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影
摘要:語文不僅是我們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的基礎工具。而面臨高考的考生來說,語文可謂相當重要,語文是決定學生大學夢的關鍵性科目之一。所以,高中語文的教學方法質量的高低對所有學生有深刻的意義。那么,如何較好的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我們教師應該著重考慮的問題。
關鍵詞:改革教育;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對于絕大多數的學生,課堂就是學習語文的所有時間。課堂上的學習就是學生學習的最好時間,只有在這個時間內,學生才會認真的地去學習語文。然而,也有一部分學生對語文的重視不高,常常認為語文只要考前背一背就可以了,無論課上課后,都不曾學習語文。那如何使課堂的幾十分鐘變得有趣又有效,是教師教學方法實施的至關重要之處。接下來,我就自己的教學經驗與體會,來談一談我的想法。
一、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已經向語文殿堂跨進了一小步。良好的習慣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任務的實施起到了促進作用。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一)預習
課前預習可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自學能力可以施展在各個學科。學生課前查閱資料、閱讀書本、自行思考,對課堂所講的內容有了一個比較深的印象,這樣一來,學生在課堂上可以順利地跟著老師的思路走,與此同時,老師也受益匪淺。
(二)記下重點
在課堂聽課時記下重點,是十分有效的學習方法。據實驗表明,在不記下重點聽講的學生、記下全部課堂內容的學生和記下重點聽講的學生中,記下重點的學生記住課堂知識73%,而未記重點和全記的只記得23%。所以,記筆記也得有選擇性的記,也不能盲目地不記,總之,“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三)常復習
孔子云:“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在語文的學習中,學生通過復習讓課堂知識在頭腦里再過一遍,這些都是學過的知識,簡單而易記,花費的時間不多。
(四)多閱讀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些真理是沒錯的。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學生可以經常思考,得到另一番語文知識,自己學來的。讀得越多,總會有厚積薄發的一天,需要的時候便隨手拈來。這一小小的舉動,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水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二、提起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熱情的最大來源。我認為學習有了熱情,那就是有了動力,就如一輛車有了引擎有相似道理。如果學生沒有興趣,學習成績不好,我們的教學方法就很難展開,嚴重影響教學質量。那當務之急就是找到如何提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問題的解決辦法。我經過一個調查得知,許多高中學生不喜歡語文,是因為對老師上課講的內容不感興趣,不想聽課,成績明顯提不上去。這值得為人師表的我們去反思,為什么我們的努力教學卻使學生產生厭學的想法,因此,我們應該采取措施提起學生的興趣。語文文化博大精深,作為語文人,可以使用一下具體措施將我們在語文海洋中滋取到的樂趣告知學生。
(一)堅持五分鐘演講
短短的五分鐘演講,內容不限,可以促使學生去多讀,多看,多悟,把他們覺得值得分享的鮮文趣事用演講的形式說出來。這樣,給五分鐘演講又賦予一個新的意義:鍛煉學生說話,臨場的能力。可以每天按組安排學生進行演講,學生講完后,老師進行評語,學生得到好評,有了信心,得到差評也不怕,有了改正錯誤的方向。生活每天都是現場直播,在學校犯的錯多了,進入社會后,犯的錯就少了。把一個節目形式的演講融入課堂,不僅可以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而且豐富了同學們的高中生活,特別是高三時期,連續幾節課的刷題之后,上一節這樣的語文課便是享受了。
(二)分享導語佳句
高中語文課堂不僅僅是講的書本上的內容,更多的是開拓了學生的眼界,讓他們從書本中了解更多的人生道理。高中相對于小學初中,學生在思想上有很大的進步,學會了思維拓展,不僅僅限于書本,更渴望了解未知的世界。針對學生的普遍特點——迷茫,作為老師理應為他們撥開迷霧伸出援手。分享老師的導語佳句是一個好方法,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說過:“課的開始,導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課堂導語需要短小精妙,蘊含人生道理,方能激起學生的興趣。
三、創新教學方法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達,教學模式逐漸從“一書一黑板”轉變到多媒體教學,這樣減少了教師的課業負擔。與此同時,語文課程也面臨著改革,在改革背景下,教學方法需要創新。傳統的語文教材內容陳舊,格式死板,不能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力,而新型的課標教材內容靈動,活躍,文章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核心理念。當面對重大的改革,我們必須認真解讀新課標,吃透教材,積極探索,找出一條正確、有效的教學之路。首先關注新課程的四個突出理念: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語文教師理性和感性統一,師生和文本統一,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統一。在這四個大統一的背景下,著重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為學生制定特色的教學方法。人人都喜歡新穎的東西,學生也不例外,大多數學生認為語文老師只知道“紙上談兵”,完全按照教材大綱來講課。這樣的課堂往往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往往造成課堂氣氛緊張沉悶,靈活地用教材不乏是創新的途徑,同時把四個理念表現得淋漓盡致。比如演情景劇,記得高三語文教材中的《雷雨》就是很好的情景劇劇本,通過情景模擬,學生更好地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故事的情節發展等復雜的問題全部迎刃而解。往往語文課堂氣氛沉悶,很少出現學生爭先恐后地積極表現自己。這樣的情況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我們可以創新課堂模式來改變現勢。在課堂上,老師發現形式不對,適量改變教學路線,以學生為課堂的中心,為學生開展論題討論,詩歌自賞等具特色的環節,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打破沉悶氣氛,換來歡樂課堂。我們的語文課堂本來就應該是豐富多彩的。
語文作為基礎教育的學科,語文的教學質量可謂是相當重要。而在現階段,語文教師在教學上遇到不少問題,這些問題需要眾多學者們一起齊心協力來解決。只有創新的教學方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讓所有學子能在高考中展露手腳,以及在以后的更高層次的學習中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