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南,歐 寧,張宏文
·論 著·
艾普拉唑腸溶片在中國健康人體中藥代動力學及絕對生物利用度研究
張天南1,歐 寧2,張宏文2
目的 采用液相色譜串聯質譜(UPLC-MS/MS)分析方法研究艾普拉唑腸溶片在中國健康人體中的吸收特性。 方法 采用隨機交叉自身對照試驗設計,16名健康受試者隨機等分成4組,先后口服艾普拉唑腸溶片或靜脈注射艾普拉唑鈉,采用UPLC-MS/MS測定血漿藥物濃度。利用WinNonlin(V6.1)軟件標準非房室模型方法進行藥代動力學參數的計算。 結果 注射用艾普拉唑鈉(10 mg)的主要藥代動力學參數:最大血藥濃度(Cmax)為(834.3±101.2)ng/mL,消除半衰期(t1/2)為(3.4±0.9)h,表觀分布容積(Vz)為(14.0±2.2)L, 0到t時間藥時曲線下面積(AUC0_t)為(3 520.9±915.3)ng·h/mL,血漿清除率(CL)為(3.0±0.9)L/h。艾普拉唑腸溶片(10 mg)的主要藥代動力學參數:Cmax為(347.9±176.3)ng/mL,t1/2為(3.5±0.8)h,Vz為(29.1±12.2)L,AUC0_t為(1970.2±834.7)ng·h/mL,CL為(5.9±2.5)L/h。與靜脈給藥相比,口服艾普拉唑腸溶片的絕對生物利用度為(55.2±13.9)%。 結論 艾普拉唑腸溶片生物利用度良好,適于開發。
艾普拉唑;藥代動力學;絕對生物利用度;液相色譜串聯質譜
艾普拉唑(ilaprazole,IY-81149)由韓國的一洋制藥公司與麗珠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合作研發的新一代質子泵抑制劑(PPI),并且首次在小鼠、大鼠、犬和豬動物模型上進行體外研究[1-3]。艾普拉唑是一種新型的離子泵抑制劑,屬于苯并咪唑類,與奧美拉唑和蘭索拉唑化學結構相似,但在苯并咪唑上用吡咯環取代了氫,在吡啶環上用氫取代了甲基。它可以有效并長久地抑制胃酸分泌[4-5],并可高效、安全地治療十二指腸潰瘍及胃酸相關的一些疾病,如應激性胃潰瘍等[6-7]。艾普拉唑在治療十二指腸潰瘍時特別是在較低劑量(10/5 mg/d艾普拉唑vs20 mg/d奧美拉唑)下與奧美拉唑一樣可耐受,安全和有效[8-9]。注射用艾普拉唑鈉是艾普拉唑鈉的凍干粉針劑,是麗珠集團研發的化學藥品2類新藥。2013年1月,該藥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SFDA)批準進行臨床試驗(藥物臨床試驗批件號:2013L00143),麗珠集團委托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進行I期臨床研究。本研究用于評價艾普拉唑靜脈注射與口服片劑生物利用度,為推薦Ⅱ期臨床試驗方案提供依據。
1.1 材料
1.1.1 藥品與試劑 艾普拉唑、奧美拉唑-d2標準品均由麗珠集團醫藥研究所提供,純度分別為99.7%和98.3%。注射用艾普拉唑鈉,規格:10 mg(以艾普拉唑計)/瓶,批號:130401;艾普拉唑腸溶片,規格:5 mg(以艾普拉唑計)/片,批號:20120822。均由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提供;乙腈和甲酸為HPLC級,分別為Burdick&Jackson及Sigma-Aldrich產品。乙酸乙酯和異丙醇為HPLC級,均為Thermo-Fisher產品。氨水和乙酸銨為分析純,分別由北京化學試劑公司和國藥集團試劑公司提供。
1.1.2 儀器 使用液相色譜串聯質譜(UPLC-MS/MS)系統進行測定,LC-20A超高效液相色譜儀、Xevo TQS質譜儀來自美國Waters公司。離心機(Megaguge 1.0R,德國Heraeus產品)。分析天平(AX105DR,瑞士METTLER TOLEDO產品)。氮吹儀(DB-3D,TECHNE產品)。Milli-Q超純水機(Millipore Inc. USA)。
