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涵
摘要:水利工程的施工不僅影響著工程質量和使用效能,還關系到下游地區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歷來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確保工程質量,除了采用合格的原材料之外,最重要的是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條件選擇合理的施工方法。本文介紹了水利工程的施工特點,并具體討論了各部分工程的施工技術及其適用條件。
關鍵詞:水利工程;施工技術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帶動了水利事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水利工程被建設起來,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和推動作用。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除了用于農業灌溉和人們的生活用水,還擔負著防洪、減災、抗旱等重要作用。因此加強水利工程施工技術研究,確保水利工程的建筑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水利工程施工技術特點
水利工程的施工特點水利工程與其它工程項目一樣,都有著自身的特點,只有對其進行深入詳細地了解,才能選擇最為合理的施工方式,更好地組織施工。具體而言,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1.需要對工程所在地的水流進行控制。水利工程大多在河流、湖泊等處進行施工,為了避免流水對施工的影響,必須要采取各種措施對水流進行控制,以保護建筑實體在正式投入使用前不會受到水流的沖刷。2.要應對氣候的變化。由于水利工程大多屬于露天施工,因此強風、暴雨、酷暑等均會對工程質量造成影響,所以必須要采取相應措施來應對氣候的變化。3.對于工程質量要求極高。水利工程的投資大、工期長,并且由于工程質量直接關系到下游地區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國家對于各類水利工程的質量都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1]。4.涉及面廣。水利工程的建設不僅需要涉及到非常多的部門和單位,還要兼顧生產生活用水、交通運輸、發電和防洪等不同使用功能的要求,因此施工具有極高的復雜性。5.工程的準備時間長。除了少數平原地區外,我國大多數的水利工程都集中在高山、峽谷等交通不便的地區,因此在施工前除了要鋪設連接施工現場與外界的通道,還要修筑相應的辦公和生活建筑以及其它的附屬設施,工程的準備時間極長。
二、水利工程施工技術研究
(一)土方工程技術
土方工程是水利工程的基礎部分,根據施工方法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干填碾壓式、定向爆破式、水力沖填式和水中填土式。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干填碾壓式堤壩是目前國內水利工程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施工方式。一般來說,對于土方工程的質量要求是具有足夠的密實度、強度,要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和規范的要求,并且堤壩的沉降量要小、穩定性和防滲性要好。除了要選好所使用的材料外,土方工程的工序大致為鋪土、平整、灑水、壓實、細節處理、檢驗[2]。由于堤壩施工所使用的機械設備多、工序復雜、工種多、作業面狹窄,因此為了確保工程質量,加強對各道工序的控制,大多會采用“按需申報、定點卸料、隨卸隨用、責任到人、插桿檢查”的質量保障方式。
(二)水墜壩施工技術
水墜壩所指的是通過水利沖刷方法修筑的土壩工程,和其他修筑方法比較,水力沖刷方法更省時省力,其造價水平也比較低。所以,在實際施工中,水墜壩工程就成為重要的水利綜合治理方法,并且水利工程還能應用在水土流失嚴重區域,為避免水土流失做出了積極貢獻。水墜壩的基本條件是水,在工程施工準備中,需要足夠水量來滿足水力的沖刷需求。一般狀況下,水壩壩體的總土方量與實際所需水量是基本相等的,但與儲備土料數量的比例是 2∶3。實際操作中,常用壩體充填方法有畦沖填、一岸沖填與兩岸交替沖填等,不論采取何種方法,均應符合稠、早、堅、勻與排等要求。
(三)混凝土壩施工技術
混凝土壩所指的是通過混凝土的澆筑、輾壓與裝配等方法,修筑成堤壩工程,混凝土工程現在主要應用在庫容量比較大的水利工程當中,其內容主要是由混凝土修筑與地基開挖處理所構成,工序方面包含水流控制、工程準備、混凝土修筑、地基處理與金屬結構的安裝等,而混凝土修筑是最為關鍵的環節,混凝土修筑結束之后,會存在裂縫問題,這和施工質量不高直接相關,依照部位與深度不同,混凝土堤壩裂縫可分成表面裂縫、貫穿裂縫與深層內部裂縫等。依據裂縫有關機理,加強水利工程的施工技術水平,可有效避免裂縫問題。
(四)鋼筋籠技術
鋼筋籠的制作一般是分段進行的,并保證一半以上的鋼筋接頭在連接時錯開焊接,監理人員要著重注意對鋼筋籠立焊質量的控制和檢查。要保證鋼筋籠垂直于孔洞入孔,下放時應徐徐輕放,堅決禁止強制鋼筋籠入孔下放,避免造成鋼筋籠的變形以及孔壁的坍塌。鋼筋籠在就位后應將其上端與護筒焊接固牢,以減緩混凝土在上升時對頂部的托力,防止鋼筋籠的上升。灌筑混凝土前必須嚴格檢查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否在規定的范圍之內,一般在 180~220mm 之間。檢查孔內導管的離孔底距離和長度,根據壓力平衡法計算出混凝土的灌注量,并保證導管在首次灌筑混凝土后埋入混凝土的部分達到 1rn 以上,并剪斷鐵絲后將隔水栓埋入底部的混凝土中。
(五)灌漿施工技術
巖石的可灌性及透水性。在實際的施工作業過程中,施工現場的巖石的可灌性及透水性都對灌注施工能否成功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在選擇施工前,要先做好巖土勘察工作,全面、準確的了解和掌握施工現場的巖石、土壤的相關情況,以確保工程的順利實施。其次小口徑的鉆孔問題[3]。目前,高壓灌漿技術在施工時通常采用的是小口徑的鉆孔技術。小口徑鉆孔技術連同孔內循環、孔口封閉等灌漿技術在防滲效果上與大口徑鉆孔技術具有同等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小口徑灌漿技術還具有孔內漿液的流速快、漿液均勻、不易產生沉淀等優點,能夠有效地避免在灌漿施工時事故性的終斷。最后是吃漿量及吸水率問題。吃漿量通常是通過壓水試驗和灌漿試驗共同確定的。吸水率則是通過壓水試驗對比、鑒定后確定的。
三、總結
水利工程的施工技術水平對國家基礎建設和經濟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因此,相關施工管理單位要不斷的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提高和改進水利工程的施工技術,從而確保水利工程的安全使用和正常運行,促進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順利進行和國民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梁偉文.淺談水利工程施工技術管理[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19)
[2]倪振輝.淺談水利工程施工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J].科技創新導報,2016,13(03)
[3]耿加海.淺談基礎灌漿施工技術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