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浩遠 李正文 岳磊 閔旋
【摘 要】 本文對中小企業和電子商務的界定進行闡述,通過對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基于平衡計分卡的原理對中小企業進行剖析,從平衡計分卡的四個維度: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給出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戰略選擇。
【關鍵詞】 中小企業 電子商務 發展戰略
一、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研究綜述
1.1 中小企業的界定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中小企業迅速發展,其展現出的經濟實力受到諸多的關注,關于對中小企業的研究也隨之而來,但對于中小企業的界定各國的定義不盡相同。本文關于中小企業的界定采用工信部、國家統計局、發改委、財政部制定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來進行定義,將中小企業劃分為中型、小型、微型三種類型,具體標準根據企業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結合行業特點制定。
1.2 中小企業的作用
1.2.1 促進經濟增長與增加就業
據工信部相關網站的統計,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相當活躍,其產生的經濟效應影響顯著,約占整個GDP的60%,在稅收方面占據了50%的份額,更是提供了80%的就業,據戴維伯奇的研究每10個新工作崗位中,有8個是由雇員不足100人的小企業創造的,保證了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
1.2.2 帶動創新發展
中小企業作為我國的創新之源在創新方面獨占鰲頭,中小企業的持續發展和采取“專、精、特、新”的發展模式,帶動了我國的創新發展,在專利和產品開發方面,約65%的專利和80%的產品開發由中小企業完成,美國中小企業創造的技術創新成果在數量上占到全國的55%以上,可見中小企業是創新發展的生力軍。
1.2.3 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大企業發展
中小企業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和發展方式,靈活高效、產權分散,對經濟結構的調整有著積極的作用。另外中小企業在產業鏈處于中游的地位,能夠承上啟下,為大型企業的上下游生產提供了產業鏈支持,同時眾多的中小企業為大型企業提供了大量機會,是大企業發展和提高的戰略合作伙伴。
1.3 電子商務研究綜述
關于電子商務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到了80年代EDI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信息傳遞環節,電子商務開始形成,由于電子商務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各國的電子商務開始迅速發展。在現有文獻中,將電子商務英文翻譯為ElectronicCommerce(EC)或ElectronicBusiness(EB),但關于其內涵諸多學者也給出了不同的看法。
二、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現狀及問題
2.1 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現狀
2.1.1 國家政策支持
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網民規模已達到7.1億,互聯網達到51.7%的普及率,2016年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10.5萬億元,龐大的經濟能力促使政府部門大力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互聯網+”等行動計劃的推進使得電子商務的發展更加多元化、移動化。
2.1.2 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平臺現狀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完善,相關平臺的建設如:淘寶、京東、當當網、唯品會等交易平臺的完善,大量中小企業進入這些購物網站,使得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范圍不斷擴大,而且自身門戶網站也有相應的購貨渠道。
2.1.3 物流設施日漸完善
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物流行業的支持,BMahadevan就基于物流的角度對電子商務進行分類,可見物流的發展對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顯著,2016年“雙十一”天貓交易額破千億,其物流訂單當天累計6.57億件,如此龐大的訂單對物流行業的沖擊巨大。目前我國物流發展迅速,大量物流公司突起,產業基地和庫存的完善,相關政策的配套支持,推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2.2 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
2.2.1 自身建設落后
電子商務的速度快、效率高是區別傳統商務模式的主要特點,但電子商務自身發展所需的技術和平臺建設卻跟不上電子商務的發展,尤其是中小企業自身的信息系統建設不夠完善,信息傳遞渠道和方式限制了部門之間的交流,阻礙了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
2.2.2 電商人才缺乏
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面臨的一大難題是相關技術人員的缺乏,據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顯示,電商行業最主要的矛盾是行業的快速發展和人才供應不足的矛盾,調查顯示約75%的電商企業存在人才缺口,招聘難和員工流失壓力等原因限制了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