1.1.3 色譜及質譜條件 美國Waters Acquity BEH C18色譜柱(2.1 × 50 mm,1.7 μm);流動相為乙腈-含0.08%氨水的10 mM乙酸銨水溶液(55∶45,V/V,pH=9.0),流速為0.4 mL/min,柱溫為室溫。進樣體積為3 μL,每個樣品的分析時間為2.0 min。串聯質譜條件:采用電噴霧離子源(ESI),用正離子方式檢測,選用多反應監測(MRM)的質譜掃描方式測定,用于定量的離子反應分別為m/z 367.10→m/z 183.97(艾普拉唑)和m/z 348.16→m/z 198.00(奧美拉唑-d2)。脫溶劑氣溫度為450 ℃;霧化氣設置(氮氣)參數為7.0;毛細管電壓為2.5 kV;碰撞氣設置(氬氣)參數為15 unit。
1.2 臨床試驗
1.2.1 對象 本試驗使用的臨床試驗方案和受試者書面知情同意書,及其修訂均在試驗開始前獲得了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臨床試驗倫理委員會的書面批準(批準號:2013-MD-039)。本研究嚴格遵守赫爾辛基宣言人體醫學研究的倫理準則,SFDA頒布的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ICH/GCP以及國家法規部門的相應要求。入選標準:受試者試驗前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對試驗內容、過程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充分了解,入選健康受試者16名(男女各半),年齡18~45 歲(包括邊界值),體重指數(BMI)在正常19~25 kg/m2范圍內;且同一批受試者體重不宜懸殊過大,無心、肝、腎、消化道、神經系統、精神異常及代謝異常等病史,體格檢查顯示血壓、心率、心電圖、呼吸狀況、肝、腎功能和血象無異常,試驗前2 周內未服任何藥物,非過敏體質,無已知的藥物過敏史,以往無重要臟器疾病史者,無影響藥物代謝的其他因素,無吸煙、飲酒、吸毒史。排除標準:軀體殘疾者,最近3個月獻血者或參加其他臨床試驗采血者,妊娠期婦女或可能妊娠的婦女,研究者認為不能入組的其他情況(如體弱、依從性不可控等)。退出標準:受試者依從性差,研究者認為不能完成臨床試驗者,受試者不愿意繼續進行臨床試驗,向研究者提出退出者,使用了影響試驗結果的藥物。終止試驗標準:半數受試者出現中度不良反應,達到最大劑量,申辦者要求全面終止試驗,SFDA或倫理會要求停止。
1.2.2 實驗方案 受試者于給藥前1周進行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篩查合格后,于給藥前1天入住Ⅰ期病房。晚餐后開始禁食,22:00后開始禁水。第2天早上8:00開始給藥。采用隨機、開放、四周期交叉的試驗設計。16 名志愿者隨機分成4 組,每組4名,男、女各半。在不同周期內,受試者分別口服艾普拉唑腸溶片10 mg 或靜脈注射艾普拉唑鈉10 mg。經過1周的洗脫期,交叉后再分別給藥。口服給藥采血時間點為給藥前及給藥后1.5、2、2.5、3、3.5、4、5、6、8、10、12、24、34、48 h;注射給藥采血時間點為給藥前及給藥后15、30、45、50、60 min及1.5、2、3、4、5、8、12、24 h。每次取血3 mL,肝素抗凝。將采集后的血樣盡快在避光條件下冰浴冷卻,并在4℃條件下高速離心分離。血漿樣品分3份堿化并置于有合適標記的試管中,在≤-40 ℃冰箱中保存待測。血漿堿化方法為600 μL的血漿加入10 μL NaOH溶液(1 mol/L)堿化溶液,混勻后存放于在≤-40 ℃冰箱中。
1.2.3 血漿樣品的處理 取50 μL血漿樣本置于1.5 mL EP管中,依次加入10 μL內標溶液(1.0 μg/mL)和400 μL乙酸乙酯(含5%異丙醇),渦旋振蕩2 min,13000 rpm離心10 min。取上清液400 μL至于潔凈玻璃管中,室溫下以N2吹干,以體積為200 μL的乙腈-含0.08%氨水的10 mM乙酸銨水溶液(55∶45,V/V)的溶液復溶后,取3 μL進樣。
