,結合筆者的實際工作經驗,從建筑設計與立體構成關系的角度入手,對建筑設計當中立體構成原理的運用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建筑設計;立體構成原理;空間造型;應用
現如今,設計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正在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涉及的范圍也十分廣泛,在我們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當中都能夠看到設計的體現。小到紐扣,大到航天飛機,都與立體構成設計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作為按照形式美規律創造的一種全新形態,立體構成能夠通過重新組合概念要素,來使得點、線、面、體構成全新的形態。而建筑本身作為一系列要素的結合體,利用立體構成原理,也能夠通過一定的夠成規律來組合出全新的空間造型。
一、立體構成與建筑設計的關系
對于設計工作者以及愛好建筑設計的初學者來講,立體構成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知識。作為研究空間立體造型的學科,立體構成是三大構成當中的一種,是對建筑語言進行訓練的一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含有力度、秩序、比例等,均可在建筑設計當中得到應用。而與建筑設計相比,立體構成與其的相似性在與是抽象應用在生活當中的具體形式。立體構成一方面能夠對建筑空間進行合理構成,另一方面也能夠給建筑一定的美感。不管是抽象性是還是現代主義,都從形體、空間、位置上采用了分割的手法,這些手法都使得建筑構成語言的表達得到了深化。
二、立體構成原理
(一)立體構成的概念
立體構成也叫做空間構成,是一門從設計到形成的科學。立體構成是用一定的材料作為基礎,將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構成原則對全新的藝術形態進行創造。
點、線、面等基本形態要素通過移動、切割等運動形式能夠對全新的空間構成形態進行組合。立體構成能夠使得形態從大小、方向、面積等各個角度產生變化,并通過形式美的法則來進行創造,其目的是對人們發掘形態的思維方法進行培養。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立體構成是兼具實用意義以及創造價值的學科。
(二)立體構成的不同類型
從結構的角度來看,立體構成能夠劃分成為加法構成、減法構成、空間構成等。所謂的加法構成,就是利用多個幾何形體組合出的豐富體量結構關系;劍法構成則是利用對實體的切削等形成一定的造型,并對豐富的含義進行傳達;空間構成則是利用穿插體量的方式來對空間進行形成,以求對空間的層次感進行更好的表達。而為了能夠得到更好的效果,則需要對上述幾種方法進行綜合運用,下面是主要的構成手法:
1.通過形體重復的變化,形成形體之間的結構關系,組合出不同的空間效果。
2.通過對相似形體的規律疊合進行集合,能夠對力量、動感等進行表現。
3.在對不同形式或同形式的元素進行構成的過程當中,應對設計的共性進行強調。
4.利用大小不同比例的線材、塊材進行線、面、體的穿插,能夠對不同形態的場所進行組合,從而對豐富的空間效果進行創造,形成不同的空間效果。
5.減法造型強調體量的均衡,能夠對設計的切割層次進行識別。
三、立體構成原理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一)空間圍合構成的運用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體育館國家體育場鳥巢的設計方案,是由瑞士設計師雅克·黑爾措格以及皮埃·繆隆設計的,該方案運用了線式構成的方法。場館高低起伏的變化外觀對其體量感進行了有效的緩和,并利用這種方法給與了建筑一種戲劇性、震撼力的形體。國家體育館有著完美的形象,立體與結構十分同意,形成了網絡狀的構架,仿佛編制的鳥巢。體育場具有獨創性的空間效果,同時還具備簡潔典雅的特點,成為了2008年奧運會的標志性建筑。
(二)韻律漸變組合的運用
作為柯布西耶設計的最著名的作品,朗香教堂利用了雕塑班的設計方案,并具有十分獨特的造型,被稱作“合攏的雙手”、“攀肩并立的兩個修士”。朗香教堂具有很強的韻律之美,利用側高窗來講自然光引入室內,而這樣的方法則使得室內出現了奇妙的光線效果,營造出了神秘感的氛圍。朗香教堂南面的墻體較厚,同時還在墻體當中具備不規則的空洞,具有著十分奇特的比例,與此同時墻體與屋頂并沒有無縫連接,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間隙,這樣的不規則造型蘊含了超常的精神。
(三)變異組合的運用
美國十分著名的建筑大師萊特曾經設計了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該館由外覆鈦合金板的不規則雙曲面體量組合而成,這使得建筑的立體構成產生了一定的形變。該建筑形式與以往的建筑時間都沒有相關涉及,超出了以往的建筑經驗。而蓋里對博物館的傳統模式進行了打破,并利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可塑性,融合了交通路線以及參觀者的路線,構成了內外如一的螺旋形狀,形成了獨特的形象,使得人們的目光受到了吸引,能夠享受到更高層次的美感。從古根海姆博物館當中能夠對賴特對純粹建筑語言的脫離進行體現,其中蘊含著十分強烈的旋律感。而不規則的例題則造成了空間的顫動,給人以極大的沖擊,使得人們能夠對建筑無限的空間進行體會。
結束語:總而言之,建筑當中立體構成原理能夠得到十分廣泛的運用,本文由于篇幅有限,因此只對立體構成應用的幾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在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無時無刻都能夠看到立體構成原理的體現,而這要求我們能夠對立體構成原理進行更加積極的探索,對立體構成原理的潛質進行不斷的追尋,使得人們能夠更好的認識到立體構成原理對建筑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淺議立體構成的形式美法則[J]. 蔡文彬. 今日科苑. 2009(06)
[2]立體構成原理在設計中的應用[J]. 吳婷婷,單秋月. 才智. 2009(31)
[3]淺談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及立體構成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J]. 李高達.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16(35)
[4]淺談立體構成在建筑造型設計教學中的運用[J]. 劉鵬. 科技信息(學術研究). 2016(10)
[5]三大構成與建筑造型藝術——以《建筑設計基礎》課程為例談美術教育的重要性[J]. 趙芳. 新西部(下半月).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