2.2.3 技術水平落后,設施建設薄弱
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目前還是依賴于第三方平臺,約占74%的企業開展電子商務以第三方平臺為主,中小企業由于自身實力和建設成本的原因,只有3%的企業自建網上商城。雖然第三方平臺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但同時也限制了中小企業電商的發展,被動的依賴于第三方平臺,流失了網絡瀏覽量和提高自身的知名度的機會。
2.2.4 誠信問題突出,法律建設不完善
隨著電子商務的普遍開展,國內外由于商品質量和網絡宣傳過于夸大導致網絡購物之后的退貨和投訴問題突增,電商誠信遭受沖擊,根據中國2016年(上)電商投訴數據,網絡購物投訴占全部投訴的52.75%,投訴的主要問題在產品質量和服務方面。由于相關法律在這方面還不夠健全和完善,惡意刷單迷惑消費者等現象層出不窮,嚴重影響了電商企業的形象,不利于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
三、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戰略
結合上述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問題,基于平衡計分卡(BSC)的四個維度: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給出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戰略。
3.1 基于財務角度的戰略
從財務角度來看,企業的最終目標是利潤最大化,由于中小企業在發展電子商務雇傭的員工多為90后,雖然90后附有激情和創造力,但高離職率增加了企業的人力置換成本,因此中小企業要控制人力資本,組建自己的人才隊伍,加強員工教育,降低離職率,減輕人力資源成本。由于中小企業大多數依賴于第三方平臺發展自身的電子商務,在營銷費用上無疑會加大投入,因此中小企業要轉變發展思路,依托自身的網站建設開展電子商務,憑借相關政策支持降低營銷費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企業也要增加收入,通過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提高社會信任程度,獲得融資和貸款來引進先進技術和研發產品和平臺,發展自身電子商務。
3.2 基于客戶角度的戰略
平衡計分卡的客戶角度不僅僅局限于消費者,還包括其自身的利益相關者,從內部客戶和外部客戶價值主張出發,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有兩種方式:第一,滿足內部客戶的價值主張,通過完善員工的激勵政策,幫助員工規劃職業生涯,來提高員工的認同感,降低人力資本的置換成本,另一方面,加強信息化建設,完善企業自身的信息系統,增強員工和部門之間的工作協同,增強信息的流動性和可監控性。第二,從滿足外部客戶的價值主張出發,嚴格把控產品的質量關,提高企業的服務水平,加強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選擇信譽優秀的第三方平臺,完善和改進物流程序,減少在貨物運輸中的損失,通過與政府間的協商溝通,獲取相關政策的扶持,增強自身透明化程度,引入政府部門的監管,從而增加消費者的信任度。
3.3 基于內部運營角度的戰略
從中小企業自身運營的角度出發,在人力資源方面,完善人力資源制度,從企業內部培養相關技術人才,滿足發展電子商務的需要。在技術、平臺建設方面,加強企業技術研發水平,加強和外界的交流程度,了解行業先進技術,引進新技術,研發自身的知識產權,建設自身電子商務平臺,完善第三方平臺的網站建設。引進和制定行業先進標準的產品質量管理條例,使產品的輸入、轉化、輸出過程中的質量有嚴格保證,實行追究制度,責任落實到個人,嚴格把控產品質量關。
3.4 基于學習與發展角度的戰略
提高專業人員的技術能力,及時的進行相關的培訓,把握行業技術發展脈搏。沒有誠信的企業使沒有立足之地的,通過開展誠信活動和觀看相應的影片,加強誠信文化教育。引進與研發并舉,凸顯中小企業創新生力軍的角色,以研促發,推動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發展。
四、結論
中小企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對國民經濟有著強大的推動作用,憑借電子商務,中小企業的發展取得突破,本文首先對中小企業和電子商務的界定進行闡述,通過運用平衡計分卡的相應原理,基于對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得到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首先吸引和培育相關的技術人才,制定長期發展戰略規劃,完善企業制度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獲得融資和貸款,加強產品技術研發和平臺建設。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中小企業面對的市場環境不相同,中小企業在發展電子商務的時候要認清電子商務所帶來的利弊,通過對內外部環境和自身優劣勢的分析,選擇合適的戰略。
【參考文獻】
[1] 張冬艷.遼寧省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戰略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6.
[2] 林漢川,魏中奇.美、日、歐盟等中小企業最新界定標準比較及其啟示[J].管理世界,2002,01:126-129+151.
[3] 楚金華.中小企業BtoB電子商務持續采納影響因素研究[D].遼寧大學,2013.
[4] 姚靜.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指標體系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6.
[5] 林宙.“互聯網+”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6,11:344.
作者簡介:聞浩遠(1991——),男,漢族,安徽省黃山市人,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研究方向:戰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