1.2.4 標準溶液配制 分2次精密稱取艾普拉唑標準品10.03 mg,然后轉移至10 mL容量瓶中,用乙腈:10 mM乙酸銨水溶液(55∶45,V/V,pH=10.0)的溶液定容至刻度。上述儲備液分別用與配制標準曲線和質控樣品,儲存于-80 ℃冰箱備用。標準曲線工作液STD1(100 μg/mL):取1 mg/mL標準儲備液1.0 mL,轉移至10 mL容量瓶中,用乙腈:10 mM乙酸銨水溶液(55∶45,V/V,pH=10.0)的溶液定容至刻度。此工作液用于配制血漿標準曲線,儲存于-80 ℃冰箱備用。質控工作液QTD1(100 μg/mL):取1 mg/mL質控儲備液1.0 mL,轉移至10 mL容量瓶中,用乙腈:10 mM乙酸銨水溶液(55∶45,V/V,pH=10.0)的溶液定容至刻度。此工作液用于配制血漿質控樣品,儲存于-80 ℃冰箱備用。精密稱取內標10.04 mg,然后轉移至1 mL容量瓶中,加入適量乙腈:10 mM乙酸銨水溶液(55∶45,V/V,pH=10.0)的溶液溶解后定容至刻度,得到1 mg/mL儲備液,儲存于-80 ℃冰箱備用。濃度為100 μg/mL內標工作液的配制:取1 mg/mL內標儲備液1.0 mL,轉移至10 mL容量瓶中,用乙腈∶10 mM乙酸銨水溶液(55∶45,V/V,pH=10.0)的溶液定容至刻度,儲存于-80 ℃冰箱備用。濃度為1 μg/mL內標工作液的配制:取100 μg/mL內標儲備液1.0 mL,轉移至10 mL容量瓶中,用乙腈∶10 mM乙酸銨水溶液(55∶45,V/V,pH=10.0)的溶液定容至刻度,儲存于-80 ℃冰箱備用。
1.3 觀察指標 觀察主要藥代動力學參數為:消除半衰期(t1/2)、最大血藥濃度(Cmax)、表觀分布容積(Vz)、0到t時間藥時曲線下面積(AUC0_t)、0到∞時間藥時曲線下面積(AUC0_∞)、血漿清除率(CL)。藥代動力學參數的計算根據樣本的實際采樣時間,采用藥代動力學專業統計分析軟件Phoenix WinNonlin(V 6.1,美國pharsight公司),通過非房室模型方法對艾普拉唑血漿濃度數據進行藥代動力學參數的計算,分別獲得了靜脈和口服給藥后的藥時曲線下面積,通過以下公式計算艾普拉唑的絕對生物利用度:
絕對生物利用度=口服藥時曲線下面積·注射劑量/注射藥時曲線下面積·口服劑量×100%
2.1 方法學 按選定的LC-MS/MS條件,艾普拉唑及內標的保留時間分別為0.43 min及0.38 min,并且附近沒有明顯的內源性物質干擾,此方法專屬性強。血漿中艾普拉唑在室溫放置2 h、反復凍融3次(-80 ℃至25 ℃)、自動進樣器(4 ℃)放置24 h、-80 ℃放置180 d仍然穩定。其儲備液在-80 ℃放置346 d穩定性良好。本研究標準曲線的范圍為1~1000 ng/mL,分別為1、2、10、50、100、250、500、1000 ng/mL。在1~1000 ng/mL的范圍內,艾普拉唑與內標峰面積比值與藥物濃度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標準線性方程為:Y=0.005X+0.0007(r=0.999)。精密度實驗批內和批間的變異系數<15%。該方法萃取回收率為70.3%~75.9%。結果表明所建立的艾普拉唑在人血漿內LC-MS/MS分析方法符合生物樣品分析的要求。
2.2 藥代動力學 單次給藥試驗中入組16名受試者,有1名男性受試者在試驗第1周期結束后退出試驗(凝血功能中凝血酶原時間值升高較高,結合試驗前后心電圖檢查時,與電極接觸部分皮膚均出現異常無法短期恢復的紅斑,且受試者皮膚有疾病史,為保證受試者安全,由研究者決定其退出試驗)。15名受試者(男7名、女8名)完成所有臨床試驗。15名受試者單劑量口服或靜脈注射給予10 mg艾普拉唑后的平均血漿藥物濃度-時間曲線見圖1。口服及靜脈注射艾普拉唑試驗的主要藥代動力學參數見表1,單次靜脈注射10 mg艾普拉唑藥物后,Cmax和AUC與劑量呈現明顯比例關系, t1/2、CL和Vz與給藥劑量無關。非房室模型方法對艾普拉唑血漿濃度數據進行藥代動力學參數的計算,分別獲得了靜脈和口服給藥后的藥時曲線下面積,計算艾普拉唑的絕對生物利用度為(55.2±13.9)%。


