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珠
摘要:現代企業制度為企業文化的完善和健全提供了實踐認識基礎,企業制度文化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實現企業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企業制度文化具有中介性和規范性,同時和企業制度區分開來,其形成過程經過企業價值觀形成與塑造、企業制度的制定和員工認同三個環節、兩個階段、同時滿足三個要素。企業制度文化的建設步驟也經歷企業制度文化的診斷、規劃和設計、導入與實施三個階段。
關鍵詞:企業制度文化;企業制度文化形成;企業制度文化的建設步驟
企業文化的學說誕生于上世紀80年代,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成就企業百年基業離不開企業文化的建設這一觀點已深入企業家內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企業文化在企業運營與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成為與企業規章制度這一硬性管理手段互相補充的柔性管理手段。“企業制度文化”一詞很好地連接起企業制度與企業文化,促使企業文化體系與結果不斷完善、企業氛圍更加融洽。研究企業制度文化的內涵、形成過程與建設步驟,對實現企業良好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企業制度文化的內涵
(一)企業制度文化的概念
企業制度文化,又叫企業文化的制度層,是指企業根據其核心價值觀制定一套企業制度,并內化為員工自我認同、外化為自律行為的一種文化狀態,具體表現為制度在企業中的執行情況和員工認同程度。
就其性質來看,企業制度文化具有中介性和規范性[1],中介性首先體現在企業制度文化作為企業精神文化與企業物質文化的中介,既能適應企業物質文化的具體形式,又能對塑造企業精神文化起促進作用;同時,企業制度文化作為人與物、人與企業運營制度的結合,既體現了人的意識,又由具體物質形成所構成。企業制度文化的規范性,表現為企業制度文化是在員工認同的基礎上,給予員工行為一定的強有力限制的文化,同時這種規范具有普遍性,規范著企業的每一位員工。
(二)企業制度與企業制度文化的關系
企業制度文化與企業制度相互區別。企業制度是指企業為了實現某個目標、維持企業運行秩序而制定的系統化、標準化的行為規范和運行方式,它僅僅指的是企業某一規章制度。而企業制度文化則側重于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建立一種實現廣大員工自我認同、自我管理、自我規范的制度機制,使廣大員工真正從內心認同企業制度和企業文化,從而外化為行為表現,充分發揮生產積極性和自覺能動性。因此,企業制度文化的實質就是在企業制度的制定和落實等各個環節中體現企業和員工的共同愿景,從而使得廣大員工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
企業制度文化與企業制度又相互聯系。企業制度的制定與被認同是企業制度文化形成的條件之一,企業制度是企業制度文化的物質基礎。而企業制度文化是企業制度落實與完善的主要動力,企業制度文化將企業制度與企業精神有機結合,促使對企業和員工都有利的行為規范或制度的形成。
二、企業制度文化的形成
企業文化沿著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新的精神文化的軌跡不斷發展[2],其中企業制度文化的演變過程,又包括企業價值觀形成與塑造、企業制度的制定和員工認同三個環節,經過企業價值觀制度化、制度他律到文化自律兩個階段,好的企業制度文化要具備符合企業價值觀,激發員工積極性和自覺性,能提升企業精神三個要素。
(一)企業制度文化形成的三個環節
1.企業價值觀形成與塑造
企業價值觀是指導企業生產開發、經營管理獲得成功的企業全體成員所擁有的關于共同信念、經營理念、是非標準以及協調人—人關系與人—自然關系方面的企業價值理念、企業價值知識的根本觀點的總概括,是關于企業一般價值的根本觀點[3]。企業價值觀的形成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在這重點談論企業價值觀的形成過程。
企業價值觀的形成與塑造經由價值觀的萌發、提煉、表達、形成雛形與基本內容四個環節。企業價值觀可來源于社會主流價值觀、企業家、企業英雄模范人物和優秀群體、或多數員工共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這些企業價值觀的直接來源中提煉出最關鍵的要素,并用精煉的文字表達出來,再向員工廣泛宣傳并征求意見,進行反復地修改,最終形成企業價值觀。但要注意的是,企業價值觀以及以它為主導形成的企業價值觀體系,要根據經營環境、企業使命等不斷進行修改和調整,如華為公司的《華為基本法》就經過了若干次的修訂。
2.企業制度的制定
企業價值觀形成之后,要將企業價值觀融入到企業的具體規章制度之中,即企業具體的規章制度要緊緊圍繞企業的價值觀而制定。舉例而言,如果一個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是“創新”,那么依據企業價值觀制定的企業具體規章制度就一定要為“創新”服務,企業領導體制的確定、企業組織機構的設置、企業管理制度的制定、企業激勵機制的選擇等都要有利于激勵員工創新。