參數靜脈注射組(n=15)口服組(n=15)消除半衰期(h)3 4±0 93 5±0 8達最大血藥濃度的時間(h)0 8±0 13 8±1 1最大血藥濃度(ng/mL)834 3±101 2347 9±176 30到t時間藥時曲線下面積(ng·h/mL)3520 9±915 31970 2±834 70到∞時間藥時曲線下面積(ng·h/mL)3562 6±947 81984 2±836 6表觀分布容積(L)14 0±2 229 1±12 2血漿清除率(L/h)3 0±0 95 9±2 5

a:口服10 mg艾普拉唑腸溶片;b:靜脈注射10 mg艾普拉唑鈉
圖1 受試者口服和靜脈注射艾普拉唑鈉的平均血藥濃度-時間曲線
艾普拉唑至2009年已在27個國家申請專利[10]。2007年12月,艾普拉唑作為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的藥物被批準上市。2009年,在韓國開始用于治療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并于2012年用于治療糜爛性食管炎[11]。麗珠集團研發的艾普拉唑原料及腸溶片于2007年12月在我國獲批,首次在全球上市,為國家Ⅰ類新藥,至今研究資料較少[12-13]。其他拉唑類藥物,如雷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為進口合資的質子泵抑劑,由于價格高臨床使用受限[14]。艾普拉唑腸溶片每日晨服10 mg治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療效較好。本試驗單次口服10 mg,單劑量靜脈注射5 mg、10 mg、20 mg注射用艾普拉唑鈉(批號130401)藥物后, 16名受試者共發生了11人次輕度不良事件,其中有7人次,以凝血功能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和凝血酶原時間(PT)的升高為表現,每個劑量組中都有出現。結合試驗過程中出現的受試者凝血測定值部分異常,懷疑與處方中乙二胺四乙酸鈉(EDTA-Na)有關,將注射用艾普拉唑鈉處方中EDTA-Na的含量由2 mg/10 mg調整為1 mg/10 mg,使用新處方繼續進行試驗。單次給藥試驗劑量研究過程中無重度或嚴重不良事件發生。 本試驗結果顯示,艾普拉唑在人體內的過程符合線性動力學特征。通過非房室模型方法對艾普拉唑血漿濃度數據進行藥代動力學參數的計算,分別獲得了靜脈和口服給藥后的藥時曲線下面積,計算艾普拉唑的絕對生物利用度。結果顯示,口服艾普拉唑腸溶片的絕對生物利用度是(55.2±13.9)%。艾普拉唑腸溶片生物利用度良好,因此適于開發。
[1] Kil BJ, Kim IW, Shin CY,etal. Comparison of IY81149 with omeprazole in rat reflux oesophagitis[J]. J Auton Pharmacol,2000, 20(5-6):291-296.
[2] Kwon D, Chae JB, Park CW,etal. Effects of IY-81149, a newly developed proton pump inhibitor, on gastric acid secre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J]. Arzneimittelforschung, 2001, 51(3):204-213.
[3] Kim EJ, Lee RK, Lee SM,etal. General pharmacology of IY-81149, a new proton pump inhibitor[J]. Arzneimittelforschung, 2001, 51(1):51-59.
[4] 周麗雅, 林三仁, 楊云生,等. 艾普拉唑對十二指腸潰瘍患者胃內pH值的影響[J]. 中華內科雜志, 2010, 49(4):290-292.
[5] Wang H, Lang L, Ning O,etal.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and safety of multiple-Infusion ilaprazole in healthy Chinese subjects[J]. Clin Drug Invest, 2016, 36(6):463-470.
[6] Ji XQ, Du JF, Chen G,etal. Efficacy of ilapr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duodenal ulcers:a meta-analysis[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 20(17):5119-5123.
[7] 李志坤, 王福文. 藥物治療應激性胃潰瘍的研究進展[J]. 醫學研究生學報, 2015,28(1):110-112.
[8] Wang L, Zhou L, Lin S,etal. A new PPI, ilaprazole compared with omepr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duodenal ulcer: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multicenter trial[J].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1, 45(4):322-329.
[9] Ho KY, Kuan A, Zao F,etal. Randomized, parallel, double-blind comparison of the ulcer-healing effects of ilaprazole and omepr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and duodenal ulcers[J]. J Gastroenterol, 2009, 44(7):697-707.
[10] 劉 騰, 常艷璐, 韓 容. 艾普拉唑的作用機制與臨床評價[J]. 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09, 9(10):724-725.
[11] Shin JS, Lee JY, Cho KH,etal. The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and safety of oral doses of ilaprazole 10, 20 and 40 mg and esomeprazole 40 mg in healthy subjects: a randomised, open-label crossover study[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4, 40(5):548-561.
[12] 艾普拉唑臨床協作組. 艾普拉唑腸溶片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的多中心、隨機、雙盲、陽性平行對照臨床研究[J]. 中華消化雜志, 2009, 29(8):542-546.
[13] 梁嘉碧, 馮文周, 邊 壯,等.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測定人血漿中艾普拉唑的濃度[J]. 藥物分析雜志, 2013,33(6):935-940.
[14] 吳 駿, 陳集志, 徐小燕,等. 2011-2013年我院口服抗消化性潰瘍藥物的用藥分析[J]. 東南國防醫藥, 2014,16(5):502-504.
(本文編輯:葉華珍; 英文編輯:王建東)
Pharmacokinetics and absolute bioavailability of ilaprazole enteric-coated tablet in Chinese healthy volunteers
ZHANG Tian-nan1, OU Ning2, ZHANG Hong-wen2
(1.DepartmentofPharmacy,JiangsuProvince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Nanjing210029,Jiangsu,China;2.PhaseIClinicalTrialLaborator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NanjingMedicalUniversity,JiangsuProvinceHospital,Nanjing210029,Jiangsu,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bsorption of ilaprazole enteric-coated tablet in Chinese healthy volunteer using UPLC-MS/MS. Methods A randomized crossover self-controlled trial was designed, in which sixteen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Then ilaprazole enteric-coated table or ilaprazole sodium were given to each group by oral or intravenous injection. The drug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UPLC-MS/MS and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using WinNonlin (V6.1) software with non-compartmental model. Results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ilaprazole sodium (10 mg) for injection were as follows: Cmaxwas (834.3±101.2) ng/mL t1/2was (3.4±0.9) h. Vz was (14.0±2.2) L. AUC0_twas (3520.9±915.3) ng·h/mL. CL was (3.0±0.9) L/h.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ilaprazole enteric-coated table (10 mg) were as follows: Cmax was (347.9±176.3) ng/mL. t1/2was (3.5±0.8) h. Vz was (29.1±12.2) L. AUC0_twas (1970.2±834.7) ng·h/mL. CL was (5.9±2.5) L/h. Compared with ilaprazole sodium, the mean absolute bioavailability of ilaprazole enteric-coated table was (55.2±13.9)%. Conclusion Ilaprazole enteric-coated tablet has good bioavailability and is suitable for development.
Ilaprazole; Pharmacokinetic; Absolute bioavailability; LC-MS/MS
1. 210029南京,江蘇省中醫院藥學部;2. 210029南京,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I期臨床試驗研究室
張天南,歐 寧,張宏文.艾普拉唑腸溶片在中國健康人體中藥代動力學及絕對生物利用度研究[J].東南國防醫藥,2017,19(4):372-375.
R969.1
A
1672-271X(2017)04-0372-04
10.3969/j.issn.1672-271X.2017.04.010
2017-03-15;
2017-06-01)