企業制度的制定是一個動態循環的過程,分為企業制度的制定、執行、檢查、評估、糾正再到更完善的企業制度的制定五個環節,五個環節構成了一個循環圈,將企業制度不斷地完善。總之,企業制度所體現出的價值觀要與企業價值觀相一致,才能實現企業制度文化的“知行合一”,才能使員工真正認同。
3.員工認同
一個企業的制度文化是否真正形成并發揮了功能,最關鍵的還是要看企業員工是否真正認同,員工認同程度的高低決定了企業價值觀與企業制度能否內化于員工內心、外化為員工的具體行為。
員工對企業制度產生認同可分為以下四個步驟:首先是員工準確理解了企業制度與企業價值觀的具體涵義,不會因表達不當引起理解偏差;其次是企業制度與價值觀能激發員工某種情感,比如海爾公司的價值觀之一是“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從而對產品和員工實行“零缺陷、精細化”管理,“追求質量”這一企業價值觀與企業制度的目標,激發了員工的責任感;接下來是員工將產生的情感外化于具體的行為,這一步驟是員工自發的,只要產生了某種情感、給予其情感的表現空間,情感就會外化于員工的行為;最后就是鼓勵員工的某些行為,促使員工將自身的行為內化于身,真正形成對企業價值觀和企業制度的認同感。
(二)企業制度文化形成的兩個階段
1.價值觀制度化
價值觀制度化是企業制度文化形成的第一個階段,即根據企業價值觀制定企業制度,它的具體表現就是“企業價值觀的形成與塑造”這一環節轉變到“企業制度的制度”環節。
2.制度他律到文化自律
“企業制度他律”到“文化自律”是企業制度文化形成的關鍵階段。企業制度對員工的行為規范最初只起到“他律”的作用,即員工行為受到制度的約束或激勵而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但這種積極性很大程度上不是來自于員工的真正認同,而是出于制度的規范。如何讓員工真正產生認同、進而自覺遵守并維護企業制度?這需要企業制度文化的“自律”作用,員工深受企業制度文化的影響,明顯感到企業制度的激勵功能大于約束作用,在良好的氛圍環境下,員工真正把自己視為企業的一部分,能自覺地為企業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并獲得物質上或精神的滿足。
(三)企業制度文化形成的三個要素
良好的企業制度文化下的企業制度要符合企業價值觀,并能較大地發揮激勵作用以激發員工積極性和自覺性,進而提升企業精神、豐富企業文化。企業制度文化一旦形成,又會反作用于企業制度,促進企業制度的完善、價值觀的塑造,因此要重視企業制度文化在企業文化的重要地位。
三、企業制度文化建設的步驟
企業制度文化的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實際操作過程中要根據企業經營環境、企業愿景和企業領導及員工等諸多因素的變化作出相應的調整,總的來說,一個企業的制度文化的建設可包括以下三個步驟。
(一)企業制度文化的診斷
診斷是一個醫學名詞,指的是對人們的精神和體質狀態作出判斷,是用來認識疾病從而對其治療和預防的前提,在中醫中叫“望、聞、問、切”。這個過程應用到企業制度文化上,即對企業制度文化進行診斷。企業制度文化的診斷是建設企業制度文化的首要步驟,是發現企業制度文化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的前提和基礎。
對企業制度文化進行診斷可通過書面文件的搜集和整理、內外環境的調查和現場調查等步驟,邀請企業之外的專業人士組成專門的評估診斷小組,對企業員工進行訪談或匿名問卷調查,從而發現企業制度文化中存在的問題,形成書面報告并與企業領導、企業員工代表一同商討解決問題。
(二)企業制度文化的規劃和設計
在對企業制度文化進行診斷以發現問題的基礎上,根據診斷結果,結合企業經營環境、行業特性與企業特質,對企業制度文化進行規劃和設計,從而設計出適應企業發展的企業制度文化。企業制度文化的規劃與設計要遵循歷史性、社會性、個異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首先通過與企業領導者的深度會談,明確企業領導者和高層領導團隊的深層理念與最終目標,并收集員工意見,進而制定企業愿景和企業核心價值觀,以此為依據推行相對應的企業制度。其次根據企業精神所設計出的企業制度,包括制度體系、企業習俗和員工行為規范等部分,因此企業制度文化的規劃與設計者,需具備較強的行政管理學、組織行為學和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學以及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才能設計出適合該企業發展的企業制度文化體系。
(三)企業制度文化的導入和實施
經過前兩個步驟的努力,診斷發現了企業制度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了目標,最后一步則是將符合企業精神、能切實解決問題的企業制度導入至企業運營中,并推動全體員工在觀念上對企業制度、企業制度所蘊含的企業價值觀產生認同,實現“令民與上同意”。企業制度文化的導入和實施需要創新方式方法,比如宣傳符合企業理念的故事與人物、領導的親身示范、活動體驗、交流討論和案例等等,針對不同的企業要有具體可行的方法。只有真正符合企業實際、深入員工內心才能產生員工主觀的認識,否則只會變成“知識”,而不會形成員工內心真正的認同。
參考文獻:
[1][3]戴鋼書.《現代企業文化新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91頁.第141頁
[2]高秀英,對企業制度文化建設的思考[J].北方經濟,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